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品牌汇

国能兆元

  距离北京东三环的繁华商圈不远,王磊悄然跻身一隅。

  这是一个地处要道的加油站,国能兆元的办公楼和其相邻。20平左右的董事长办公室略显狭小,虽然在京城还有几处宽阔的办公地点,但王磊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看着窗外楼下车水马龙的加油车辆,筹划着国能兆元更加壮大的前程和未来。

  以这处加油站向京城的四面辐射,国能兆元的产业几乎覆盖了大半个北京,这个以经营销售成品油为主的企业,目前拥有加油站18座,自营加油站8座,酒店宾馆两处,投资公司一个,矿业两处,总资产5.8亿元,员工超过300人;2011年成品油经营总量超过10万吨,营业收入逾15亿元人民币。

  艰辛

  王磊是个传统的人,沉稳却不失直爽。

  在他办公室墙壁上,贴满了设计的各种国能兆元的LOGO。作为董事长,他对自己一手创办的这个企业和其名称有着近乎直白的解释:石油属于国家能源,而我要努力将这个企业做大到“兆”—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兆!企业要发展到兆,无限扩展!国能兆元和王磊的性格一样,不拐弯抹角地阐述着一个企业的生长根基和发展目标。

  这是二照,当年那个青涩小伙梦里也没有出现过的一个庞大目标。

  在安徽肥东县胡岗村,当年的王二照成了今天身价过亿的石油巨子,这一段人生华丽的转身,在父老乡亲的眼里,是一种亲近却又惊诧的命运历程。在肥东县的文史资料中,他们这样记述令自己骄傲的二照的童年:“他所成长的环境是艰苦的,未来也充满迷茫”。他们还是习惯称呼他为二照,这个散发着土腥味的名字,是一段亲情,更是一段历史。

  离开安徽省会合肥北上40公里,胡岗是一个很普通的自然村,普通到在它方圆百里能找出相同的近十个这样的地名。

  普通的胡岗,王磊的家更普通。

  在这个貌似龙脊的丘陵上,他出生时正直上世纪60年代的困难时期,祖上的三间土房、传统的农务耕作、质朴的父母兄弟,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在农村,父亲除了耕作,还曾是一位通八卦晓阴阳的“先生”,大凡丧葬嫁娶,都要恭请他操持,他将知书达理的心性毫无保留地灌输给自己的子女。

  初中毕业的王磊恰巧赶上中国教育的“特殊时刻”,他选择了回家务农。对一个刚放下书包的十多岁的孩子来说,他还未意识到自己的抉择会带来多少艰辛和磨砺。

  在传统农耕方式下的土地上,一份口粮的劳作足以让一个青壮年劳力累得弯腰驼背,父亲深知书生气未脱的王磊肯定会难以生计,他谋划着让自己的儿子有一门手艺:木匠或者泥瓦匠,这是那个年代唯一有别于体力劳动的活儿。

  王磊说,一听到锯子锯木头或锉子锉锯条的声音就心颤,但他还是听父亲的话,跟着亲戚学了木匠,那是他当时唯一的出路。

  于是,胡岗村就多了一位木匠王二照。

  1980,这是一个刚刚开始变革的时代,它与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它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

  学徒两年出师,王磊不安分的心有了许多的谋划,他想跟上这个时代的节奏,虽然他只是胡岗村一位小小的木匠。

  他带领村里的年轻人,到合肥建筑工地为建造楼房下料,住着临时工棚,吃着大锅饭菜,开始了自己的“闯荡生涯”。对于人生的每个第一次,他都记忆犹新:生活中有很多挣钱的方式,但不是每一个方式都适合自己,也不是每一个方式都能让自己创造很多财富。但可以肯定地说,拥有一技之长,是最好的生活方法,凭借自己的手艺,就有成全自己的希望。

国能兆元正在兴建的酒店产业

  北上

  木匠王二照在合肥的闯荡没有几多成就。

  父母年事已高难继耕作,哥嫂田间辛劳农务缠身,木匠的手艺并未使家庭经济有所改观,家境困顿之况,王磊只能回家务农。犁田耙地、放牛喂猪、洗衣做饭,除此之外,就是为村里人做些桌椅板凳。

  蛰伏于胡岗的王磊几近认命。那几年间他做过最大的人生筹划,就是翻修老屋。自从合肥回到胡岗,破败的祖屋已经没有可以安置一张单人床的地方,他自己动手在屋后用泥巴土坯搭了一间几平米的披厦,没有灯光阳光,阴暗潮湿暂时栖身。他和父母兄长努力建起一院新土坯房,他动手给新房建了很大的门窗,他说我要光亮,要透气。

  建房背上了债务,而年迈的父亲身体越来越糟。在新房广亮的天光下,王磊的心又开始萌动。

  1986年,王磊决定“闯关东”。

  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离乡的山东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无奈中的王磊也选择了这条北上之路,而且他一直闯到了最北端漠河。

  王磊带领同乡的20多位木工承包建筑工程的木工活。林海雪原莽莽苍苍。半年之后,父亲病逝,没有回家的路费,他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寒冷的一刻。东北苦熬一年,不仅自己囊中空空,还差欠工人们的工资,在1988年的春节,工人们纷纷到胡岗登门索要工资,王磊东躲西藏,村民们几乎都知道,二照的关东之行彻底“败走麦城”。

  这是一段辛酸的过往,在父亲的坟头祭奠之后,王磊还是选择了闯荡。这一次没有人跟随,他孤身一头扎进了北京。

  这是中国最繁华的都市,王磊的选择无疑是在和自己的信心较量。

  在这里,王二照有了自己的新名字:王磊—他决心自己要像磐石一样坚定不移刻苦奋斗,改名铭志。

  没有学历,没有专业知识,甚至连唯一的木匠手艺也无用武之地。王磊在北京的起步,就只能从最底部的苦力开始—他蹬起三轮车,为河北的一家啤酒厂在北京市场送货。

  在胡岗,人们似乎渐渐遗忘了那个为邻里街坊打造桌椅板凳的王二照,此时的他,在长安街南池子租房度日。这是一份除了艰辛还是艰辛的力气活,而立之年的王磊,就在北京这样一天天苦熬。

  王磊日后总结那段日子:苦,不怕!苦不过在合肥东北打工;累,也不怕!累不过在老家盖房子。苦和累,有希望免除我三种坏处—厌烦、邪恶及贫穷。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一切都处于变革之中;这又是一个最捉摸不定的时代,因为一切始终处于变革之中。

  1997年,改制后的啤酒厂不复存在,决心转行的王磊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街头。

  近10年在京城的闯荡,王磊的财富没有明显转变,但质朴豪爽的性格,却让他的人脉关系聚沙成塔。朋友介绍他到北京中石化公司做临时工,这一次,而立之年的王磊开始仔细审视自己的人生。

  石油石化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而资源更是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源头。作为全国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之一,中石化在国内占据明显的油气资源优势。但这一切对当时的王磊来说都无足轻重,他仅仅是个“临时工”,他能坚持的,依旧是埋头苦干。

  两年后,王磊依靠打拼,转为正式职工。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如此安稳,第一次让别人艳羡他的生活。

  创业

  王磊捧着可靠的铁饭碗,在北京中石化分公司负责油品采购,

  生存就是变化,变化就是积累经验,积累经验就是无休止地创新自己。这是王磊的言语。

  徽商的崛起称雄,无论是发迹时序、从商规模,还是所创业绩、造成影响等方面,在历史互有竞争的诸多地域性商帮中都是比较凸显的。这主要缘于他们的创新敢为。

  虽然此时的王磊仅仅是摆脱了当年二照贫穷的影子,还没有站入徽商的队列,但血液里百折不挠、敢作敢为的原始因子在暗暗澎湃。

  他决定辞职,自己建一座加油站。

  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抛弃铁饭碗下海,这是一个大胆的、让普通民众不可思议的决定。

  王磊说,我是被穷怕了,我只是想有更多的财富。

  1999年,四处向亲戚朋友借款150万的王磊还是没能凑足建站的全部资金,但这没有阻断他的梦想,他选择了和朋友合资,成立鑫周力润滑油有限公司,第一个加油站在北京的快速干道边建成。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服务管理,让公司在第一年就盈利300万,收回成本。

  第一桶金总是让人艳羡,却也总是充满着抉择与风险。

  在国企与民资共存的成品油零售市场中,竞争双方的实力相差悬殊。中石油、中石化既是石油生产商,又是石油销售商;而民企则既是两大巨头的客户,同时又是竞争对手。

  自然经济时代的市场,以使用价值为交换目的,没有竞争机制,更多的是市场的帮会性质、价格垄断和贱买贵卖。而今天的市场,则是全要素、全方位、全覆盖,以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实行调节的市场。

  2000年,王磊决定“单飞”。

  他果断卖掉自己手中的所有股份,拥有了200万原始资本,开始自己选址、自己设计、自己预算。就像当年翻修老屋一样,王磊又一次玩命亲自打造一座属于自己的“宫殿”。

  整整一年,王磊完成了自己能源商业帝国原始母体的筹建。

  作为一位新时代的徽商,王磊的市场意识不仅表现为对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自觉把握,更表现为对市场全要素的纵横捭阖。他跳出了祖辈简单的物物交换、互通有无,纯然赚取流通环节利润的经营模式,学会了对构成市场诸要素的认知和运用,开始以积极的进取精神运用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产权市场等等,进行资本的快速扩张和非常规增殖,做大做强。

  2002年,王磊开始投资新建第二个加油站。此后,这个节奏越来越快,到2004年,他已拥有6家加油站。

  他逐步探索解决发展瓶颈,出资与别人购置20余亩土地建起中型油库,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能源帝国。

  有进有退,有张有弛是一种生活哲学。

  为了减少精力过于分散对于管理带来的困难,王磊考虑如何实现投入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思路,开始谋求与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国有企业共同发展的企业架构,最终以经营权出租方式和中石化、中石油展开合作,以实现自己的经营战略。

  2005年,王磊手中企业的固定资产已达2.8亿元,而自己经营的鑫周力公司销售量比上年增长40%,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他的企业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被北京朝阳区授予“优秀诚信企业”等多种荣誉称号。

  当年挥斧扯锯的二照,从此在京城的舞台上,成功代表了一个地域性商业群体—徽商。

  进取

  徽商崛起于明代,虽然一时盛极的徽商最终成为中国古代商业经济恐龙,已经“无可奈何花落去”地告退出历史舞台,然而由徽商在过去的辉煌岁月里所创造出的“徽商精神”却具有令人惊叹的历史穿透力量,穿越幽长的时空隧道,将其影响带向后续世代。

  “富而教不可缓”是徽商笃信的信条,正是如此才“代不乏人”。

  徽商贾而好儒,徽州人以追求家庭荣耀为终极目的的价值理念,又为他们选择了相应的“退”路。由于徽商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能够做到冷静地分析市场形势,分析自然和社会诸因素对供求关系的影响,从而在进退取舍之间不失时机地作出正确的判断。

  这不是对徽商的捧吹,而是他们一种天性的写照,也是对王磊的写照。

  在中石化北京分公司,正是因为王磊积极研读与石油有关的书籍资料,学习掌握了比别的临时工更多的专业知识,才一步跃上龙门,捧上了铁饭碗。

  知识是每一行职业成功的催化剂,在初中毕业后20年的打拼中,没有多少人能比王磊对知识有更多的渴求。他曾经感慨:9年的小学、初中学到的知识,算是我文化的基础,后来为了生计一路坎坷,虽然喜欢看书却不成系统。随着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觉得知识的匮乏,力不从心。

  虽然离开校园早,但在初中时王磊就是班长。他的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老师给他的影响太过深刻:当时觉得北大的人出口成章,满口文言文,很博学,很是向往。于是他的另一个梦想,就是能进入北京大学学习。

  在有了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事业之后,王磊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学习。1998年,他进入党校学习,然后参加成人高考,8年之后拿到本科文凭。2008年,他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进修结业,然后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连续深造。

  学以致用。

  王磊每做一件事都会做好最为详尽的规划,他根据北京城建规划、国家经济发展动态,甚至世界经济走向来进行综合研判,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此,王磊又进入对外经贸大学,研读期货、国际贸易及石油产品开发的相关专业的经历。

  古徽州人习惯于聚族而居,乡土意识亦浓厚,于是旅商在外的徽商往往在异地他乡组建徽州会馆义庄或者同乡会,再或者按照行业结成公会、公所,建立结构紧密、信息交换频繁且遍布全国的商业网络,结成互相照应协作的利益共同体,以便同舟共济,互帮互助、共兴共荣。事实上,这些徽州会馆义庄成了徽商们以牢稳的宗谊或乡谊为媒介来联众团结的物质承载体,通过这些纽带式的特殊场所,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在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磨砺之后,了解他过往的同乡看出了这个坚韧汉子生命中的担当之力。2008年6月,安徽肥东在京企业商会成立,大家一致推选时任北京安徽企业商会副会长的王磊担任会长。

  此时的王磊,用他的人生经历飘扬起一面艰苦创业的旗帜,他接连当选中国石油工商联合会副会长、北京石油协会的副会长。

  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徽商精神”具有最为直接的弘扬效应。因为不管时代背景有多大差异,社会条件有多大区别,只要是发展商品市场经济,其运动规律的作用表现总是相通可探的。

  发展

  王磊恪守着徽商的信条:开拓进取、勤谨敬业;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坚韧不拔、百折不挠。

  他有自己的“三不原则”:不赚钱的事不做;能赚钱没有资本的事不做;能赚钱没有可靠人的事不做。

  知书识礼,依礼用人。

  在王磊看来,一个企业成功的要素,技术、人才、资本,缺一不可。

  到2012年年底,国能兆元旗下已经有18个加油站。王磊把这一年定为国能兆元的“培训年”,他们和北京培训公司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多条通道,同时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及流程,制定内训师管理制度和全员学习发展管理制度,建立各公司岗位培训管理体系、内训师队伍培训资料库、员工培训档案。

  在国能兆元,王磊要求全员参加加油业务培训,而且全站加油员都要行动起来,转变思想观念,营造积极浓厚氛围,争取人人成才。

  近五年来民企因油源紧张而歇业或被收购的数量超过了50%。虽然民企涉足成品油零售终端使得石油系统的垄断坚冰产生松动,但在业内垄断巨头仍掌控上游批发市场话语权的格局下,很多民企都明显失去信心。

  与做别的事业一样,王磊的能源事业或成或败也属常事,诚如明代官至兵部侍郎的安徽歙县人氏汪道昆在《太函集》里所云:“吾乡业贾者什家而七,赢者什家而三。”尽管如此,但是王磊却败而不馁,挫而不惧,反而怀抱一种信念,愈挫愈奋,迎难上进,凭借顽强的毅力,仍旧执着追求。

  王磊给自己的能源事业定下了十年目标:从2012年到2022年的发展计划要达到58个亿。一个是利用市场经济收购小型油站,建20到30个油站;第二建一处20万吨油库,后续发展计划建50到100万吨储存油库。

  在2013年,国能兆元新的酒店产业应该按计划落成。

  就国能兆元今天的广度而言,包括国内、国际两地资源、两个市场,边际是很广阔的。这一点,已大大超越了古徽商的眼界。就深度而言,科学无止境,对资源市场价值的开掘也就没有止境。这一点,古徽商们更是不能企及。

  在王磊办公桌抬头就能看到的墙面上,贴着一张2012年11月15日的《人民日报》,上面是党的十八大政治局常委的照片和介绍。

  毋庸置疑,豪情抒写国能兆元辉煌篇章的是一位特殊的社会群体代表—徽州商人,而深藏在这位徽商内里感知成功的因素则是一种可贵的国家意识。

  王磊走过小本起家、艰苦竭蹶、坎坷动荡、集腋成裘的创业之路,懂得事业的艰辛。他更懂得,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了自己闯荡天下的机会和成就事业的环境。他先后捐赠上百万元给内蒙古、云南等贫困山区的学校和儿童,让上百名失学儿童得以重返校园。汶川地震、日本海啸,王磊都在积极实践一个现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在任何时代,一个人抑或一个民族的生存立世无不需要有精神力量作为坚强支柱,同样,一个地区抑或一个国家的发展昌盛也都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有力撑托。

  出身在徽商世家的清代歙籍著名理财家和经济思想家、被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及的唯一中国人王茂荫曾经总结说:“以商贾之道言之,大抵能创一肆守一业者,其人必工心计,习俭勤,且旦夕以身入其中而又知人而善任,非是则败。”所谓习俭勤,意即作为一个商品经营者,不论创业守成,都要牢记“克勤克俭”。

  王磊喜欢给自己定位。小时候就喜欢写日记给自己定计划,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他说做人不能太浮夸,徽商的精神就是骆驼的精神,敏锐的创业眼光、进取的人生态度、诚信的处世风格、合作的人际关系,这是他从无学历、无背景的“一介白丁”到石油大王的简单足履。

  在逼仄的办公室里,王磊用一个徽商直白的行动,克勤克俭打造一个身家亿计的新能源企业。

  这是他最伟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