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新人物 Personage

“搞中药”的政协委员王伟明

QQ图片20190301170137  修改.jpg

王伟明

Wang Weiming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第二批“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享受国家级政府特殊津贴。现任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剂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卫健委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带头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新增岗位科学家、南方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中药新产品研发工作,研制出30余种中药新药和保健品投放市场。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7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在已经转化的18项科研成果中,为企业带来直接产业化效益多达75亿元,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2019年两会又将如约而至,两会前夕王伟明再次启程。

2018年伊始,这位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剂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卫健委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带头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期间新增的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又有了一重新身份——全国政协委员。

这位致力于祖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中药产品创新研发30余年的女科学家,得以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宽的视野、用更新的观点为祖国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发展鼓与呼,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贡献更多的“中医药智慧”。

 

履新政协委员,建言大健康产业

政协委员的身份,对于王伟明而言,不仅仅意味着一份荣誉、一份信任,更是国家赋予的一份期盼、一份重任。“要担得起这份重任、对得起这份荣誉,就要拿出比做学问还大的恒心与真心,我要努力学习的知识还有太多太多。”王伟明说道。

IMG_8129.JPG

王伟明出席全国政协会议


2018年进京履职时,王伟明带着两份提案——《全面推动儿童健康教育》和《深度挖掘传统发酵食品的价值》,都承载着她希望中医药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心声。

培养正确的健康观,是“治未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而从娃娃抓起,加强儿童“食育”,培养一代代具有高健康素质的人才,将更有利于未来中国整个社会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健康素养的提升。

因此,王伟明建议把儿童健康教育纳入健康中国建设体系,扶持与发展儿童健康教育相关产业。建议合理加快儿童健康教育平台的搭建,让家长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有效资源,从而进行正确传达和科学培养。并建议将儿童健康教育实施时间前提至婴幼儿阶段,从早期消除或减轻影响人一生健康的危险因素。

1eznh0ysfe.jpg

2018年8月30日,王伟明(前左一)代表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出席与穆棱市人民政府共同合作的食疗产品深加工项目签约仪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度的普遍提升,“吃什么”“怎么吃”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儿童健康教育可以视为对“食商”的培养,与情商、智商、德商等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我国传统食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发酵食品更是中华食文化的代表。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发酵食品的健康价值,大力发展本国的发酵食品产业。针对我国发酵食品的发展现状,结合自身多年来开发中药新产品的经验,王伟明建议,设立国家、省级现代发酵食品功能研究中心,设立专项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复合型、功能性发酵产品研发,加快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药食同源中药,为中国人“定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明确物质基础、清晰作用机理、良好食用效果,且安全性、方便性、市场性强的现代营养健康食品。

综观两份提案,前者强调通过健康教育普及与健康人才培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后者基于中医药理论独特的“治未病”优势,倡导积极挖掘传统发酵食品营养价值。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两份提案,而是来源于王伟明30余年来奋战在中医药发展事业一线中的深刻思考。

在王伟明眼中,她只是一个普通“研究中药的”,但是她无比热爱咱们老祖宗传下的这个宝贝,她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热爱中医药、走近中医药、了解中医药,让中医药用起来、动起来、火起来。

 

敢于创新突破,屡创中药新产品

进行自我介绍时,王伟明只有简简单单6个字:“我是搞中药的”。

“作为一名中医药研究者,穿越历史长河,与先人对话,为古老中医药注入崭新的科技活力,服务社会,使命重大。”王伟明的这份担当,从30多年前进入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就扛在了肩上。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的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是全国成立最早的省级中医药科研医疗机构之一,不过当地的百姓们更习惯称它“祖研”,职工们也更喜欢说自己是“祖研人”。“祖研”这个名字,即使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锤炼,直到今天仍然沿用着,可见其在业内和百姓心中的分量。

今天,作为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集医疗、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祖研”始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护佑百姓健康。62年中,任凭时光荏苒,她自岿然不动。建院以来,337项科研成果、110项部省级以上科技奖励,43个中药新产品、16种大健康系列产品……都在彰显着“祖研人”的硬实力。自称“搞中药的”王伟明,就是个典型的勇于担当的“祖研人”。

IMG_3318.JPG

2019年2月22日,王伟明参加并主持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四届两岸及港澳地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研讨会


30余年来,王伟明搞出了不少名堂。第一个大名堂是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剂的成功研发,这要从31年前说起。

1988年冬天,病毒性肺炎横行在哈尔滨的大地上。在与病毒“战斗”的过程中,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均效果不佳,关键时刻,中药制品双黄连水针剂挺身而出,疗效显著。

随之问题也很快出现,由于当时的工艺限制,水针剂稳定性较差,存在安全隐患,无法得到广泛应用,研发出更为稳定的产品迫在眉睫。

扎根龙江大地、护佑龙江人民的“祖研”迎难而上,院领导当下决定,组织团队着力进行双黄连粉针剂研发攻关,王伟明就是研发团队的主要成员。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中药粉针在国内尚无人尝试,团队在重重困难中谨慎前行。“没有标准的无菌间,我们就在实验室里用玻璃封闭出五米多的隔离间,除了机器还有不足两米的活动空间。为了达到无菌环境要求,工作时我们就开着紫外灯。为了避免来回出入染菌增加的情况,常常几个小时或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里面的温度高,工作服经常是湿透了裹在身上透不过气来,但仍要细心观察调试各项参数的变化……”忆当年,那些细节像是镌刻在了王伟明的脑子里,依然格外清晰。

终于,经过了500多个这样的日夜,经历了千余次的重头再来之后,他们成功地将喷雾干燥及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剂”的工艺中,也欣喜地迎来世界上第一个能用于静脉注射、可工业化大生产的中药粉针剂的诞生。

“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剂”的诞生,开创了中药注射剂疗效安全快速、使用方便的先河,被视为中药剂型的一次革命,推动了中药粉针剂的大量研发和问世。“非典”爆发、“甲流”泛滥时,双黄连粉针剂被国家列为临床治疗首选药物之一。后转让给哈药集团中药二厂,为企业带来40多亿元的销售额。2008年,双黄连粉针剂被评为黑龙江省改革开放30年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而王伟明也在这次特殊的“战役”中,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展现出了女科学家的坚韧与执着。1998年,32岁的王伟明成为黑龙江省最年轻的正高职研究员,但她依旧秉持初心、苦钻科研。

2000年开始,她投入精力开展中药青龙衣项目研究。青龙衣是核桃未成熟时外面的青皮,可用于恶性肿瘤治疗,但具有一定毒性、成分不稳定,一直不能有效转化应用。王伟明一心扑在青龙衣研究上,一干就是十年。在大量植物化学研究的基础上,她采用独特的生物炮制技术,使青龙衣毒性成分转化,实现了减毒增效,解决了困扰相关学者20多年的难题。以青龙衣为原料,王伟明带领团队开发了中晚期胃癌治疗型中药新药——复方青龙衣胶囊,兼具抗肿瘤、调节免疫、止癌痛、抗转移、化药协同增效五种疗效;同时,在首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资助下,完成了新药临床前研究,制订了北青龙衣药材地方标准及饮片炮制规范,使青龙衣这味药材真正地走出了深山。

中药新药芩百清肺浓缩丸,是王伟明带领团队搞出的又一个“大名堂”。作为首个国家批准进入临床观察、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中药制剂,芩百清肺浓缩丸历经了十多年的潜心研制。面对“中药只救缓不救急”的说法,中药新药芩百清肺浓缩丸用临床实验数据实力“亮剑”。由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8家药物临床机构历时6年完成的上千例临床试验表明,芩百清肺浓缩丸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优于临床首选药物阿奇霉素,走出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副作用大、耐药率高的临床困境。这一成果也标志着,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在中药抗支原体研究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而其建立的研究平台有效支撑了中药抗支原体药物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

多年来,王伟明带领团队研发的中药新药不止于此,针对东北地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中药新药血畅胶囊、针对更年期妇女阴道萎缩的中药新药纳舒栓……等等。

自1988年,王伟明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科技攻关重大项目、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重大项目等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支持下,获得了诸多创新科研成果。其中,2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7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制药企业带来直接产业化效益多达50亿元,对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中药产业化、现代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创新工作思路,投身大健康产业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再次提升了健康产业的重要地位。大健康产业已逐渐成为与互联网、IT产业不相上下的市场战略高地。

早在几年前,王伟明就开始思考大健康产业的布局与发展。如何抓住中医药“治未病”的精髓进行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如何利用北药资源为人民提供普惠性更高的中药新产品,都是她一直思索的问题。

2012年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开展,让王伟明产生了新的工作思路。黑龙江作为药材资源大省和重点普查省份,承担了40个试点市、县、区野生及栽培中药材资源调查工作。王伟明作为黑龙江省区域的负责人,带领黑龙江40个县普查队,调查代表区域204个,收集了腊叶标本18020份,照片数量367111张,并编写了《中国中药资源大典(黑龙江省分卷)》大纲,出版专著3部;建立省级中药资源标本馆1座、县级标本馆3座;建立3个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站,收集了区域内资源种类、分布、数量、流通量和价格等信息。在资源普查过程中,王伟明在北药的宝库里,踏踏实实地走出了一条路,了解了黑龙江中药资源的“家底儿”。她意识到,北药资源如此丰富,如能好好利用,那将是龙江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又一次进步。因此,在普查工作进行的同时,王伟明开展了中药大健康发酵产品的研发。发酵食品具有保健价值,那如果将食材换成药食同源药材,岂不是保健价值更高?

沿着这个思路,王伟明带领团队将龙江道地药材与食用菌进行双向发酵,开发出了系列产品,被列为全省百项工程的十项重点工程之一,并获得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的资助。

2015年,依托黑龙江省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优势,王伟明带领团队以黑龙江省小粒黄豆为主要发酵原料,采用专利矫味技术,研发出蛋白含量高、溶栓降脂活性好的第一代产品——脱味纳豆。

随后,在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的支持下,研发出第二代产品——功能型豆豉。很快,更符合中医药大健康理念、以黑河小粒黄豆与人参为基质、采用优势菌种发酵开发的第三代产品——复合型豆豉“参豉”诞生了,实现了人参皂苷体外生物转化,提高了人参皂苷体内生物利用度,进一步提升了豆豉的营养价值。“道地药与优势菌碰撞结合”思路的正确性得到了充分验证,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生物技术,王伟明带领团队研发出了能够“治未病”的发酵食品,很快便形成了规模效应。

30余年来,王伟明带领团队开发的产品在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同时,也推动着龙江中医药与发酵食品产业的现代化、工业化,提高了中药材和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无论是振兴传统中医药,还是开发新型发酵食品,都对我国农民就业、农村经济、农民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时光不负有心人,星光不问赶路人,心之所系,行之所至。埋头赶路的王伟明们,终将会看到“古老中医药的蓬勃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