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综合新闻

周又红:在青少年科普园地辛勤工作的园丁

1.jpg

周又红,北京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特级教师,全国环境教育先进个人获得者,全国地球奖获得者,全国十佳科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在环境科普的青少年教育领域辛勤工作了三十多年,曾获得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北京市劳模等称号, 是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专家,中国科协青少年部专家,中国青少年辅导员协会理事,北京市特级教师. 出版科技及环保书籍3O多套,共600多万字,辅导学生,5O多项获全国奖,8项获国际奖。

2.jpg

三十载酸甜苦辣科普环保路

记者:从2017年5月30日开始,我国把每年的5月30日设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从2016年到现在的两年来,尤其是在国家习近平把科普工作又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后,请你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你觉得现在做科普,有没有什么样的变化?

周又红:我觉得还是有很大变化的,从起步到现在,我已经在青少年科普环保教育领域奋斗了30多年,切身感受到了科普领域的巨大变化,尤其是2017年,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政府拨60万元环境教育专项款给我所在的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专门做北京市环境教育的系列活动,这种机会以前可没有过。

3.jpg

所以,我觉得科普领域近三年的最大变化,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点,框架设计特别充分。所谓的框架设计,就是现在的领导层面,能够对科普有一个整体的大形势、大方向的设计,而且这种框架设计能从我们的基层看到,比如说国家层面的设计,北京市层面的设计,包括我自己所在的这个区级的设计都有。

过去我们搞科普是“小打小闹”的时候居多,就是教师个人想搞,就去做点儿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行了,但是现在不是这样了,已经有了针对性的上层顶端设计。因为任何事情往往先是下面的志愿者有了热情,形成了一定的氛围以后,才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重视。在这个时候,只要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一种国家层面的框架设计,有了明确的大方向,事情的发展才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和变化。

第二点,是基层的适应性强。所谓的基层适应性,就是每一种大框架的高端设计,一定要通过基层去完成它。基层就包括我所在的一个小单位,我所在的区,以及这些落实这件事的人,因为有了指导方向,有了纲领,他们都有很好的意识了,很多人都会很清晰地来做一件事,所以它的适应性又很强。

那么,应该怎么去适应呢?比如说,过去上级下达了一个命令以后,可能由于方向性不很明确,很笼统地说了一件事,那么底下的人可做,可不做。但是,如果上级的框架已经很直接了,那么他就得适应这样的框架,必须做起来。然后,他也会对周围的一些事情,比如说不归他管的,但他觉得很重要,他也会去做。这个是很明显的,由于北京市政府重视了,北京市教委重视了,我所在的单位就有了一个环境教育的系列赛事,原来这种事情从没有发生过。

4.jpg

我从1985年开始正式做科普环保工作,都是我们在这里推动,反正挺累的,做了好多年,如果没有顶层的设计,基层恐怕还是这样的。结果,北京市教委的设计下来以后,我们单位配合,就跟着走了,基层都愿意跟着已经有了很明确的顶端设计走,比如说它有一个不同阶段的设计,底下基层就会根据这个框架,很适应地去做,而且都做的挺开心的,也很有成果。2016年以后,我就明显的有这种感觉了,2017年也在做,2018年是第二次启动,现在就觉得与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国家政策现在这样好,所以我很激动,这是第二个特点。

5.jpg

第三个特点,是一线老师的积极性高涨。其实,开展科普活动最苦的可能就是一线老师,本来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现在突然他又多了一个这样的科学、环保活动,这样他还是很累的。从经济方面去考虑,因为我付出了更多的劳动,应该有更多的劳动报酬。但是,学校现在实行的都是大包干制,就是你们学校就这么多经费,你干更多的工作,也不能够从经济上体现出来。

6.jpg

科普任务越多,他要干的任务也相应越多,工作量肯定也越大,等于就是不断地在加任务,所以我挺心疼老师们的,也确实存在这个问题。跟过去还不太一样,过去还有个加班费。现在都没有了。你再干到夜里12点,也是没有任何补偿和报酬的,可能有些人不在乎,但毕竟老师还是要顾家的。但是,我认识的一批一线老师,并没有计较这些利益得失,只要对孩子好,该做的全做了,所以获得的成果也就非常多。

尽管如此,但对于国家的大方向来讲,实际上肯定还是利大于弊的,还会有一些热心人在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地去做。

记者:在这方面,你可以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谈谈吗?

7.jpg

周又红:我是1985年才正式做环境教育教师和科学教师的。当时全国也没有大范围地提环保问题。环保局刚成立没几年,环境教育做的也不多。所以,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到底负责什么工作?环境保护,什么是环保?领导说,,这里有个首钢,感觉脏得特别厉害,这里还有一个环保局,你实在不知道什么是环保,就去环保局问问。不知道什么是科技,就去科协问问。今天看来,这个领导还是挺清楚的,他指的路子很对。于是,我就赶紧去环保局,跟着工程师一个一个屋子转,看他们都在干什么,这才明白了。

由于我认识到了环境保护很重要,希望尽快为青少年成立环保小组,开展一些环保活动。但因为初来乍到,谁都不认识,我到学校门口说,我要给你们成立环保小组,不要钱,学校感到很奇怪,他们完全不知道我的想法。他们说我们每星期都大扫除,我们每个学生都搞卫生,我们不需要你来教我们搞卫生,害的我走了七八个学校,竟然没有一所学校让我进去。受到这么多挫折后,当时真想撂挑子不干了。

其实,细想起来,我之所以能够克服种种困难走到今天,其实就是当年的自己凭着对科普环保的一腔热情,说实话当时我的思路也不是很清楚,学校也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知识,他们当然就更不知道了,所以我就进不去。其实,越是这样就越应当进去,但是到底怎样才能进去呢?

后来,我突然想了一招,我在大学是学化学的,当过3年中学的化学老师。我利用化学知识准备了十几个化学实验,放在一个小筐子里,这些实验都是跟环保有关的。例如我用pH试纸制作出好多花,然后拿一个放有酸性或碱性液体的小喷雾器喷花,用花变色的现象来说明酸雨问题。

这样,我再次来到学校说明,我是区科技馆派来给你们表演化学实验的老师,不收费。学校觉得化学实验不错呀,他们很需要,就这样我终于进到学校里面了,开始给学生表演实验,学校老师也跟着听。终于他们发现既有实验,又有环保知识,觉得挺好的,原来这就是环境教育,原来环保小组做的是这样的工作。他们终于明白了,也就同意我为他们成立环保小组。我那天的收获特别大,一共成立了四个小组,我的第一批环保小组就这么建起来了。

在学校问题解决后,家长问题又来了。一个学生跟着我做了一个很辛苦的调查,24小时在什刹海进行水质调查(现在想想,觉得当年自己还是挺勇敢的)。我们看到后海有好多的酒吧,我们想调查哪个酒吧会排放污水,会对环境破坏得比较厉害,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但是这个孩子的家长觉得活动不好,一定会耽误他们家孩子的学习,死活不让孩子参加活动,我没办法说服家长,我就只好让他退出了小组,我当时特别郁闷,心里很不服气,我认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对的,我引导孩子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用理性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身边的事情,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但是,无论我说什么,那个孩子的家长也听不懂,我只能退让。

等到我估计他已经完成高考了,我就给他打电话,不接;我给他发短信,不理;给他发邮件,也不回,整个人就失踪了。直到一年后的一个夜里,我在网上写东西,突然来了个邮件,就是这个学生发来的。那个邮件写得特别感人。他说虽然他一年半的时间没参加我们的环保小组活动,但他还是没有考上大学。十分生气的家长给他报了一大堆的辅导班,他也没去。

在邮件里,他说:“我一直在用您教给我的研究性学习方法研究高考,我用了半年时间对全国各地的高考题进行分析,研究为什么出这样的题目?怎样出题?想达到什么效果?等。后半年,我开始做相关的高考题,发现一通百通,十分容易。最后,再次参加高考,我的分数提高了200多分。”他说,特别感谢在当时的教育体制下,能遇到像我这样的老师,教他们研究自己身边的问题,科学地看待环境问题,让他们眼界大开。而补习班和当时的学校,没有教他这样的学习方法。

8.jpg

这是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事情,它让我明白,我的科普环保的教育思路是对的,符合教育原则,孩子、学校都认可,最终家长也认可了。那个我当时没有说服的家长还笑眯眯的找到我,承认自己的错误,感谢我对他家孩子的帮助。

9.jpg

相比之下,现在的环境教育和科技教育的形势非常好,国家重视、人们关注、政策规范,资金雄厚,我们应当更努力地去做事,让更多的孩子们喜欢学科学、用科学,让科技、环保、科学研究更加深入人心!

10.jp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