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热点聚焦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与重建的最新进展

         汶川地震

             灾后恢复与重建的最新进展


                                                                                                   文/四川省科技厅科普处

    编者按: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值此一周年之际,四川省科技厅向本刊发来汶川地震灾后新农村、农业恢复与重建的最新进展情况。地震灾后重建选择彭州市通济镇新黄村、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都江堰市虹口乡高原村和安县花荄镇柏杨村这四个村为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试点,重点介绍了四个新农村试点的最新进展。本文选取其中的两个村予以刊载。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受灾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区正常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受到严重影响,形成了对农业产业化减灾科技的巨大需求,迫切需要灾区农村生产恢复技术以及农村生态安全建设技术。开展灾后农业产业化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集成,对于提高科技在灾害防御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提升农业产业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彭州市通济镇新黄村

        通济镇新黄村的灾后重建工作和产业发展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新黄村看望受灾群众,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新黄村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灾后重建科技示范点,在国家的扶持和福建人民的无私援助下,灾后重建工作和产业发展工作进展顺利。
        1.灾后重建工作方面
        通济镇黄村受“5·12”地震灾害影响,全村所有房屋倒塌,共608户,3976间;另外倒塌小学1所,65间;受灾人数2183人,造成10人死亡,48人受伤;耕地损失481亩,林地损失160亩;水渠坍塌约4公里,道路损坏约2公里,直接经济损失9600万元。
        (1)统规统建住房情况:在灾后住房重建过程中,全村608户村民,选择统规统建住房的有595户,占全村农户的97.86%;选择原址重建住房的有13户,占全村农户的2.14%。基本实现了农村居民居住城镇化,节约宅基地面积约300亩,为城乡统筹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统规统建住房建设工程于2008年9月在全市率先动工,计划修建39栋700余户,占地140亩,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截至2009年3月20日,已开工39栋,开工面积3万平方米,预计7月31日完工。
        (2)原址重建住房情况:13户原址重建户的重建地点已经确定,建筑设计已经基本完成,目前正在给老百姓做动员工作。
        (3)学校建设情况:黄村小学工程占地15亩,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工程于2009年2月动工修建,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大增加了建筑的抗震性,竣工时间为2009年,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2.产业发展工作方面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黄村及时改变过去农业发展走个体承包、散户经营的老路,结合全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城乡统筹建设,走集中发展、规模经营的路子,增加了土地的产出值。在国家的灾后重建政策的指引下,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整合力量,集中发展,并结合当地的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将其产业发展确定为集中发展观光农业和旅游业。同时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发展绿色种植业和野生养殖业;以发展旅游业为重点,努力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积极打造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以特色园林式农家乐或乡村酒店的开发为中期目标,精心打造一个远离闹市的心灵港湾。
        (1)成都艾文博花卉世界有限公司:现已建成的有热带风情植物园1处,占地300亩,园区内种植有加拿利海藻、皇后葵、老人葵、银海藻等热带名贵树种6千余株。已建成风景植物种植园1处,占地200亩,园区内种植有日本樱花、马蹄莲、幸福树、桂花等各种风景植物2万余株。正在建设山地育苗园1处,占地1000亩,预计栽种老人葵幼苗3万株,现已栽种1万2千株。计划修建约3000平方米的商业街,现工程正处于方案设计阶段。
        (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已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1处,占地300亩,其中马铃薯60亩、油桃100亩、有色玉米50亩、猕猴桃60亩、大棚蔬菜30亩。现马铃薯和油桃已经种植完毕,猕猴桃正在平整土地,蔬菜大棚正在修建中。园区内的道路和沟渠正在测绘、设计。
        (3)四川省绿宝菌业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食用菌示范园1处,占地80亩,主要进行食用菌生产的示范和技术推广,现已部分投产。栽种菌苞10万株,年产姬菇300万公斤。
        (4)成都西奥集团:已经与成都西奥集团达成协议,预计占地30亩,现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工作。
        (5)成都畜联光达养殖有限公司:占地11亩,土地平整已经结束,企业现正做进场前的准备工作。
        (6)彭州市黄村天一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已建成果类植物园1处,占地200亩,主要种植了桃树1万2千株、核桃树5千余株。正在修建集观光休闲和养殖为一体的野生动物养殖园,预计占地200亩。
        3.基层基础工作方面
        彭州市从今年2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主题活动。黄村接到通知后,村支两委认真学习文件通知精神,立即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严格按活动计划安排落实工作。从2月1日起利用10天时间组织村干部、议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党员代表认真学习上级通知精神和灾后重建政策,学习当前全国农村农业发展趋势,讨论确定该村的产业发展方向;从2月11日起利用16天时间由村干部组织召开村民大会,给村民宣传讲解政策,解答收集村民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在此期间村干部还入户宣传走访,走遍全村608户;从3月1日起村支两委将收集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现正准备召开第二轮村民大会,解决村民的要求和困难,统一思想,促进黄村经济发展。
        通过积极的工作,黄村干部素质明显提高,能清晰领会上级意图,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准确预测发展趋势;广大村民清楚灾后重建政策和黄村产业发展规划,顾大局、识大体,支持村支两委工作。打牢了农村基层基础,为农村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彭州通济镇新黄村集中安置区房屋        彭州通济镇新黄村集中安置区房屋        
                                彭州通济镇新黄村集中安置区房屋

                              二、安县花荄镇柏杨村

        地震灾后,在科技部、省、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部、省、市、县联动,产学研结合,花荄镇在恢复重建中,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围绕生活、生产和生态,示范先进实用技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为地震灾区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技示范。
        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川农大领导、相关院领导和专家、教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农大领导和相关学院院长不辞辛劳,亲自带领专家们深入到村上农户家、田间地头,了解情况,调查研究,向农民指导技术,给柏杨村灾后重建出谋划策,为项目的实施推进花费了不少心血。
        1.灾后重建新农村集中居住小区
        集中居住小区的建设,按照省级试点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体现了川西民居风格。集中修建农民住房158套,总用地规模约为80亩,达到人均综合建设用地面积每人40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小区住房建设由农民自己出资,预算总投资为225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由县财政投资公司出资,预计投入近1000万元。
        工程于2008年9月启动,至目前为止进展顺利。65%的住房主体工程已经完工,30%的农户由于贷款没有到位只建到一多半,还有三分之一的工程在资金到位后再加快建设。另有5%的农户资金筹措困难,又因年龄、信用度等原因贷不到款,进展比较慢,但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也至少建到一半的工程。整个住房投资已完成1700余万元。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地下工程已经结束,地面小区道路已完成三分之一,水、电、气、通讯、电视、宽带等工程即将动工。整个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已经完成投资近600万元。5月份大部分受灾农户可搬进新居。
        2.蛋鸡养殖技术示范
        蛋鸡养殖场预计投资490万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285万元,生产与加工机械化设备160万元,技术培训等45万元。其中,项目投入资金60万元,主要用于购置设备和原辅料以及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支撑;企业投入430万元,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加工机械化设备购置。目前已建好标准化种鸡养殖及育雏厂房3栋(3000余平方米),功能用房两栋(350平方米),已经投入资金380万元,5月中旬已正常运作。
柏杨村的蛋鸡养殖产业以工厂化、自动化、标准化为目的,重点引进生产需要的鸡笼、饲料搅拌配置系统、链条式自动喂料或盘式绞龙自动喂料系统、自动饮水系统、自动清粪机系统、环境控制及水帘降温系统、自动拣蛋系统、自动加工系统等系列养鸡自动化设备,完成饲料的配置→上料→饮水→温控→防疫→清粪→拣蛋→加工→包装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蛋鸡养殖全程机械化管理。蛋鸡养殖工厂化生产从配料、上料、饮水、防疫、温控、清粪、拣蛋、加工、包装全部实现机械化操作,养鸡环境电脑自动控制,实现设计目标。
        3.优质水果基地产业化示范
        在川农大的帮助下,引种适宜试点区的爱甘水梨、蜜柚等水果优良品种,建立水果良种资源和产业化示范基地,本项目投资预算为300万元。现已在川农大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下建成优质、密植、丰产梨园10亩,目前已投入资金30余万元。
        4.无公害蔬菜基地产业化示范
        依靠川农大的技术优势,引进标准化生产技术,多(反)季绿色蔬菜和彩色果蔬玉米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示范;规划将建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300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预计投资1600万元。目前,已建成占地10余亩的高棚蔬菜示范基地,种植的反季节亩产2000余斤的生姜已经破土出芽,6月份首批新姜上市。
        5.苦练“内功” 安县科技兴民助农增收
        今年,针对农民增收面临的农产品提价增收预期不足、劳务经济面临严峻考验和政策性增收空间有限等多重压力,安县苦练农业“内功”,依靠农业科技支撑,加快种养殖产业布局,强化为农服务意识,三方发力帮助群众增产增收。
        抓“科技”助农增收。2009年,安县依靠科技支撑,坚持把推广科技新成果同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进高标准实验示范片(园区)建设,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依托县、乡、村三级培训平台,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秧、抛秧、水稻规范化栽培、地膜玉米、小麦小窝疏株密植和畜牧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  
        在种植业方面,安县坚定不移发展农业板块。按照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的要求,采取逐项推进的策略,重点抓好制种、油菜籽、魔芋、蚕茧、中药材、蔬菜(食用菌)6大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以花荄镇为依托的2000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核心示范片,带动全县2万亩水稻制种的发展;打造以黄土、乐兴、茶坪等乡镇为依托的5000亩魔芋生产示范基地,使全县种植面积达2万亩以上,巩固安县“魔芋产业之乡”的地位。同时,以清泉镇为依托,恢复建设蚕桑生产基地5000亩,带动全县养蚕10000张,产茧6000担。通过产业规划与布局,逐步形成山区、丘陵地区的药材、魔芋、蚕桑产业和坝区的制种、蔬菜(食用菌)等产业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对全县20多家农业专合组织进行规范化管理,引导做好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快植保、粮食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资打假、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绿色护农”专项整治行动和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防控工作有效开展,农副产品经纪人队伍作用日益凸显。目前,全县共有“粮、油、林、畜、鱼”等产业的1500多名农产品销售经纪人活跃在县外市场,成为指导农民生产的“晴雨表”。按照这些“千里眼”和“顺风耳”反馈的市场供求信息,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农副产品价格行情。                      责编/刘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