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2022 奥林匹克的中国智慧

要运动 要安全

2 月 20 日,2022 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北京冬奥组委专职 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在赛事总结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 冬奥会取得巨大成功,实现了安全和精彩的最佳平衡,中国 代表团取得了历史突破,为世界奉献了一届必将载入史册的 奥运盛会。

“安全”二字,如同冬奥会“幕布”上低调的底色,静 默无声,又坚若磐石。

据国际奥委会统计,冬奥会雪上项目运动员的受伤概率 在 10% 至 14%,另外近年在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中,冻伤甚 至冻死意外事件并不鲜见。

2018 年平昌冬季奥运会开幕前,韩国在开、闭幕式场馆 举办了一场大型演唱会,由于场馆缺乏抵御寒冷天气的设施, 多名观众因体温过低不幸冻伤,被送往医院救治。

2021 年 5 月 22 日,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 野赛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大景区举行,突发灾害 天气导致 21 名参赛选手死亡,8 名运动员受伤,其中不乏国 内优秀运动员。而夺去这 21 人生命的,正是因天气骤然寒冷 而造成的“失温”。

安全是精彩的前提。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除了芬兰 越野滑雪运动员雷米 • 林霍尔姆 (Remi Lindholm) 在比赛中 冻伤了自己的“敏感部位”事件外,几乎没有出现严重的冻 伤事故。是什么因素让中国在本届冬奥会中把“冻伤”影响 降低到最小?

中医防冻

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在北京冬奥村和延庆冬奥村,设 立了以“10 秒”中医药体验为核心理念的中医药体验馆。 这些中医药文化“传播窗口”调动中医药各领域专家参与 设计,以高科技手段为载体,打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 播的新范式。

与夏季运动会项目不同,冬季运动会项目里有不少属于 极限运动,这里的“极限”不仅是指动作技巧上的极限难度,有时还会指环境上的极限温度。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期,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冻伤 中医诊疗指南》(T/CACM 1235—2022)正式发布,《指南》 主要针对冻伤提供以中医为主要内容的预防、保健、诊断和 治疗建议,供中医外科医师、中医内科医师、社区医师及护 理人员参考使用,同时指导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规范使用中 医药进行临床实践,加强对冻伤患者的管理。

按照《指南》的描述,冻伤的病因在中医称之为“寒冷 之邪外袭,或者素体阳虚,复受外寒侵袭,寒凝肌肤,肌体 失于温煦,血脉失于通畅,气血凝滞,经络阻塞所致”。而 治疗方法原则为温通散寒,补阳活血。Ⅰ、Ⅱ度冻伤以外治 为主;Ⅲ、Ⅳ度冻伤应内外合治;全身性冻伤病情危急,应 立即复温,采取综合措施抢救。

 《指南》主要起草者之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主 任委员裴晓华介绍,冻伤是冰雪运动中较为高发的损伤,《指 南》的出台,能够对冻伤进行预防、调护和治疗,为冬奥健 儿保驾护航,助力中医药服务冬奥。

科技护航

外貌酷似厢式货车,却在不足 20 平方米的方舱室内,配 备了卧式锥形束 CT、冻伤面部数据采集系统、便携式智能心 肺复苏机、心电监护仪等用于冻伤及颌面创伤现场诊治的关 键诊疗整体化装备。这就是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牵头的国家 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研究成果——冬奥会冻伤及颌 面创伤智能移动方舱。

智能移动方舱是国内首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冻伤及颌面创 伤移动式智能化诊疗平台,可实现颌面创伤智能化分析、冻 伤产热复温、心肺诊疗监测 3 项功能的集成。面向冬奥赛 场可能发生的“颌面创伤”“冻伤”等应急救护情况,智 能移动方舱在事发当下即可快速决策,结合专家远程会诊 平台反馈进行诊断,成为冰雪赛场上与时间赛跑的“应急 大夫”。

研究发现,截肢者对冷的感觉非常弱,往往等他们感觉 比较冷的时候,就已经冻伤了。“运动员坐在轮椅上肯定很 冷,但是衣服穿太多,又会影响动作。这是一个矛盾。”北 京冬残奥会中的轮椅冰壶项目,每次比赛要持续两三个小时,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季林红思考,怎么能让运动员不用 穿太厚,又不会被冻伤?推冰壶需要运动员感觉很灵敏,如 果冻伤了,或者身体其他部位感觉不舒服,都会影响其竞技 水平的发挥。

“我们希望,运动员身体的任何一部分都能保持舒适和 稳定状态。”季林红说,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给运动员 加温。因此,季林红团队有针对性地为截肢运动员研制了 保暖护具,把加热及保温材料加入运动员的衣服和鞋子中, 运用石墨烯材料、红外反射技术等,提高衣物的加温效率 和保温性能。

预案保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还在北京冬奥会筹办期间,北 京制冷学会低温医学与低温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应急管理 部应急总医院烧伤整形科负责人张海军就指出:“北京冬奥 会要特别注意冻伤预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避免严重后果发生。”

为深入了解冬奥会实际场景,张海军与中国花样滑冰协 会主席申雪进行了沟通。他了解到,花样滑冰场馆制冰要求 高,制冰过程处于极低温度且时间持续较长;冰场保障人员 需预防冻伤,工作人员也要严格按照流程制冰,避免意外冻伤; 同时,运动员训练量加大,更要注意保持热量,避免造成过 度失温。

此外,张海军还与冬奥组委技术部科技冬奥处相关人员 取得联系,得知当时的冬奥医疗保障团队并没有制订预防冻 伤的专门预案。

针对北京、张家口两地赛区可能出现的极寒天气,张海 军联合北京制冷学会理事长唐俊杰以及贾晓明、商跃等专 家,于 2021 年 10 月 29 日提出了“关于加快完善北京冬奥 会冻伤预防和治疗应急预案的建议”草案,并提交给相关 部门。

上医治未病。正是张海军的温情,促成了这项应急预案 的形成和采纳。此预案不仅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 强有力的保障,也为日后国内大型体育活动制订冻伤预案提 供了参考借鉴。

中国各个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力量,奉 献了一场充满温情的奥运盛会。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 言:“我们能感受到温暖、活力、热情和支持。来自各行各业、 出生在不同年代的中国人民,以及中国的文化界人士、艺术家、 科学家、工程师、学生和成千上万的志愿者,都非常热情地 欢迎运动员和我们。”他表示,这真的很暖心!

责编:建安

手机体验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手机版


  • 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