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两会专栏

访全国政协委员 张彦森

       责任打造金色品牌
                                               
                                               —— 访全国政协委员、狗不理集团董事长张彦森


        “狗不理”和“同仁堂”,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都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拥有很高的品牌美誉度,产品家喻户晓。但在旧体制下,这些老字号却陷入了发展缓慢、举步维艰的境地。当非公经济的资本注入到这些老字号企业时,这些老字号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就如何重振老字号雄风问题采访了狗不理集团董事长张彦森。

                      曾经辉煌的大品牌 今日暗淡的老字号
        什么是老字号?老字号是在数百年商战中屹立不倒的佼佼者,是这一行业的领军者,是高质量和高诚信的代名词,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但在这层光鲜靓丽的外衣下,老字号却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痛楚。
        资料显示,目前国内老字号企业勉强维持现状的约占70%,长期亏损、面临破产的约占20%,有品牌、有规模且经济效益好的仅占10%。 针对老字号的惨淡现状,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张彦森对记者说:“收购老字号是一种责任,我们这代人有责任、有义务重振中华老字号雄风,不让先人们创出的‘金字招牌’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消失或者衰弱。”张彦森委员在接受采访时提及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责任,正是出于这份责任,才使张彦森委员把一个常年亏损的老字号“狗不理”包子收购到自己名下。张彦森委员
        “狗不理”包子创始于1858年,距今已经有150年的历史,在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中国动荡的历史时期,它都巍然挺立。但是到了当代,老字号却出了新问题:管理体制落后,没有引入现代企业科学的管理体制,还属于大锅饭经营,干多干少一个样,导致人浮于事,工作积极性不高;员工不思创新,只躺在老字号的金字招牌上过活,再加上服务态度不到位、就餐环境不舒适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曾经的大品牌逐渐暗淡。在洋快餐的冲击下,“狗不理”已经颓势凸显,形式很不乐观。
        其实上述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狗不理”包子的品牌美誉度在下降。曾经的“狗不理”等同于高质量与高诚信,而在改制以前,它在消费者中的口碑却在直线下降,这到底是为什么?张彦森委员说:“改制前‘狗不理’包子只有两个直营店,却有80多个加盟店,这些加盟店加盟费只要几万元,有的几千元就可以,只要有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店面,摆上几张桌子,就可以做‘狗不理’包子了。他们都不是品牌的长期拥有者,不会对品牌非常珍惜,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在面粉上做文章,肉馅上做手脚,以次充好来获得更多的利润。虽然依靠这些加盟费,“狗不理”一年可以赚300多万,但是对这个品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因为你的质量保不住,等于企业的灵魂没有了,市场也保不住了,消费者不认可你这种产品了,你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肯定会被淘汰。”

        家乡情结收购百年老店 多元投资推动企业发展
        1亿600万的收购费用,8000万的企业负债,3000多万的增资扩股款,600多名渴望发展的企业员工,还有一个不完整的百年品牌。看到这些,很多人都要为这个天津汉子捏把汗,进而会在脑海中会提出一个问题:他收购这个千疮百孔的企业是因为什么?他能重塑这个企业的辉煌吗?
        “买这个企业不是完全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是出于家乡情节,从‘狗不理’这个品牌能联想到它的地域性,它的根基在天津,正是地域文化创造了这个品牌,今后‘狗不理’的发展也应该在这里。1亿600万不算什么,咱们说爱家乡爱祖国,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你说你爱家乡,就要有实际行动,在投资上、建设上、发展上你都要出力,这才能体现出你爱家乡。” 张彦森对记者说。
        改制后的“狗不理”是一个实行多元投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张彦森告诉记者,纯民营或民营股份过大都是一种风险。一个人说了算,有决策快的优势,但也会头脑一热,盲目投资,多少民营企业的大起大落都源于此。张彦森举了一个例子:在同仁堂改制初期,作为副董事长、总经理,张彦森提出开发延寿片,上市前的基本方案都做好了,但在股东会上被否决。股东会支持了用脑血栓片打市场,结果一年就销售3000万。后来再次推出延寿片,三次向市场冲击都没有成功。由此来看,要保住老字号的平稳顺利发展,多元投资是最好的一条路子,民营与国有互相监督互相支持,发挥各自的优势,既保证了小股东和职工的利益,又使企业决策科学透明,实现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

                   品牌完整关乎企业生存 社会责任再造品牌价值
        “狗不理”长期以来的管理混乱,尤其是品牌完整性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原因是遍地开花的“狗不理”包子已经让人们感觉到它名不副实。这是令张彦森最忧心的。 在改制以前,天津狗不理集团一度面临生存和发展的难题。2000年以前,狗不理集团仅维持一个2000余平方米的老店面,2001年在天津市政府支持下,买下原东方饭店,改造为狗不理大酒店,但也为此背上沉重包袱。到改制前, 挂着“狗不理”牌匾、使用“狗不理”商标的大小酒楼、快餐店以及作坊式的服务场所一度遍地开花,假冒的店面达到1000多家。一些加盟商倒卖“狗不理”商标使用权,加上假冒店面坑蒙拐骗,导致“狗不理”品牌含金量严重流失。         
        2005年2月改制后, “狗不理”集团专门成立了“品牌维护打假小组”,两年间走遍了8省市12个地区,通过行政手段与司法程序,使30余家假冒“狗不理”的店铺关门。 
        侵犯“狗不理”这一品牌的现象并不限于国内。在海外,“狗不理”商标在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均遭遇抢注。在日本,“狗不理”商标于1994年和1995年分别被抢注在餐馆与包子产品上。 对于海外的抢注, “狗不理”集团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维权行动。 “狗不理”集团经过与日方企业多次谈判协商,终于和日本的“狗不理”商标注册人办理了友好转让手续。
        张彦森委员是农民出身,1971年来到天津,曾在杂技团工作,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杂技团的时光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那时的张彦森每天五点多起床,头朝下拿大顶练功,十几年如一日,这不是常人能做到的。后来,张彦森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为了社会中最先富裕起来的那一部分人。由于小时候受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很深,富裕后深感肩上的社会责任很重。在采访临近结束时,张彦森委员说道:“重塑优质品牌是个大事,2002年我改制天津同仁堂,2005年我改制“狗不理”,我觉得对这些老字号有责任,在我们这代要把品牌留住,但仅仅留住不是根本,根本是把这些老字号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收购这些老字号的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做大,最终走出国门,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一些强大的品牌,留下一些走出国门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