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品牌

追光动画: 探古文之美 追文化之光

屏幕截图 2024-03-18 161315.png

电影《长安三万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久前,在热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当这些传颂了千古的唐诗在耳畔响起时,影院里大人孩子们齐齐跟读,让人强烈感受到流淌在国人血脉中的文化传承。

《长安三万里》作为中国影史上时长最长的动画电影,以独特的唐风古韵、深厚的历史文化、前沿的动画技术、逼真的高帧画面登陆国内各大影院。该影片时长168分钟,以高适和李白20岁时的相遇、相知为主线,穿插讲述了文人武将在那个时代的逆流前行。故事通过高适的视角,追寻李白的生命足迹,勾勒出整个盛唐从辉煌到陨落的过程。

作为国内三维动画电影的主力军,自2013年成立以来,追光动画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追光动画”),始终坚持以“中国团队,为中国观众,做中国故事”为定位,致力于创作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动画电影,并在该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从2014年发布首部动画短片《小夜游》,到2019年《白蛇:缘起》等作品的问世,再到2023年爆火的《长安三万里》,让观众强烈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古风、古韵、古文之美。

凭借“科技+艺术+文化”的独特发展模式,追光动画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沃土中汲取力量,依靠科技手段不断探索三维动画领域相关技术,逐渐走出了一条集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古风古韵于一体的动画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追光十年

志在“讲好中国故事”


“追光动画的名称源于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拼命追赶太阳,最终他的手杖化作桃林,留给后世子孙。追光动画借助该故事典故,寓意能够向光前行,始终追随中华文化之光,追随五千年民族精神传承之光,追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光。”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总裁于洲娓娓讲述公司的成立初衷。

199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于洲,曾任职优酷土豆集团高级副总裁。因为热爱动画电影,立志要做出比肩世界的国产动画电影,2013年,他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同学、土豆网创始人王微共同创立了“追光动画”。

“2013年,国内的计算机动画尚在起步阶段。”于洲介绍,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在近百年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从手绘动画到二维动画再到三维动画的技术发展历程。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动画电影受科技发展等因素制约,属于停滞阶段,受众群体较为单一,主要以儿童为主,可以说,2013年追光动画成立时,国内动画电影还处在一个“蛰伏期”。

“当时,国内从事动画电影制作的企业多以个人工作室为主,不具备持续创作、技术创新和输出动画电影的能力。为了克服困难,推进国内动画产业的迅速崛起。追光动画成立初期,创始团队积极筹措,深入研究全球动画电影市场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三维动画科技领域的制作方法,在充分分析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年推出一部作品’的制作体系。”于洲介绍,与此同时,追光动画还积极吸纳国内外动画电影制作人才,建立了一年同时推进三个电影项目、三年为一个作品周期的产业流程。

追光动画自2016年推出第一部动画电影《小门神》后,以一年一部的速度陆续推出《阿唐奇遇》(2017年)、《猫与桃花源》(2018年)、《白蛇:缘起》(2019年)、《新神榜:哪吒重生》(2021年)、《白蛇2:青蛇劫起》(2021年)、《新神榜:杨戬》(2022年)、《长安三万里》(2023年)。其中,2019年,《白蛇:缘起》以4.68亿元的票房为公司实现盈利,而2023年出品的《长安三万里》则开启了追光动画在中国历史题材上的深入探索,成为追光动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追光十年

倾力打造盛唐颂歌


“十年磨一剑,出鞘见乾坤”。“电影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也能带给人深入的思考。中国的年轻一代,对根植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中国原创动画电影有着无限期许,新一代中国动画电影人理应扛起这份责任,不断挑战、不断创新,给予社会最大的回馈。”于洲说。

10年来,追光动画始终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命脉,围绕国家核心价值观、历史题材、受众定位、动画三维技术等方面不断探索调整,逐步构建起“新传说”“新神话”“新文化”三大动画电影系列。“公司继‘新传说’(《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话’(《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系列之后,全新开启了‘新文化’系列,《长安三万里》就是‘新文化’系列的开篇之作,也是追光动画成立10年的重磅之作。”于洲表示,“新文化”系列的构想诞生于2020年,在此之前,追光动画推出的7部作品,多为中国神话题材,而“新文化”作品则是将中国历史上的闪光人物和经典作品作为创作对象,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广大观众展示中华文化的自信与力量。

“开启‘新文化’系列作品之初,创作团队首先想到的就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李白。在参考大量的历史文献后,创作团队发现李白与高适之间的故事非常感人,二人之间拥有一生珍贵的情谊。高适作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成长极为特殊,一生勤勉,无论经历多少挫折困惑,都不坠青云之志。而李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从电影叙事角度来看,观众更需要透过人物代入情节,经过反复商讨与求证,最终决定以高适的视角讲述李白,通过叙事方式来展现李白的生平故事。”于洲介绍。

《长安三万里》讲述了安史之乱爆发后数年,困守孤城的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电影以李白和高适波澜壮阔的生平经历,以及彼此间珍贵友情为剧情脉络;同时,众多历史中家喻户晓的著名诗人、艺术家及爱国将领也在本片轮番出场,共同勾画出一幅充满史诗感的盛唐画卷。

“唐风、诗意、壮美、考究是该影片创作的关键词,为了展现盛唐的恢弘气象、诗人的群像风采,以及唐诗的超凡意境,主创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读,拜访专家开展剧情研讨,甚至到陕西历史博物馆、潼关、松州等地进行采风。整部影片涉及的人物均采用了唐风造型,参照唐画、唐俑,角色上身雄阔,体现了唐代的尚武风貌。”于洲介绍,《长安三万里》影片的制作团队共计500余人,创作过程可谓经历了诸多挑战,不仅在剧情、镜头、技术特效、配音方面反复打磨,而且还运用画面声光来呈现唐诗的意境、气韵和风骨,并配以古琴、琵琶、箜篌、笛等多种的民族乐器来烘托意境,从而与诗歌诵读达到浑然天成的视听效果。

《长安三万里》一经上映,便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然而,比起可观的票房、数据和流量,最令创作团队欣喜的是来自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共鸣。“每一代人接受知识的方式不同,当下的年轻人接受知识的方式较为多元化,通过喜闻乐见的文艺表现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认识、热爱传统文化,是广大文艺工作者不容推卸的使命。”于洲表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让我们相信国产动画电影崛起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未来前行的动力。


追光十年

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10年,75亿帧”,在新浪微博上,追光动画的另一位创始人王微发布了这样一条动态。看似简单的数字,动辄就以“亿”为量级,在动画电影的世界里,这些不足为奇。

2022年,追光动画推出《新神榜:杨戬》,开篇绚烂的蓬莱仙境,用时短短数秒,单镜头模型面数就达到了140亿帧,文件也达到5TB(计算机存储单位),全片渲染总时长为4.1亿核小时(中央处理器消耗量,以核乘小时数来计量)。也就是说,短短几秒钟的画面需要几千台服务器24小时连续工作。这一串数字的背后,凝聚的是科技创新引领动画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力量。

动画电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光与影的探索,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发展。如今的动画电影伴随新一代网络传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动作捕捉等关键技术,早已渗透到动画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层面,与创作者的想象力充分融合、相互赋能,为观众带来更高层次的视听享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追光动画拥有完整的动画电影创作产业链,从前期设计、故事板、三维建模、材质、绑定、动画、角色特效、场景特效、数字绘景、灯光合成,到后期剪辑、制片、技术完善,团队有序分布、同步运转。在整个团队中,制作人员占比约90%。多年来,追光动画在立足作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研发三维动画领域相关技术,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

“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要在三维动画领域加大技术研发,在制作《新神榜:杨戬》过程中,由于国外还没有涉及水墨效果的相关技术,而中国动画需要加入诸多中国元素,为此,创作团队特别研发了水墨效果三维动画技术,并成功应用到《新神榜:杨戬》的片尾‘水墨太极图大战’中。该技术是通过20%的电脑技术叠加80%的手绘完成的,水墨洇开时的烟雾,以及消散的水墨粒子,达到1.3亿之多。这种专为水墨效果呈现而研发的三维动画技术,成为公司最新技术突破。”于洲表示,近年来,追光动画在动画渲染、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 Shotgun 系统、Katana软件等技术领域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并取得长足进步。

从2016年《小门神》起,追光动画就启用云渲染云计算技术,该技术能够较好地支撑和服务动画渲染,尤其在本地渲染农场算力不足时,作为备份的云计算会及时补充农场算力,保障动画渲染的顺利进行。多年来,追光动画一直采用混合云模式,有力保证了本地和云上算力的及时互补。

对诗歌的视觉化表现是《长安三万里》的一大特色,该影片的创作时长为3年,其中“将进酒”这一环节的场景制作用时近两年,且多处用到视觉化处理技术。视觉化处理主要体现在材质和特效两个方面,在材质效果上,影片运用了多层叠加渲染技术;特效方面,主要是以不同形态的粒子为底铺设银河,加之烟雾辅助,展现银河的深邃、缥缈,其后运用粒子模拟水效果,体现液体特性,并配以繁星点缀,最终呈现银河透明绚丽的视觉画面,带给观众身临其境般的感受。

随着对动画电影技术的深入研发,追光动画出品《猫与桃花源》时,创作团队还研发了影片中有关液体、毛发的相关技术。通常来说,液体可以用仿射粒子元胞法(Affine Particle-in-Cell)来模拟,而毛发则采用离散弹性棒(Discrete Elastic Rods)来建模。以毛发制作为例,为保证毛发的逼真,影片制作中,研发团队针对角色的每根发丝单独进行建模渲染,这样做出的毛发自然随意。如果毛发量较大,通常的做法是先分散性地模拟几百根毛发,相当于为邻近区域的毛发建立一种单一的模型,随后再通过简单复制创建出几十万根毛发,从而让大量的毛发具备与模型一致的造型和动感。该技术在追光动画后续作品中得到了较多应用,比如在《新神榜:杨戬》中就取得了较好的视觉效果。

多年来,凭借脚踏实地、拼搏进取的创新精神,追光动画收获累累硕果,先后获评第三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十大年度国家IP-动漫赛道金奖、CACC-第19届动漫金龙奖-最佳动画长片奖-金奖等50余个奖项。“国产动画电影已走过了百年发展历程,近年来,逐渐呈现出扶摇直上的喜人态势。特别是随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长安三万里》等优秀动画电影的接连出现,创作活力涌动、票房口碑不俗,传递出一个鲜明的信号:中国动画市场蓬勃发展,潜力巨大。未来追光动画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推进新传说、新神榜、新文化三个系列作品,不断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持续加强动画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研发,全力打造动画电影品牌形象,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积极贡献!”于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