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科创中国

科创中国

捕获.PNG

8月22日,第26届国际模式识别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幕。会上,大会将今年的国际模式识别领域最高奖——傅京孙奖颁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感知与计算中心主任谭铁牛,以表彰他在模式识别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这是国际模式识别领域最高奖自1988年设立以来,首次颁授予北美和欧洲地区以外的学者。

模式识别旨在研究和实现人类的感知、识别和判断能力,是人工智能的基本研究内容。谭铁牛长期从事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究,是虹膜识别、步态识别等模式识别研究的开拓者,他的研究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一些重要的国计民生领域。


捕获.PNG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21日公布2022年获奖名单。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授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李文辉,奖励他发现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

乙型肝炎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目前全球仍有超过两亿五千万人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NTCP的发现是乙肝病毒研究领域30年来里程碑式的突破,揭示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机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


捕获.PNG

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授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杨学明,奖励他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

杨学明发展了量子态分辨的后向散射谱学技术,通过高分辨的散射实验与精确理论研究相结合,揭示了多类化学反应共振现象,大力推动了在量子水平上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研究。此外,他还发展了高分辨的交叉分子束反应成像技术,首次在实验上发现了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以及自旋-轨道共振分波之间的量子干涉现象。


捕获.PNG

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授予香港大学莫毅明。复几何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核心研究方向,在理论物理和数学的其他分支都有重要作用。在与不同合作者的工作里,莫毅明在复几何及其应用有两项基本贡献。其一是他与Jun-Muk Hwang一起创造了代数几何领域中的极小有理切线簇(VMRT)。这个理论是基于他早期复几何的工作上发展起来的,并被应用于证明紧不可约厄米特对称空间在凯勒形变下的刚性,以及拉扎斯菲尔德关于有理齐次空间上解析影射的一个猜想。其二是他与合作者证明了志村簇上的 Ax-Schanuel 猜想


捕获.PNG

今年76岁的舒德干是进化古生物学领域的专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而今,他在网络上又被网友们赠予了一个新头衔——“重量级宝藏UP主”。

在一期主题为“我们从哪里来”的科普视频中,舒德干站在档案柜前,随手拿出了被称为“天下第一鱼”的昆明鱼化石,向观众讲解生物进化,并幽默地补充说:“这个东西是超级国宝,平常我都是锁在保险柜里的!”引来网友在弹幕中惊呼“太珍贵了”“原来学知识还能免费看国宝”。

自6月底开通视频账号以来,舒德干已上传了15则科普视频。8月份,他更是做到了每周更新两次。在他看来,通过科普传播进化古生物学的诸多重要新发现,与大众分享科学思想,这是一件既利于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又能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美事”。


捕获.PNG

近日,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荣获2021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并颁授荣誉奖牌和100万元人民币奖金。

据介绍,潘云鹤长期从事人工智能(AI)研究,是我国智能CAD和计算机美术领域开拓者,提出了形象思维、综合推理和视觉知识等理论,对传统人工智能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拓展,使其释放活力,在产品创新设计、数字图书馆和知识中心等工程实践中取得了重大创新成果。作为《人工智能2.0发展战略研究》的提出者和负责人,他还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的形成、发展和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捕获.PNG

7月18日,在希腊雅典举办的第44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被授予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国际合作奖。

COSPAR国际合作奖自1984年设立,是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单独设立的奖项之一,吴季是目前第一位获此奖项的中国籍科学家。他高度重视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利用国际合作,迅速提高中国空间科学发展水平。经过近30年的努力,他先后推动立项了“双星计划”、“萤火一号”、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等一大批空间科学计划,这些计划都与国际同行开展了深入的合作,让中国的空间科学家们切身体验到了在自主设计科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国际竞争与合作,快速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