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科创中国

科创中国·成果

捕获.PNG

“天鹊”真空型液氧甲烷发动机完成试车


近日,蓝箭航天“天鹊”真空型液氧甲烷发动机(TQ-15A)在浙江湖州成功完成了首次全系统热试车,试验时长20秒,试验过程中发动机起动关机正常、工作平稳。

TQ-15A为目前国内推力最大的真空型液氧甲烷发动机,真空推力达836千牛,是朱雀二号火箭第二批次的二级主发动机,与现有“80吨+10吨”的二级发动机布局方案相比,降低了二级发动机系统复杂度,总重量减轻约400千克,推力室进一步增大喷管面积比,并将涡轮排气引入推力室大喷管进行冷却,解决了涡轮排气引起的干扰力问题。TQ-15A发动机真空推力提高9%、真空比冲提高130米 / 秒,推力调节范围拓宽至55%-110%,且具备三次起动能力,可大幅提升火箭发射任务的适应性。


捕获.PNG

我国有了自己的高纯锗伽马谱仪

记者9月21日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获悉,经过多年持续探索,该公司与清华大学团队实现了国产高纯锗谱仪产品化应用。

据介绍,高纯锗伽马谱仪采用半导体高纯锗探测器,具有极好的能量分辨率和线性,在环保、核电、国土安全、检验检疫等多个领域均有广泛应用。高纯锗产品的核心技术包括:高纯锗晶体生长、探测器制备、低温制冷技术、前放电子学技术、数字化谱分析技术、无源效率刻度技术等,高纯锗技术的开发难度可想而知。同方威视与清华大学强强联合,取得多项知识产权专利、软件著作权,双方也是国内唯一拥有全国产高纯锗伽马谱仪量产能力的团队。目前,清华大学与同方威视已完成高纯锗伽马谱仪的多种类型、不同探测效率的产品开发与测试,极大丰富了高纯锗产品线。



中国科学家在新冠病毒中发现RNA加帽新机制


中国科学家在新冠病毒中发现RNA加帽新机制

来自清华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在新冠病毒中发现了一种生物界全新的RNA加帽机制,10月5日凌晨,有关这一发现的论文由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

这一发现不仅是对病毒生命过程理解的重要更新,也是在生物学领域中第一次发现以蛋白质为媒介来介导的RNA加帽过程,拓展了生命科学中对核酸加工的认识边界。

在论文中,研究团队还阐明了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抑制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提出了全新的“induce-and-lock”(诱导-封闭)的药物设计机制。新冠病毒是已知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一种病毒。在病毒学传统认知中,冠状病毒核酸的加帽通过四步反应过程完成。科学家们此次发现,新冠病毒能够利用其转录复制复合体中的单链核酸结合蛋白nsp9作为媒介来加帽,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投产 


10月14日,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项目——四川甘孜兴川实证光伏电站首批发电单元并网发电,标志着该基地正式投产。由国家电投集团建设的四川甘孜兴川光伏实证基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光伏实证基地。

以四川甘孜兴川实证光伏电站为载体,国家电投多项行业创新得到应用。电站设置了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储能装置,综合对比5个实证试验区,采取127种对比方案,对光伏、储能产品和新技术开展实证实验。电站应用“云大物移智”新兴数字化技术,实施智慧施工管理、光伏电站数字孪生生产运维管理、逆变器智能诊断等数字化系统,可实现远程集控“无人值守”目标。电站投运后将填补我国光伏实证基地在超高海拔、中纬度地区的空白。



13.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清下线


10月1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13.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该机组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叶轮直径最大、亚太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研发制造能力再上新台阶,具备国际领先水平。

此次下线的风电机组,由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金风科技总工程师翟恩地介绍,该机组继承了直驱永磁电机+全功率变流设计,调度响应更高效、功率调节更精确、故障穿越更平滑、并网特性更友好。据介绍,该风电机组叶轮直径252米,叶轮扫风面积约5万平方米。在满发风速下,单台机组每转动一圈发电29千瓦时,每年可向外输出635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可减少燃煤消耗1.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万吨。



西南大学完成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


10月9日,西南大学发布最新科研成果: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完成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在全球首次绘就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并率先创建“数字家蚕”基因库,将我国家蚕基因研究推向设计育种阶段。其研究论文于9月24日在国际名刊《自然通信》在线发表。

据悉,研究团队对1078份蚕种质资源进行了深度二代测序,绘制了一个高精度家蚕泛基因组图谱。该超级泛基因组囊括了目前最全面的家蚕和野桑蚕基因组信息,是迄今全球动植物领域最大的长读长泛基因组。同时,研发团队对蚕的各种遗传变异、群体结构、人工选择和生态适应性及经济性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丰硕的创新结果。本次突破的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对于深化功能基因组研究、种质创新等意义重大。



捕获.PNG

国内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投料开车


10月10日,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在上海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投料开车,产出合格产品,产品性能优异,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中国石化大丝束碳纤维技术成功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关键装备国产化。

中国石化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技术的企业。该项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PAN (聚丙烯腈)基大丝束原丝、碳纤维技术,全部建成投产后共拥有2.4万吨 / 年原丝、1.2万吨 / 年大丝束碳纤维产能。此次中国石化研发生产的大丝束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力学性能优异,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并且具有耐腐蚀的特性,可广泛应用于风能、太阳能、高铁动车、飞机部件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