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第一看点

创新·方法·人才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诚在中国石油学会全国科普活动日启动仪式上所作《创新·方法·人才》主题报告节选整理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在其1912年所著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创新”一词。
  “创新”就是突破一种僵化均衡进而寻找另外一种新均衡的进程。其实创新不是精英的专利,大众也能创新。
  自下而上的大众创新,对于未来经   济发展和社会繁荣至关重要。中国需要在本土创新上做得更好,让民企更容易得到支持,有助于中国的大众创新。
  经济如何增长?经济繁荣来自何处?繁荣的源泉在今天为什么受到威胁?
  答案就是“大众创新”!
  直接观察和统计学的调查显示,中国本土创新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还没有达到美国在19世纪20年代、20世纪60年代的大规模创新,这种创新并没有覆盖到企业界的每一个人,一直到草根阶层。
  中国经济要完成从中等收入到领先水平的转轨,也必须走“大众创新”的道路。加强群众性创新,而不仅仅是精英创新;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创新,有助于我国大众创新的实现;普及创新方法,提高全民创新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是实现“大众创新”重要方法。
  “方法”是创新利器!中国古代名言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07年,温家宝总理就提出“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
  前苏联发明家和创造创新学家根里奇·阿奇舒勒于1946年创立的TRIZ理论明确指出:一旦我们对大量的好的专利进行分析,提炼出问题的解决模式,我们就能够学习这些模式,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在他的带领下,动用前苏联的1500多名专家,经过50多年对数以百万计的专利文献加以搜集、研究、整理、归纳、提炼和重组,建立起一整套体系化的、实用的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方法体系—TRIZ,也即解决发明问题理论。  
  在我国,创新方法工作正逐渐成为提高区域与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2007年,黑龙江省、四川省和江苏省被科技部批准为首批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省,开创了创新方法的区域推广应用工作;2009年增加了9个省为试点;截至今年初,已分6批共28个省(区、市)开展了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工作。
  创新是人人都有的一种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在12至14岁达到顶峰,因受应试教育的摧残,后天被逐渐埋没。创新是可以激发和提升的一种能力。
  《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一大批掌握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创新型人才,催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各级领导的讲话都表明创新方法工作与面向企业传播应用创新方法、培养企业创新人才的重要关系,强调了群众性创新的重要性。
  可以发现,各种社会组织是创新活动的载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促进创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基础。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创新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并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世界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来培养和吸引人才。实践证明,有什么不如有人才,缺什么不能缺人才。把人才比做“1”,把资金、设备等资源比做“零”,“零”因为有了“1”才成其为数,离开了人才,其他资源就等于零。       
                        责编/魏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