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科创中国

科创中国·人物


屏幕截图 2024-03-18 110604.png


9月28日,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官方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荣获2023年度国际肝胆胰协会杰出贡献奖及金质奖章。他是2023年度全球唯一获此殊荣者,也是目前中国大陆的唯一一位获奖者。颁奖词中说,陈孝平毕生致力于肝胆胰外科领域,为全球肝胆胰外科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陈孝平从事肝胆胰外科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40余年,在肝癌外科治疗和肝移植方面作出了系统的创新性成果。他提出新的肝癌分类和大肝癌可安全切除的理论;建立3项控制肝切除出血技术和1项肝移植技术;提出小范围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理念,建立不缝合胆管前壁的胆肠吻合术和插入式胆肠吻合术;改进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操作步骤,创建陈氏胰肠吻合技术等。这些理论和技术已在全国100多家医院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屏幕截图 2024-03-18 110621.png


9月23日,第一届上海交通大学“睿远科技大奖”工程与材料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获颁第一届上海交通大学“睿远科技大奖”工程与材料科技奖。

丁文江长期致力于先进镁合金材料及加工方面研究,创制了世界上性能最优、质量最轻、最耐热的镁稀土合金,建立了中国自主的镁稀土合金技术标准体系,率先实现了镁合金从非承力结构件至主承力结构件应用的颠覆性跨越,为我国新一代“大国重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

当天,丁文江以“轻氢之镁,创新栽培”为题作“交大·睿远讲坛”主旨报告。他讲述了带领团队将中国优势资源稀土与镁相结合来研制具有中国特色高性能镁合金的技术攻关过程,详细阐释了镁内禀功能特性拓展中的科学问题,介绍了镁氢材料应用于能源、医学、农业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分享了自己四十年来从事镁材料研究的感悟和体会。




屏幕截图 2024-03-18 110636.png


近日,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学会在美国夏威夷公布2023年诺伯特·维纳奖(Norbert Wiener Award)获奖者,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秘书长,欧洲科学院院士高会军因对先进系统控制理论与工程应用作出的杰出贡献获此殊荣。

高会军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所所长,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欧洲科学院院士等,他长期致力于自动控制理论和应用研究,在网络化控制、机器人智能系统、智能装备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2014年和2008年作为第一完成人和主要完成人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此外,他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屏幕截图 2024-03-18 110652.png


9月29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青年医师解新芳受邀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IgA肾病大会上作主题讲座。基于其在IgA肾病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创新成果,解新芳获得由世界IgA肾病大会颁发的“未来肾脏病希望之星”荣誉称号,全球仅四位青年研究者获此殊荣。

解新芳深耕IgA肾病领域多年,创新构建了IgA蛋白酶AK183与IgG1-Fc段嵌合体,可持续清除循环中的IgA及肾小球中的慢性IgA沉积。从IgA肾病发病机制到肠道菌群,再到分子靶向治疗,解新芳不断突破创新,取得国内外瞩目的科研成绩。




屏幕截图 2024-03-18 110703.png


近期,第27届国际亚稳、非晶和纳米结构材料会议和第17届快冷和亚稳材料大会在波兰华沙联合举办。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丁俊荣获ISMANAM青年科学家奖(Young Scientist Award),此奖项通常授予一名35岁以下,在相关领域作出重要工作并且具有潜力的青年学者。

丁俊于2010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学位,2014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获得Acta Student Award,2019年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以及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于2019年11月起任职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




屏幕截图 2024-03-18 110724.png


10月1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办的第7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期间,国际宇航科学院主席舒马赫等科学家为中国嫦娥五号团队颁发了“劳伦斯团队奖”。嫦娥五号总设计师胡浩等作为团队代表出席颁奖仪式,并宣布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即将面向国际开放申请。

嫦娥五号是我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是当时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一举突破月面采样、月面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跳跃式再入返回等关键技术,经过环环相扣的飞行过程,带回1731克月球样品,成为世界单次采样量最大的无人月球采样任务。



屏幕截图 2024-03-18 111421.png


据环球时报消息,美国《大众科学》网站9月26日称,中国正在地下深处修建一座针对中微子的超级探测装置,它比现有同类探测装置都更灵敏,将于2024年投入使用。

9月28日,美媒关注的该项目在微博被人“认领”:“我们干的,怎么了?”这位博主就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曹俊。

据了解,曹俊主要从事中微子物理研究和中微子探测技术研究。他自2003年起从事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研究,任项目副经理,先后负责物理软件系统和中心探测器系统,领导物理分析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现任大亚湾国际合作组中方发言人,全面负责该实验。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提出者之一,现任项目常务副经理和国际合作组副发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