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人物风采

激光助力材料加工 进取成就卓越人生


   始终跻身先进材料激光制备科学与成形制造技术研究前沿领域的王华明,不仅用自己严谨的科研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影响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前沿意识和创新思想



王华明教授


        作为“高性能金属材料激光制备与成形”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在北航开辟“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激光制备科学与成形制造技术”、“多元多相过渡金属硅化物高温耐磨耐蚀多功能涂层材料”等研究新领域,建成“激光材料制备与成形实验室”和“大型整体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经十几年辛勤努力,取得了多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包括2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在内的多项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000年以来,他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主持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等重要科研项目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在SCI收录、影响因子大于1的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
        他,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责任教授王华明。

        回国发展 拼搏奉献求实进取

        王华明1962年生于四川省合江县,1979年考入四川工业学院铸造专业。甫从工厂返回学校的老师们,带着对国家工业需求更深刻的理解和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授课,使王华明受益匪浅。在用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武装自己的同时,王华明也练就了勇于进行科研实践的创新精神和一切科研工作以满足国家需求为前提的意识。随后王华明接连完成西安交通大学铸造专业硕士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矿山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1989年,王华明博士毕业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在胡壮麒院士指导下从事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理论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并因表现优异破格晋升副研究员。1992年,王华明博士后研究出站进入北航,同年,他获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基金”支持,作为北航第一位“洪堡学者”,受邀赴德国爱尔兰根大学从事激光材料加工方面的合作研究工作。
        1994年底,王华明完成“洪堡学者”的工作,从德国回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任教。提起回国原因,王华明有些愕然,好像这不足成为一个问题。但他仍笑着给出一个答案:出去的时候就没想过不回来,只是出去看看,与其说是“从国外回来”,不如说是“从国内出去的”。他只字不提国外各项条件如何优渥,只说国内也有国内的好处,正因为与国外有差距,才更要回来,因为自己的家还得自己建。



王华明教授(右二)在指导研究生做实验


        很快,王华明便凭借自身广博深厚的专业功底、开阔独到的国际视野、积极顽强的拼搏精神,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王华明致力于“激光材料制备加工与成形制造”相关研究工作,在学校“211工程”、“985工程”等计划的支持下,建立了“激光材料加工与表面工程实验室”、“高温耐磨耐蚀材料及凝固技术实验室”等研究实验室,经持之以恒的顽强刻苦努力,实验室快速成长,已探索形成了“先进材料快速凝固激光制备加工与成形制造技术”特色研究方向。王华明的教学科研成绩受到学校肯定,1995年他破格晋升教授,次年以34岁的年纪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科技创新 敏行慎言共赴理想

        多年的科研过程中,王华明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科研的过程就是创新过程,对于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尤其重要。”他认为所有的创新都是始于对实践和对现有知识的深度认识与灵活应用。要做好自主创新必须脚踏实地,就必须透彻了解整个学科的发展史及研究现状,必须了解和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创造具备实际价值的成果。“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信心,要有底气。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相信早晚有一天形势会发生转变,我们会站在世界前端。”
        激光,王华明科研工作的“亲密伙伴”。激光为难熔难加工高活性高性能材料的制备与大型复杂关键金属构件的“直接近净成形”制造提供了“变革性”新方法,其独特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让王华明爱到痴迷,他在这“亲密伙伴”的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
        王华明介绍说,从1998年开始实验室把其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瞄准于“航空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十几年来,整个科研团队始终着眼国际材料科学研究领域最前沿,以国家战略、工业需求为导向,专注于先进材料快速凝固激光制备加工与成形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十几年如一日,团队几乎一直在每周七天、无寒暑假、机器不停人倒班的条件下长期工作,持之以恒、拼搏奉献,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成果。团队成员有共同的目标,有高度责任心、崇高使命感和无私奉献精神,不为名、不为利,每年团队付出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作出了很多富有创新性的成果,但他们不是忙于及时发表论文、参加会议、为个人今后学术晋升等“个人前途”创造条件,而是更加埋头苦干、齐心协力、只为实现理想和作出对国家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实实在在的创新性科技成果。
        王华明带领团队成员,“产学研”紧密结合,刻苦钻研,2005年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套“动密封/惰性气体保护”钛合金构件激光快速成型工艺设备,突破了飞机钛合金次承力结构件激光熔化沉积快速成形工艺、装备、标准规范和装机工程应用关键技术,成果实现在两种重点型号飞机上成功装机应用,使我国成为当时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实现激光熔化沉积钛合金结构件在飞机上装机应用的国家。
        2005年以后,他们一鼓作气,继续以更大的勇气和努力向飞机大型钛合金整体主承力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这一世界难题发起了挑战,经持续努力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他们研制出了迄今世界最大、拥有“原创”系列核心关键技术的飞机大型整体钛合金主承力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工程化成套装备,制造出迄今中国最大的大型整体钛合金飞机主承力结构件,并在我国新型战机和C919大型客机等飞机研制和生产中实际应用,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突破飞机钛合金大型主承力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并实现装机应用的国家。

        教书育人 为师为长言传身教

        始终跻身先进材料激光制备科学与成形制造技术研究前沿领域的王华明,不仅用自己严谨的科研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影响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前沿意识和创新思想。他在授课时会结合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和自身最新科研成果,辅之多年科研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尽早了解本领域最新发展情况,在学生阶段便拥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前瞻性思维方式。
        王华明说,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获取知识相对容易,了解前沿技术的门槛也逐步降低。但任何技术的更新发展都是依附于基础理论的,因此他尤其注重督促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认识和应用。王华明有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利用先进的科研资源为本科生的教学实验服务,而“激光材料加工制造技术实验室”、“高温耐磨耐蚀材料及凝固技术实验室”的全部研究条件也全面向本科生开放。这让学生有机会利用先进的研究设备开展自主综合教学实验,在实践过程中更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先进的研究方法,提高自身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自主创新意识。



王华明向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右二)、市长郭金龙(右一)
及北航党委书记杜玉波(后排右)、校长怀进鹏院士(后排左)介绍科研进展情况


        他十几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在本科生教学工作第一线,教书育人成绩突出。他讲授本科生《金属学原理》、《物理冶金原理》等主要课程,并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和指导本科生材料合成制备自主综合实验,对教学高度认真负责,讲授生动有激情、富启发性和学术感染力。他还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科前沿,注重学生科研素质、科研方法、严谨学风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言传身教,教学效果很好,教书育人成绩突出,深受学生欢迎和老师的高度称赞。王华明曾作为主要获奖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奖”、北航“首届优秀教师奖”及“首届教学名师奖”等,被学生评为学校“首届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和学院“学生最爱戴老师”。多年来培养出了一批优秀人才,指导的毕业博士中有两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20余年的无私奉献、全身心付出也给王华明带来了诸多荣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都劳动奖章、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首席科学家、“973项目”技术首席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北航“共产党员十杰”、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容闳科技教育奖”等。提起这些,王华明淡然一笑:自己这么多年只是在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做老师、搞科研,“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让自己充实,专注于工作本身和享受工作过程,这些荣誉至多反映大家对我们工作结果的肯定和鼓励。”
        激光方向性好、亮度高、颜色纯,因能量密度大可在短时间内积聚巨大能量。王华明就是激光一样的人,科研上目标明确锐意进取,生活中谦逊淡泊低调平凡。他始终尽己所能,积蓄力量,相信他带领的团队一定能在激光材料制备科学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领域勃发出更加澄澈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