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新成果

新生儿唇腭裂矫治有重大突破

 

       国际首例新生儿唇腭裂计算机辅助术前矫治术问世

        日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吴国锋博士等人,依据最新三维人体扫描、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等原理,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术前矫治的临床新技术,成功为一名出生仅两天的新生儿实施了唇腭裂矫治术。根据文献检索,该院是目前国际上首例利用此技术为新生儿实施唇腭裂矫治技术的单位。
        唇腭裂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颌面缺损畸形之一,在中国的发病率约占出生人口的七百分之一。据统计,我国至少有240万唇腭裂患者,而且每年还有两万多例唇腭裂新生儿出生。唇腭裂畸形新生儿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对患儿成长的生理、心理都有着极严重的影响。目前,唇腭裂最早治疗时间是患儿出生3个月后进行手术,而之前的3个月,由于患儿生长发育迅速的原因,会造成严重的颌面畸形。临床上,最新治疗方法是在患儿出生后随即进行颌面软硬组织术前矫治,但新生患儿机体非常稚嫩,不能和医师良好配合,因此存在较大的风险和困难。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明在患儿出生后尽快进行外鼻—牙槽骨术前矫治,能以非创伤性方式最大限度矫正外鼻畸形和缩小腭裂缺隙,从而极大改善唇腭裂手术修复效果并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但是目前各国现有的唇腭裂术前矫治设计和治疗都建立在医师的主观经验和手工制作基础上,随意性大,费时费力,不易掌握。即便如此,在国内也仅有北京、西安、广州等少数几家唇腭裂治疗专科中心能够提供该项治疗服务,更多的患者家庭求治无门,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针对这一问题,吴国锋博士等人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刻苦攻关,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新生儿计算机辅助术前矫治理论和技术,并且将治疗时间提前到患儿出生后第二天。新方法应用新型可见光三维扫描技术,首先扫描患儿面部和腭裂石膏模型,成功获得唇腭裂新生儿外鼻—唇裂表面三维模型,整个过程只需3秒。然后用先进的逆向工程技术对患儿三维模型进行详细的测量、分析,建立新生儿唇腭裂计算机辅助术前矫治理论方案,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矫治器,最后通过选域激光烧结技术直接由计算机加工形成。
        新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治疗精度高、速度快、周期短、效果好和安全等优点,不仅使出生后三个月内的患儿腭裂不会随生理发育扩大,而且还会缩小。这套数字化唇腭裂术前矫治理论方法,将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矫治力和矫治量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矫治的安全性;在治疗前可以明确预测整个矫治的过程、结果,有利于医患交流。计算机辅助加工形式可以大大减少矫治器的制作周期,整个颌面软硬组织能够实现精确的人工调控和科学加力。这种医疗模式也可用于远程医疗和网络资源共享,更为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必将为广大新生儿唇腭裂患者带来福音。
                使用矫治器后患儿能够正常进食        经过矫治后唇腭裂畸形明显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