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学术

“双创”背景下用人单位提前介入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如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要想在这个时期迈进,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创新。在“双创”背景下,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渐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主要进行研究:首先,充分研究国内外各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历程,了解和分析用人单位提前介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其次,探索“双创”背景下用人单位提前介入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目标和模式体系构建,初步制定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最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提前介入;人才培养模式


 1 前言

如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要想在这个时期迈进,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创新。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逐渐与之背离。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毕业生所学知识与职业需求不一致则是导致大学生难就业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渐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任务。

所谓的用人单位提前介入高校人才培养,是指以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对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等环节进行调整,将市场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驱动,从而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一种方式。提前介入的形式不单单是最传统的校企合作的形式,还包括订单式培养、产学研结合、专业竞赛、企业名家论坛等。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是新时期国家飞速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核心教育模式。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大学生是万人创新的新锐,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来源,只有具备较高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对我国社会创新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高校作为专业知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在创新意识和专业技能培养方面承担着繁重的任务。高校应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助力培养符合企业特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用人单位提前介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为根本,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并且这种模式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解决三方各自的需求实现多赢的局面。而“双创”教育则可以有效的辅助该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探索“双创”背景下用人单位提前介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研究的必要性

(一)转变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思维

在新时代的今天,靠创新发展国家是我们今后必须坚持的战略。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的发展目标,高校必须肩负起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但许多高校仍然以专业教育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时不具备优势[1]。因此,高校应认清现实状况和目标,改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将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融入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现有专业教育体系,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促进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9年高校毕业生为834万,在短短两年间这一数据增长到2021年的1076万,实现了近30%的增长率。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所有学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因为每年有限的新岗位数量无法支撑大学生完全就业。这样一来,择优录用成为企业招聘的核心标准。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供给与需求的矛盾,高校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与用人单位进一步合作,实现“双创”背景下用人单位提前介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革。


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20期)、《高校教育转型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教育与职业2016年第7期)[2]等从大学生就业的角度研究当前社会难就业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举措就包括以市场需求为根本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用人单位提前介入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除此之外,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培养更多适应国家创新带动发展战略需求的创新型企业家,已成为新的高校教学方向。国内高校的“双创”教育源于20世纪末,首要以“创新创业”课程为基础,其本意是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的实际能力,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技术发展的需要。但我国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专业教育、市场需求、用人单位需求尚且没有建立紧密的连接。

(二)国外研究现状

从国外看,西方发达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成果比国内更加全面,更为突出,发展速度更快。英美这类传统的发达国家将创新创业教育设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且理念清晰: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专业教育,构建完整且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此外,这些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真实的参与到企业项目当中,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4 改革的内容

在“双创”背景下,培养符合金融市场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优秀人才是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然而,用人单位提前介入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本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分析提前介入的利弊。深入了解国内外不同高校在金融学领域的人才培模式的演变过程,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分析学生对于当前课程设置的一件和适应程度,掌握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能力的实际需求,分析用人单位提前介入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3]。

其次,用人单位提前介入下高校金融学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策略、目标和模式体系构建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教育内容应与金融市场和行业需求密切相关。因此,要在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上注重金融学专业中不同课程的衔接,注重培养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社会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引领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衡量、评估用人单位,确定标准筛选标准;(2)结合本校现有专业,确定新模式的主要介入形式、适用范围和介入程度;(3)对不同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的介入措施。

最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将金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才能更好的落实人单位提前介入下高校金融学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任务,带领学生成为适合当前社会环境的高质量人群。


5 我国该领域现存问题

(一)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用人单位的介入程度难以把控

在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中,介入的的程度难以把控。如若介入的过于浅显,则无法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导致学生无法真正了解社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核心需求;如若介入的程度过于深入,则会导致学生需求驱动太强,高校可能难以控制学生,学生无法将全部精力头入到学习当中。因此,合理掌控用人单位提前介入程度的弹性是实现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之一。

(二)“双创”背景下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不健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毕业生就业难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双创”教育体系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双创”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仍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很多高校只是简单地增加了创新创业理论课程,没有将社会发展、专业发展、市场需求等社会信息融入到教育体系当中[4]。

当前我国的金融学本科人才的培养强调学科基础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的人才,但是缺乏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这也导致毕业生无法真正了解金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在求职中不占据任何优势。目前我国金融学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环节相对薄弱;其次,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培养重视不够。当前,我国高校金融学的教学内容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与现实金融市场发展势态相关联的教学机制,学生对实践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只处于抽象的想象状态。目前,学生往往无法确定自己想从事的行业,或根本不了解各个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这都是导致学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

(三)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不足

用人单位提前介入下高校金融学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更高的要求,但大多数高校现有教师普遍缺乏金融企业工作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他们只能简单地讲授一般的理论和案例,难以高质量地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也无法带领学生成为满足金融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并且,相关教材建设也相对滞后,缺乏自制教材,逻辑性不强,对国外优秀教材的借鉴也很少。


6 对策建议

(一)合理筛选合作单位,控制合作深度

研究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地方性政策,筛选合作单位,确定用人单位提前介入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从介入的形式、范围、程度等方面严格把控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深度,以本专业为试点调整课程内容,融入金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不一致的问题,帮助形成本专业的核心优势,我们应该重视推进校企结合,促进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在构建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完善,增加社会资源的引进。一方面,可以与企业进行固定合作,不定期举行讲座、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在工作中会遇到的实际情况。还可以以企业实际问题作为课程的核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书写报告的能力,甚至可以从旁协助使好的方案真正意义上被企业所采纳。方面要重视“产学研”融合发展,多方面加强“双创”教育体系和用人单位提前介入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平台,实现校企优势资源整合,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和创业水平,满足金融市场需求。

(二)进一步完善师资团队的组建

建设专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培养复合型教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使创新创业教育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我们还要形成各方共同努力的教育管理新模式,与用人单位合作,设立特殊的培养方案,定向培养人才。在高校的教育中,多个教育职能部门需要进行联合管理,与学生办公室、研究室、招生就业中心等下级管理机构合作。要有效梳理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形成更加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师教学服务能力,使各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协同发展。提高管理能力,促进“双创”教育与用人单位提前介入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使教育更加具有前瞻性,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实践机会和学习途径,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三)提升学生的创新技能,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性”人才

创新技能是指用来创造和适应变化的知识和能力。它们允许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来发现有利于个人和团队的原创想法。创新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设想情况,批判性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在工作中拥有强大的创新技能意味着员工具有推动工作进步的个人特征、人际关系智能和技术专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一是创新包括冒险和在尝试和错误中学习。学生需要了解自身所做的每一个选择的优点和缺点,并承担风险。二是不断寻找新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挑战自我,在合作中向他人学习,并将自身的才能应用到多样化的环境中。三是设定雄心勃勃的目标,如若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则进行自我反思,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四是创新包括能够从失败中恢复和从错误中学习。通过反思可以实施措施哪些更改来练习弹性,以使下一个项目更成功。


7 总结

在“双创”背景下,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渐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任务。本研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尝试改进教学方法,深入学生学习生活,了解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整理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除此之外,用人单位提前介入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帮助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完成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同步学习,增强综合素养,在求职中拥有更广的选择和更大的优势。帮助我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为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提供基础。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得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逐步实现联合培养的目标,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谢传会,程业炳,奚雷.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10):33-35.

[2]王利娥,王继艳.高校教育转型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6(07):69-71.DOI:10.13615 / j.cnki.1004-3985.2016.07.022.

[3]彭直兴,王艳蓉,田荣刚.大类招生背景下地方院校基础课建设途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06):158-160.

[4]刘媛媛,曾华,高柏.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04):82-85.

责编 / 马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