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2020第一期

疫情当下,多省市出台支持创新创业新举措

一个月时间,各 地密集出台帮扶中小 企业复工复产的新规, 助力创新创业的举措 引人注目。

受疫情的影响,很多企业最近才陆续复工复产,有些是以在线在家办公、分批到公司的方式。人们迫切地期待一切都能重回轨道,然而现实的严峻考验仍在继续。丘吉尔曾说,不要浪费一场危机,巨大的压力下,企业家们开始重新审视战略、组织、团队,省时度势,期待能给出当前境况下的最优解。国家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也纷纷为企业创新出台措施,撒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在这艰难的时刻能够有新机遇、新发展。

2 月 9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 ,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相关技术与产品创新。

《通知》鼓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针对新冠肺炎防治,在检测技术、药物疫苗、医疗器械、防护装备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和生产创新,对取得重大突破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时予以优先考虑。即时启动 2020 年“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疫情防控” 类参赛项目征集。率先征集诊断试剂、医疗器械、装备生产、药物疫苗、 防护装备等创新项目,并做好技术完善、认证检测、资质申请和推广应用等服务工作。 

该《通知》提出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广面向中小企业的互联网平台服务,积极推行网上办公、视频会议、远程协作和数字化管理,以此为基础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帮助提供线下服务的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拓展线上服务。加快 5G、工业互联网应用部署,推广一批适合中小企业的工业软件应用,支持中小企业提升敏捷制造和精益生产能力。支持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以网络化协作弥补单个企业资源和能力不足,通过协同制造平台整合分散的制造能力,实现技术、产能与订单共享。 

同时支持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引导大企业及专业服务机构面向中小企业推出云制造平台和云服务平台,发展适合中小企业智能制造需求的产品、解决方案和工具包。推动中小企业业务系统云化部署,对接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加快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推动低成本、模块化的智能制造设备和系统在中小企业部署应用。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加快落实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协同开展疫情防控、生产恢复与技术创新。帮助中小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沟通合作、抱团取暖,营造共荣发展、共克时艰的融通生态。

北京出台政策,加强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进一步降低十大高精尖产业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地区资金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力争2020年科创类企业贷款同比增长不低于15%,有贷款余额的户数同比增长不低于15%,针对因疫情造成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负面影响的,暂不予以信用降级。对符合条件的中关村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给予贷款贴息以及债券、融资租赁费用补贴。

上海出台政策,培育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企业发展。加快培育网络购物、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服务、数字娱乐、数字生活、智能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网络诊疗、原创新药、医疗用品、医疗器械等健康产业,支持一批高成长创新型中小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券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力度,2020年,受理的科技创新券使用额度上限由 30 万元提高至50万元。支持电信运营企业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企业免费提供 6 个月以上的云视频会议等云上办公服务。

《天津市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新规,提出加大高成长企业培育力度,开展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培育评价,对首次入选的瞪羚企业,给予一次性市财政资金最高20万元奖励。支持雏鹰企业融资发展,取得符合条件贷款的雏鹰企业,市财政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励。以上市为目的并完成股改的瞪羚企业,市财政给予一次性30万元奖励。发挥科技创新券政策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向创新券服务机构购买与其科技创新活动直接相关的研发、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降低企业创新投入成本。

此外天津还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对经评定的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给予最高 50 万元的资金奖励。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基础,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等领域,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 “小巨人”企业给予 200 万元的奖励。

同时,天津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给予财政奖励支持。鼓励支持申报国家级示范平台和示范基地,积极培育国家双创升级特色载体。整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资源,推动市级各部门所属检验检测机构对外开放,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依托“天 津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对经认定的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单位,按照相关规定以年度服务费用的 40%,给予最高 50 万元财政资金补贴。

重庆市《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二十条政策措施》中提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治,在治疗方法、药物研发、检测技术和医疗设备等方向开展科技协同攻关。疫情一线防控人员结合疫情临床防控开展的科技攻关研究,优先纳入自然科学基金和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予以支持。对取得重大突破的,给予奖励。

在河北秦皇岛,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平台。对在疫情期间为承租的中小企业减免租金的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基地等各类载体,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房租进行一定的补贴,优先予以政策扶持。市直有关部门在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基地等各类载体年度绩效评价中,优先对减免租金的各类载体给予重点支持。

唐山则对创业出台了措施,规定小微企业一年内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数量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由 25%降至 20%(超过 100 人的企业由达到 15% 降至10%),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可给予小微企业不超过 300 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贷款期限不超过 2 年,并按照贷款合同签订日贷款基础利率的 50%给予贴息。对入驻创业创新空间载体的中小企业,按其实际发生的房租、物业费 (以签订租赁协议及实际发生票据为准)总额的 5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 50 万元。

山东省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符合创办企业及各类合伙创业或组织起来共同创业,且合伙人、组织成员均符合借款人条件的,按照每个创业企业借款人最多不超过(含)3 名合伙人,每人最高不超过15万元,可申请不超过4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不超过 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在河南郑州,凡营业执照中经营项目涉及疫情防控相关领域小微企业(药品、防护用品,以及医疗器械生产、运输、销售、超市卖场、食品生产和供应、物流配送、物业等行业),正常经营 1 年以上,提供相关销售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供、销货合同,票据等),即可申请不超过 300 万元额度的创业担保贷款。

江苏省降低研发创新成本。对中小企业用于疫情防控的研发支出,按实际发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75%。在全省范围推广实施科技创新券,扩大创新券支持范围,省市科技相关专项资金联动补贴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试验检测支出经费总额的比例可达 50%。省科技相关专项资金对全省列统的新型研发机构上年度非财政经费支持的研发经费支出额度给予不超过 20% 的奖励,最高不超过 1000 万元。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2020年起免费向全省中小企业开放。加快建设省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制定新型冠状病毒防治技术分解表,构建口罩制备及其材料、病毒检测、疫苗及治疗药物等技术主题的专利数据库,并向社会免费开放。

同时,他们为科技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便利化,利用互联网手段合理安排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推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无纸化”,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到业务办理“不见面”,相关纸质材料待疫情结束后延迟提交。全面实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厦门对在疫情期间为承租的中小企业减免租金的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基地等各类载体,优先予以政策扶持,其中每个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享受中小企业服务补贴总额度由30万元提高至 50万元。同时提前启动企业研发费用补助申报,加快拨付兑现进度,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湖南省支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从省本级就业资金中安排 1 亿元经费给予县级财政补贴,主要用于补贴入孵企业房租、水电费等。对已发放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因受疫情影响可展期一年,继续财政贴息支持,并相应调整信用记录。

广东珠海则对获得国家科技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2020 年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攻关应急项目支持的项目,按国家、省支持金额的 50% 给予配套支持,最高不超过 200 万元。支持企业或企业联合医疗机构开展应急科技攻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研发、生产抗新型冠状病毒药品、诊断设备等产品的研发项目给予支持,单个项目最高支持额度不超过 100 万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纳入社会发展计划项目申报范围,重点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和疫情防控技术应用推广,单个项目最高支持额度不超过 50 万元。

云南省提出加快发展壮大新动能。聚焦烟草、有色、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稳定现有传统产业。 加快发展八大重点产业,引进一批世界 500 强企业、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及重大项目,并全力推动落地。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推动水电铝材一 体化、水电硅材一体化在建项目投产达标,协同推进电力配套设施建设, 落实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年度计划任务。加快培育智慧健康、健康保险、 健康管理等业态,打造健康服务等“五个万亿、八个千亿”产业。发挥疫情防控对“线上经济”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动“数字云南”建设,增强“一 部手机云品荟”公共服务和应用场景功能,运用区块链技术,加强政府监管平台和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加快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工业互联网等发展。优化提升全省各类开发区,多渠道集聚和培育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龙头骨干企业。


责任编辑|李雪敏


手机体验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手机版


  • 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