1. 首页
  2. 院士天地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 构建和谐生态环境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国家对于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非常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更加详细地了解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现状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相关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我国野生动物学科和野生动物管理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和开拓者—马建章院士。

在办公室查阅资料


  马建章院士长期从事林业工程管理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上世纪60年代创建野生动物专业,50年来,培养学生近5000名,分布在除台湾省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成为我国野生动物管理和自然保护战线的中坚力量;1979年创办了《野生动物》杂志;还积极倡导和主持创建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并和同事共同创建了“林业部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以期与国际野生动物管理工作接轨;提出了“濒危物种的管理、生存环境选择与改良,环境容纳量”等理论,奠定了我国野生动物管理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记者:马院士,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野生动物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请问您的研究对于我国生态环境有何重要意义?
  马院士: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大多数野生动物、特别是食肉类野生动物位于食物链的顶端,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起到现代科学技术无法替代的作用。肉食性动物对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和捕食野生动种群中老幼病残的个体、去弱留强、扶壮草食性动物种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由于食肉类、特别是大型食肉类动物数量大量减少,造成草食性动物爆发,尤其是野猪,从南方到北方对农田造成了很大危害,由此可以看出野生动物在食物生态链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还有一些食种子的鸟类和兽类,比如,红松的种子主要靠松鼠和星鸦来传播,它们对天然红松经济林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还有一些昆虫和鸟类,植物的授粉也需要它们传播。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保护野生动物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马院士向本刊记者介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

  记者:您是怎样走上野生动物研究道路的?
  马院士:这个原因很简单,一是兴趣,二是机遇。我从小就喜欢动物,儿童时期我喜欢做扣网抓鸟,一个扣网放谷穗,另一个扣网放虫子,等抓到鸟的时候,就能区分哪些鸟是吃粮食的、哪些鸟是吃虫子的,这样也方便喂养捕捉到的小鸟。上中学的时候,我对生物课非常感兴趣,参加了生物课外小组,老师经常组织我们在课后到生物园田地中播种、锄草、施肥,观察苗情长势、灭虫等;后来又饲养小白鼠、小兔子等动物,观察动物行为习性。这些活动既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又能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一次课外野游活动,我们去的是现在的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森林里的一切都那么赏心悦目,充满了勃勃生机,我想人们要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该多好啊!上中专时我学的专业与林业有关,后来被保送到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正好赶上教育部和原林业部联合下发通知:在东北林业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成立“森林动物与繁殖利用”专业。当时组织问我是想搞政治工作还是想做业务工作,正好赶上学校开设了这个专业,需要人才,因此我选择了做业务工作。该专业成立之初,一没老师、二没设备、三没教材、四没实验室,非常艰难,但是,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还是办下来了,后来这个专业经过国家几次名称调整,现名为“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专业。从那时候开始,我就走进了野生动物研究和教学的领域,如今已经50多年了。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马院士:总体来说,我国野生动物保护还处于保护恢复时期,濒危物种还很多。我国现有300多种陆生动物处于濒危状态,极度濒危的有大熊猫、虎、金丝猴、藏羚羊、亚洲象、长臂猿、朱鹮等。为了保护它们,国家颁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二级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有398种。后来国家又颁布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该名录包括兽类88种,鸟类707种,两栖类291种,爬行类395种,昆虫类120属。
  为了摸清我国野生动物的数量,国家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动物普查,第一次是1995年~2000年,第二次是从2011年~2015年,现在正在进行中。基于单物种的调查,对大熊猫的调查已经进行了四次,国家林业局还专门设有“熊猫办”。目前,老虎数量比大熊猫还少,近期有专家建议也建个“虎办”,以保护老虎为目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意识到野生东北虎面临的巨大危机,采取种种措施加以保护,终于让这个珍贵的物种在老爷岭、广才岭和完达山东部留存下来。然而,在老虎三处分布地之间,是它们无法穿越的一条条高速公路、铁路和一座座村镇,这使得它们不得不陷入孤岛状态,从而形成了对野生东北虎生存的最大威胁。如果不能让野生东北虎走出孤岛,繁衍生息,就永远无法驱散笼罩在它们头上的灭亡的阴影。好在除了中国的东北地区之外,俄罗斯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野生东北虎。如果能够借俄罗斯的虎,“借虎生虎”的话,对于东北虎的保护与繁殖也是一个好办法。俄罗斯现在有近五百只虎,但那里的虎缺乏食物,而中国自实行天然林保护、猎枪收缴以来,生态环境比较好了,老虎的猎物也多了。因此,俄罗斯的虎若能过来,可以在这儿繁衍生息。这样,中国东北虎的血液可以得到更新,种群得以扶壮。近年哈尔滨报业集团、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和黑龙江林业厅三家组织志愿者清套活动,这也给老虎创造了一个避免误伤亡的有利条件。
  建立了众多的保护区。2010年12月末,全国已经建立各类保护区2588处,总面积达到1.5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16%,其中国家级保护区有319处,国家级保护区总面积有9276万公顷。我国先后有28处自然保护区加入到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人和生物圈”的保护区网络。我国保护区类型很多,这些保护区使得85%的野生动物、65%的高等植物和85%的陆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在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


  濒危物种保护成绩卓著。自1980年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部分濒危物种拯救繁育工作,建立了大熊猫、华南虎、金丝猴、丹顶鹤、朱鹮、扬子鳄等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实行了异地保护,稳定和发展了部分濒危物种的人工种群 ,这些人工种群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如朱鹮由原来发现的8只,到现在已经有1600多只,野生的和家养的大约各占一半左右,目前朱鹮的放归工作比较成功;两栖爬行类的扬子鳄由原来的200多条发展到现在的一万多条。此外,国家实施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为保护濒危物种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三亚放归蟒蛇现场


  野生动物养殖的种类和规模在不断扩大,目前经过国家论证可以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有54种。人工饲养野生动物有利于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中对于野生动物的需求问题,同时还能提供一部分祖国医药发展需要的野生动物原料产品。
  目前,野生动物保护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缩小,野生物危害补偿问题,盗猎、误猎的情况严重,非法贸易也时有发生等。
  记者:对解决上述问题您有哪些建议?
马院士:第一是要加强就地保护、异地保护和离体保护。就地保护主要是指生活在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中的野生动物的保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异地保护就是对脱离原生地的野生动物的保护,如驯养繁育中心、救护中心、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等地方,动物园就为保护我国特有虎亚种华南虎立下了汗马功劳;离体保护就是建立基因库,从遗传生物学的角度保护物种的方法。
  第二是要做好动监测工作,特别是对濒危物种。过去我们只注重调查,忽视日常监测,而动物数量的增加或者减少就得等到下一次再调查的时候才能知道。建立监测系统,就可以随时掌握动态变化情况,同时还可以监测动物疾病情况。
第三是要加强社区共管。做好社区共管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保护动物的同时应保障群众受益。

在吉林省参加中国梅花鹿种源养殖示范区授牌仪式


  第四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由于国家“973项目指南”中没有野生动物研究方面的大课题,很多相关科学家也因为资金限制只能进行小课题的研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野生动物保护大尺度研究。因此,要加大科研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科学家进行研究工作。
  第五是要全健全野生动物保护行政立法和法制建设工作,及时对动物保护级别进行调整。
  第六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领导和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记者:保护驯养利用野生动物管理的方针,是否意味着野生动物可以人工饲养?野生动物饲养和保护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项?
  马院士: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就提出了“护、养、猎并举”的野生动物管理方针,全称叫“加强资源保护,积极繁殖饲养,合理猎取利用”。当时提倡狩猎,随着资源的不断变化,这个方针也在进行修改,现在改为“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列入《野生动物保护法》中,成为我国现行的野生动物管理方针。《野生动物保护法》里面规定:积极鼓励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

在神农架保护区观察金丝猴


  虽然现在野生动物养殖的规模扩大、种类增加,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对于蛇类和观赏鸟类以贩代养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贩代养是一些人花钱从山里买来野生的蛇类或观赏鸟类,饲养一段时间后就出口,谎称是人工繁殖的。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对资源的一种破坏,要严厉打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林业局批准在东北林业大学成立了野生动物植物检测中心,可通过亲子鉴别方法检测出是不是子二代。此外,野生动物饲养产业要规模化,只有形成规模才能更好地产业化。
  记者:林蛙是东北的特有野生物种,您对于目前东北林蛙养殖是否有所关注?您认为林蛙养殖能否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马院士:我非常关注林蛙,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养殖专委会就挂靠在东北林业大学,我是养殖专委会的主任委员,2006年养殖委又成立了蛙类专业委员会。林蛙有药用、保健、食用、美容化妆等用途。养殖林蛙对于国家与养殖专业户都具有很高经济效益;至于社会效益,林蛙养殖可以解决社会与林业职工就业问题等。
  记者: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到,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大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有效防范物种资源丧失与流失,积极防治外来物种入侵。 您认为应该如何落实规划中的这些要求?
  马院士:我认为应从几个方面来讲这个问题。一是要加强已建保护区的管理,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物种保护的缺失,新建一些保护区。二是对于基因库的建立、基因保存、离体保护以及异地保护都不可忽视。三是对于外国人来华考察或登山旅游要严格管理。四是要加大外来物种的管理,加强海关的检疫,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引入,正当渠道引入的物种一定要经过风险评估,防止它的扩散漫延。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一定要建立预警系统,各个相关部门相互合作,从行政上加大力度,做好各方面的宣传工作。
  记者:您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特别是野生动物研究方面的人才培养有哪些心得和建议?您对青年学子有哪些寄语?
  马院士: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是科学家还是一般技术人员,一定要有爱国心和责任感,这个是最重要的。

给本科生上课


  对于青年人,首先要让他们学好怎么样做人,这是最首要的任务;其次才是做学问;三是给他们创造条件,要有良好的学术氛围,才能做出应有的科研成果;四是通过传帮带,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第五是要培养团队精神。
  我希望青年学子们能够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的搞科研,不要浮躁,更不能剽窃抄袭他人的成果,养成良好的科学道德素养。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的接班人,希望他们能够茁壮成长,在前人的基础上把中国的野生动物研究事业做出更多更好成绩来,为祖国增光。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发展历史,实际上是人与野生动物打交道的历史。马建章院士作为中国野生动物管理之父,与野生动物打交道50多个春秋,足迹几乎遍布中国境内野生动物出没的所有区域。马老,令人尊敬的科学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崇高精神在呼吁、激励着人们—保护野生动物,构建和谐生态环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