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封面报道 Cover Report

企业科协历史上第一次建设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


发展特点


企业科协的建立与发展始终与社会进步以及科技发展同步而行。1959年9月,大连造船厂等第一批厂矿科协成立,打开了企业科协发展的序幕。1996年11月中国科协制定《企业科学技术协会组织通则》,将厂矿科协更名为企业科协,企业科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7年,中国科协召开企业科协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加强企业科协的意见,邓楠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企业科协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中国科协九大《章程》规定,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科协、高校科协等基层组织可以加入同级科协作为团体会员,进一步拓展了企业科协发展空间。2015年,中国科协联合国资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的意见》,为国有企业科协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规范。总体上看,目前全国企业科协建设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不断提升,活力不断增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企业科协工作体系初步建立工作合力持续增强

中国科协向来重视企业科协建设,2015年在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加挂“企业工作办公室”副牌,将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中国科协厂矿科协协作中心)更名为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具体承担企业科协各项工作。中国科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建设科协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在中国科协的带动下,全国有5个省级科协成立了企事业部,14个省级科协明确企业科协工作由学会学术部承担,企业科协工作体系初步建立。与此同时,中国科协加大项目资源整合力度,在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利信息服务、双创服务等重大项目工作中,持续加强对企业科协的工作支持,企业科协工作预算2017年达到900万元,企业工作专项经费过亿元。各地方科协也积极开拓工作思路,努力争取地方党政部门支持,大力推动企业科协发展,形成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如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企业科协工作的意见》,为企业科协建设提供指导。江苏省常熟市政府印发《关于聚力科技创新的工作意见》,明确提出设立企业科协科技创新券,申请企业必须建有企业科协,有效提升了企业建立科协组织的积极性。安徽省马鞍山市出台企业科协建设意见,突出强调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作用。广东省广州高新区科协坚持基层企业科协组织和行业分会、专业学会组织并存,形成“横纵管理”,园区科协对辖区内各学会实行直接领导,对基层企业科协实施工作指导,有效地发挥了科协组织优势和系统合力。湖南省株洲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将企业科协工作列入市政府政绩考核目标,有力推动了企业科协建设。

2 企业科协数量规模不断扩大组织形式丰富多样

截至2016年底,全国累计成立企业科协26945家,个人会员总数达到375.5万人。其中,县级科协批准成立的占57%、地市级科协批准成立的占26%、副省级科协批准成立的占4%、省级科协批准成立的占13%;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科协占22%,中型企业科协占25%,小型企业科协占53%;从企业所有制看,国有及集体企业科协占21%,非公有制企业科协占79%。据了解,在101家中央企业中,有12家已经成立了科协组织。与此同时,适应我国各类企业分布的实际情况,企业科协创建方式丰富多样,既有单独组建、区域联建,也有行业统建、依托组建等。以2016年成立的中国中车集团公司科协为例,包括集团总部和一级子公司两级架构,配备专兼职干部,其中一级子公司科协32家,作为中车科协的团体会员,形成覆盖全集团的组织体系。黑龙江省科协组建的企业科协技术创新联盟、长春市科协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科协联合会,积极推动区域内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联动。苏州博济科技园企业联合科协覆盖10个科技园(包括2个国家级科技园、4个省级科技园),150余家创新创业型企业参与。在行业统建方面,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中国科协在全国建立了8个行业和3个地区性企业科协创新联盟,推动企业、地方科协、学会等多方参与。在依托组建方面,广州市科协依托广州产业园区商会成立广州产业园区科协,组织广州市主要园区成立科协组织。重庆市科协与市工商联合作,在200多家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和新经济组织建立科协,同时依托市工商联下属商会设立16个科协工作联络站,联系上万家企业。随着企业科协的不断壮大,园区科协、企业科协联合会、创客协会、联合科协等新型组织形式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成立园区科协2984个,其中国家级高新区科协61个,占国家级高新区(112个)总数的54.46%;国家级经开区科协57个,占国家级经开区总数(213个)的26.76%。为加强不同企业科协之间的互动,将企业科协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其他企业,强化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协作,推动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全国已经成立13个行业和地区企业科协联合会,覆盖企业科协415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创客协会等新型科技社团不断涌现,湖南省岳阳市,河北省保定市、秦皇岛市科协都分别推动建立了创客协会,湖南省科协创办了涵盖40余家创客中心(孵化中心)的创客协会,吸引创新创业者上万人,成为国内首家省域创客协会。

3 围绕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和企业科技工作者一些企业科协工作品牌正在形成

科协系统服务和资源不断向企业和企业科协开放,中国科协层面初步形成了包括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海外智力引进、“双创”服务、专利信息推送服务、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创新方法培训和创新工程师培养等在内的一系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品牌工作。调查显示,86%的企业科协组织开展科技人员培训,82%的企业科协开展技术信息交流,80%的企业科协开展技术比武和科技评比,62%的企业科协开展外部专家咨询。如一线创新工程师培养成为企业科技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覆盖全国所有省份,2016年培养一线创新工程师1400多名,新建250多个创新小组,产生难题解决方案737个,帮助企业申请专利166项,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约2亿多元。科技信息推广应用服务成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抓手。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支持园区科协等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站137个,2016年服务企业2.8万家,促进企业产生新技术4794个,新产品2871个,新专利6329个,培训专利应用工程师3万多人,配送专利应用图书7.2万册,转化应用案例1000多个,助力企业高效吸收快速转化高新科技信息,效益显著。


存在的问题


1 有效覆盖不足

目前,我国成立企业科协近2.7万家,但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有近40万家,绝大部分企业仍然没有成立科协组织,特别是在大中型国企、民营企业、各类科技和产业园区等仍然存在大片盲区白地。以央企为例,101家中央企业仍有近90家没有成立科协组织。腾讯、小米、百度、阿里巴巴等科研人员密集、具有较强带动性的民营科技型企业也都没有成立科协组织。企业科协建设发展严重不平衡,县级科协批准成立的数量多,省级和市级数量少;经济发达省份数量多,经济欠发达省份数量少;中小型企业多,大型企业少。在地域分布方面,企业科协数量最多的三个省份分别为江苏(3429个)、山东(2792个)、福建(1793个),企业科协数量最少的三个省份分别为海南(23个)、青海(18个)、西藏(9个)。

2 工作方式陈旧落后

调查显示,企业科协开展频次最高的活动依次为科技人员培训、技术信息交流、技术比武和科技评比、外部专家咨询、科学技术普及等。这些活动虽然与企业科技工作者密切相关,但大都规模偏小、方式方法陈旧落后,难以形成系列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对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凝聚力不强,参与率也不高。由于职责定位不够清晰,缺少独特定位和工作抓手,组织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工作力量分散,联动和跨企业交流的机制不顺,企业科协大多活力不足,在企业内部部门体系中的地位影响普遍较弱。很多企业科协与外部创新资源缺乏有效联系手段,整合资源、利用资源的意识不够。初步统计,中国科协每年直接面向企业的项目活动就有20多项,但多数企业科协都没有承接或参与。

3 组织保障不强

据了解,96.7%的企业科协挂靠在企业的技术中心、企业发展部、企业科技部、群团部等相关部门,只有极少数企业科协是独立建制、配有专职工作人员,注册为独立法人的企业科协更是少而又少;企业科协工作人员多为兼职且人数较少,多数企业科协年度活动经费不超过5万元,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科协的发展和作用发挥。在省级科协对企业科协的活动支持方面,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广西、湖南、海南、青海等8个省级科协用于企业科协的专项经费不到10万元,其他省份均也都在几十万到100万不等。工作经费来源不稳定,筹资能力较弱,使企业科协正常工作经费不能得到正常保障,活动难以开展,职能任务难以落实。

上面这些问题不是个别的,某种意义上具有普遍性。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是对加强企业科协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企业科协的功能定位认识不清。尽管中国科协联合国资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的意见》,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科协建设的思想认识问题,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很不到位,相当一部分省(区、市)科协没有转发《意见》或根据《意见》制定本地区指导性文件,也没有召开企业科协工作会议进行部署。相当一部分地方科协对加强企业科协建设的政治站位不高,没有从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思想引领、团结带领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高度认识企业科协的地位作用,对本地区企业科协建设底数不清、状况不明,也缺乏统筹设计和长远谋划,“等靠要”的思想严重。部分地方科协把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等同于企业科协建设,没有把组织建设和工作开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动,没有通过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把面向企业开展的科技创新服务活动效果固化下来,重活动轻组织建设现象突出,往往是活动开展“轰轰烈烈”,活动过后“冷冷清清”,难以形成累积效应。另一方面,中国科协对企业科协的职能定位缺乏深入研究,在指导地方科协加强企业科协建设方面往往目标任务不清,功能定位不明,配套制度措施和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地方科协甚至已经成立的企业科协都不知道企业科协是干什么的、应该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只能“上级安排什么就做什么”“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根本谈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自觉把科协工作融入企业中心任务。部分企业管理者对成立科协组织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企业科协的职能作用了解不清,不建不用;部分已经成立科协组织的企业,没有积极推动企业科协发挥作用,支持力度不够,重建轻用。由于找不准企业科协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性,企业科协工作缺乏显示度,企业领导者觉得企业科协可有可无,在部门调整中逐步萎缩乃至边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认识问题是制约企业科协建设的最大瓶颈,不解决这个问题,企业科协建设就难以拓展空间、开拓前进。

TIM截图201710162126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