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院士天地

心无旁骛做科研 走好科技强国路

屏幕截图 2024-04-22 151553.png屏幕截图 2024-04-22 151526.png

“我们一定要真正重视和关心广大青年科技人员。如果他们不能心无旁骛地做科研,我国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科技强国。”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袁亚湘在2024年全国两会现场接受《科技创新与品牌》记者采访时表示。

袁亚湘连续多年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而奔走呼吁,今年两会中,他再次呼吁为青年科技人员减负,解决青年科技人员面临的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突出问题,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与活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袁亚湘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以科技创新来推动,而改善科技创新的环境是最为重要的。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数次提到“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或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出要求。要解决科技创新问题,核心在于科技环境建设,要创设更适合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环境。

袁亚湘表示,不少青年科技人员反映,“破五唯”似乎是越“破”越“唯”,科研工作中的繁文缛节依然存在。如今“帽子”的花样和数量比以前更多了。职业晋升、组织团队、申请项目时会默认没有“帽子”就没有机会,这些无形的压力让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感觉没有戴“帽子”就抬不起头做科研。同时,项目申请、结题的流程依然烦琐,格式上和形式上不尽合理的条条框框仍有不少,项目申请表填报往往需要科技人员投入大量重复性、低技术含量的劳动。

对此,袁亚湘建议,首先要切实减少“帽子”的类型和数量。减少政府部门对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评比、评估和排名;在进行少量而必要的评估时,尽量不把“帽子”作为指标。其次,要提高广大青年科技人员的待遇,使他们不必通过“帽子”来提高收入。让“帽子”和待遇脱钩,避免用人单位根据“帽子”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再者,可以简化基础研究类型基金的申请和结题流程。比如,由于基础研究项目具有不可预见性,可以不要求给出项目的技术路线、不提供经费预算。

除了青年科技人员减负问题外,袁亚湘认为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也有助于科技环境的改善。

袁亚湘表示,要清楚地认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科技领域之所以能取得巨大进步,离不开我国积极同其他国家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如此,袁亚湘认为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也能对我国民间外交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

“年轻人做科学研究要敢于创新、要讲真话、实事求是,不唯上、只唯实,心无旁骛地安心科研,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好建设科技强国之路。”袁亚湘寄语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