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寻秦技·城事

编辑手记--在中国的中心看创新

捕获.PNG

《大国创新地理志》系列很早就把目光定格在了陕西。陕西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西周,指代当年陕原以西的大片区域,千百年前真就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只是千百年以后,很多未曾到过这里的人,又总是把她与西北的浩渺和粗犷联系在一起,其实位于秦川之上,俯瞰中原的长安,就是中国的几何版图中心。

我们用一周时间奔赴了三块地貌完全不同的锦绣山河,目睹了多种截然不同的创新发展形式。毋庸置疑,陕西是中国历史底蕴最厚重的地方。我曾站在咸阳的秦直道上,遥想当年这块土地上创建“车同轨、书同文”的盛景,冥思秦人当年造就技术超越于那个时代的兵马俑、强弩等奇迹。很明显,这块土地上不缺创新的基因,更不缺创新的胆魄。

科技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陕西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053.5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以城市为单位,西安以6.4万项排名全国第二。技术合同成交额上,以400亿元的领先优势超过广州,形成了“京沪西”的格局。

《大国创新地理志》走过粤港澳,走过长三角,沿海经济开放的地理优势是内陆城市无可比拟的。对于一个自身具有特殊国情、没有任何现成模式可简单套用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变,不仅仅是指人口的数量,更关注的是人口的质量,尤其是人口在技能和创新效能上的潜力,这应该是形成“京沪西”格局的内在因素。

行走中国许多年,我很少见过哪个地方的人能像“老陕”一样,从不避讳自己的“土”,这种“土”孕育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和灵魂、不屈和勇猛。早些年,从西安原创概念到国家话语体系,“硬科技”早已成为西安科技支撑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名片;现如今,虽然一道秦岭横亘全省东西,但“秦创原”则像丝绸之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把三秦大地上创新的活力捏合在了一起。

典籍里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变革离不开周秦,历史上追溯华夏血脉的强盛则必称汉唐。穿过八水缠绕的长安、翻过崇山高绝的秦岭、踩过粗犷飞扬的黄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年代,在创新力的加持下,这块土地区域经济螺旋式的上升终将达到新的发展高度,在历史舞台上必将留下绝代风华的吟唱!

捕获.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