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科创中国

科创中国

捕获.PNG

11月21日至24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16届学术大会暨第30届院士大会召开。大会将2022年度“萨拉姆科技奖章”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这是继2005年两院院士路甬祥获该奖章之后,中国科学家第二次获此殊荣。

白春礼是我国化学家和纳米科技专家,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等国家和地区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或外籍院士,研究领域包括有机分子晶体结构、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分子纳米结构、扫描隧道显微镜。2013年至2018年,白春礼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是该组织成立以来担任院长职务的首位中国科学家。六年间,他持续拓展全球科技合作网络,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来源国的数量从91个国家发展至104个国家。



11月23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预热活动——“爱丁堡宣言”与COP15生物多样性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陈进因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荣获“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奖章”。

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受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园长Simon Milne之托在线颁奖。她在致辞中表示,陈进作为科学家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热带生态学和动植物相互作用领域发表许多有影响力的论文。作为植物园管理者,他领导版纳植物园开展一系列重要研究,使版纳植物园在科研方面成为世界领先的植物园之一。他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发挥植物园在环境教育的作用方面,是杰出的倡导者。



11月21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16届学术大会暨第30届院士大会在杭州开幕。大会将2022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联想科学奖”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以表彰他在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可持续性的影响方面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近年来,傅伯杰率领团队将生态系统服务、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范围扩展到非洲和全球范围,发起和领导制定了全球干旱生态系统国际科学计划,提出了解析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之间复杂关系的分类框架和整体实现SDGs的系统方案,促进了中国和世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管理。



中国第十艘载人飞船在极端严寒的西北戈壁星夜奔赴太空,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于2022年11月30日清晨入驻“天宫”,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相聚中国人的“太空家园”,开启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时代。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有两个航天员乘组在“太空会师”,也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迎接神舟载人飞船来访。

7时33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密战友——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入驻“天宫”。6名航天员太空“胜利会师”的画面,就是一张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太空合影照。



日前,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尤建功因其对动力系统的重要贡献,获得2024年度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奖。尤建功的获奖理由为:对KAM(Kolmogorov-Arnold-Moser)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微分方程、动力系统、拟周期薛定谔算子谱理论的应用方面作出了本质的贡献。他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哈密顿动力系统及其应用,系列成果发表在Invent. Math.、Duke Math.J、Ann ENS、GAFA、PRL等著名期刊上。尤建功曾应邀在第28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45分钟特邀报告,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项。


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获奖评选结果日前揭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常务副院长马骏因在鼻咽癌诊疗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癌种,占到全球新发病例数47%,长期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马骏投入到鼻咽癌的科技攻关的事业当中。历时35年,通过不断自主创新和临床实践,马骏解决了鼻咽癌临床分期标准、放疗技术及化疗方案等关键问题,将鼻咽癌生存率由上世纪90年代的60%提高到84%,实现了我国鼻咽癌诊疗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改写了11项国际诊疗指南,惠及全球患者。



12月15日,《自然》杂志公布了2022年度科学影响“十大人物”,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副研究员、北京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曹云龙入选。这一榜单旨在选出十位在这一年重大科学进展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

据悉,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曹云龙与团队成员围绕着新冠病毒免疫逃逸及其演化变异的分子特征展开系统性研究,其中有关新冠中和抗体药物研制和奥密克戎株免疫逃逸机制的创新性研究结果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以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在《自然》《细胞》等杂志发表10余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