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第一看点

二氧化碳的华丽转身

目前的证据显示,阿斯巴甜确实可能致癌。不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阿斯巴甜每日可接受摄入量(ADI)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

就单一阿斯巴甜事件来说,抛开剂量谈论致癌可能性是非科学的逻辑。自1974年阿斯巴甜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饮料和药品后,不管是此前的研究还是此次发布的评估结果均显示,在推荐范围内摄入阿斯巴甜是安全的。

病从口入,所以公众对合成物的关注度和“危机感”更多来自于食品领域,其实在地球资源日益匮乏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有越来越多的“食品级”合成物在大量出现。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地球大气中含有约0.03%的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似乎成了我们的“公敌”,但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二氧化碳正在成为合成领域的“香饽饽”。

8月16日,国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通报》刊发了一个重磅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人工合成糖迈出了关键一步。

时间轴继续向前,2021年9月24日,同样是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论文Cell-free Chemoenzymatic Starch Synthesis from Carbon Dioxide,表示研究团队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

淀粉是植物主要的储能方式,也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人类在进食淀粉后,淀粉被消化分解为葡萄糖,为人类机体运转提供能量。此外,用淀粉生产的糊精、麦芽糖、葡萄糖等是生产多种食品的原料。

中国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颠覆性的淀粉制备方法,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电解产生的氢气为原料,成功生产出淀粉,使淀粉生产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是中国科学家历时6年多科研攻关,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的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淀粉所带来的产业链对人类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在生产端,淀粉只能来自于农业种植,不仅要占用土地资源,消耗水资源,还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资源;而在加工和生产端,淀粉产业又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生产和劳动就业。如果在生产端可以实现工业化、产业化的人工合成,可大大降低淀粉产业的生产成本,降低资源消耗,释放生产力,实现人类文明的再次“跃进”。

屏幕截图 2024-03-15 11500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