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科学论

新时期美国推动国防科技创新的思路与举措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始终占据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领先位置,究其原因,主要归因于美国长期重视国防科技创新工作,逐步构建了当今世界最成熟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进入21世纪,特别是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美国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为依托,不断改进创新模式,充分发挥集成创新、体系创新优势,为持续推动美国军事力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强大动力。

  以军方为主导

  统筹规划国防科技创新活动

  美国针对国防科技创新探索性强、不定因素多、技术风险大等特点,建立了以军方为核心管理部门的管理模式。在国防科技创新管理过程中,国防部预研主管机构—国防研究与工程署统筹规划国防科技创新活动,全力为作战部队提供打赢战争所需的革命性技术能力,确保作战部队在执行军事任务时始终拥有买得起、用得起的技术优势。近年来,美国军方国防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围绕打牢基础研究、强力推动应用研究和先期技术发展的构想展开。

  一是打牢基础研究。2011年3月1日,国防研究与工程署署长莱姆尼奥斯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上表示,在国防科技创新中的基础研究方面,要着眼于长远需要,其目标主要有五个方面:发现与战争有关领域的新知识;避免技术突袭;给对手以技术突袭;维持一支利用新知识寻求新作战能力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培养在国家安全至关重要领域工作的下一代科学家和工程师。

  二是强力推动应用研究和先期技术发展。在应用研究和先期技术发展方面,强调以模型和实验室试验为基础进行方案验证与鉴定,注重促进技术的发展成熟,在适当情况下通过制造样机体现最新技术,加速新技术从原理演示阶段过渡到实用化阶段研究。

  三是大力发展关键技术。近期,国防部还确定“网络电磁空间科学与技术、电子战/电子防护、数据决策系统、工程化弹性系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防御、自主系统、人机系统”等7大国防科技优先发展技术,国防部科学与技术执行委员会还成立了“优先领域指导委员会”,为每个关键技术领域制定科学的研究与工程路线图,指导相关工作开展。

  依托国家科技创新环境

  夯实国防科技创新土壤

  美国将包括国防在内的各领域科技发展统一纳入国家科技体系。由此颁布的各类国家科技政策法规,客观上为国防科技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特别是2011年提出的“金字塔型”国家创新政策,有利于在创新基础、市场环境和优先领域等三个层面培育并夯实国防科技创新土壤。

  一是加强对创新基础的投入,培育良好的国防科技创新环境。美国政府主要围绕劳动力、科学研究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对创新基础的投入,并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劳动力、加强和拓宽美国在基础研究中的领导力、建立面向21世纪的基础设施等具体措施。

  二是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创造促进创新的市场氛围。美国政府主要围绕公共部门、企业和市场三个核心领域加强创新的引导和扶持。重点是提高公共部门的创新并支持社会创新;支持创新型企业家创业;鼓励建立创新中心,培育首创精神;促进建立创新、开放和具有竞争力的市场等方面。

  三是围绕关键领域推动技术进步,确保全球科技领先地位。美国政府主要围绕以下关键领域推动技术进步:促进清洁能源革命;保障美国未来能源清洁、安全、独立;加速生物经济、纳米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促进空间技术能力提升和技术应用;实现教育技术飞跃发展。

  灵活采取国防科技创新模式

  加快创新步伐

  美国不仅依靠大量的原始创新成果拉开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还通过加强军民融合力度,采取多种灵活的创新模式,及时吸收借鉴其他领域先进的科技成果,力求将其迅速转化以满足日益复杂多变的军事需求。

  一是环形创新模式。新世纪,美国防部提出了“环形创新模式”,强调在国防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不断注入创新要素,实现持续的创新:在现有产品和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基础研究,获得新发现和新发明;通过对新发现和新发明的应用转化研究,结合用户作战方案创建样机,为新技术及其推广积累经验;通过对概念证明样机的不断试验和等比缩放,持续完善性能、满足需求;在制造阶段,利用新材料来创新工艺,或提高制造工艺增加产出、降低成本。环形创新工作可以在任意阶段开始,循环往复。在创新过程中,国防科技创新主管部门作为中间人,不断强化大学、小企业、政府实验室、工业部门参与创新的力度,引导创新工作从实验室走向军事应用,并采取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成果产出时间,通过竞争和激励措施的应用,促进创新团队的形成和组建。

  二是快速融合模式。冷战结束后,美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迫切要求美军在短时间内能够利用最新的技术成果快速弥补军事能力的不足。在这一现实要求下,2000年以来,渐进式采办思想在美军逐步推广应用。它通过分批交付作战能力的方式,逐步将最新技术分阶段嵌入武器系统,为美军军事力量的快速提升带来巨大帮助,并由此产生快速融合创新模式。其特点是紧密结合并快速转化新兴技术以提高国防科技实力,在短时间内能够有效满足美军应急作战需求。这一模式主要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军方科研单位根据技术需求调查可用的最新技术。第二阶段军方科研单位确定候选技术后向军种部提交申请。军种部按照选项标准进行初审,通过后提交国防研究与工程署,国防研究与工程署复审后拨付经费。第三阶段军种和科研单位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嵌入军事系统测试其性能,根据测试结果,对技术进行进一步改进,并对原有武器系统进行改造,确保系统与新技术匹配。第四阶段当技术经演示验证符合军事需求时,将技术正式转入军事系统。第五阶段是技术推广使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军更多地利用各类信息化平台发布需求信息,加强同企业界联系。同时企业也可通过信息化平台,向国防部推送产品或技术。信息化平台的广泛应用,简化了快速融合创新模式第一阶段的工作,为推动国防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便利条件。

  三是专业团队介入模式。为降低创新风险、加速技术转化,近年来美国开始在国防科技创新中推行专业团队介入创新模式。在该模式中,国防部借助商业领域风险投资专业团队的力量,迅速发现有潜质的公司和新兴技术,并凭借其经验帮助实施军事领域的技术转化。首先,专业团队根据国防部需求筛选出可能符合条件的创新公司;随后,国防部用户与被筛选出的创新公司相互沟通讨论,确定创新公司的新技术或产品能否满足国防部需求;在专业团队的协助下,军方与创新公司共同做好新技术的试验、转化、二次开发和部署等工作。该模式将新兴商业技术与国防部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层层筛选的专业团队以及上百家候选创新公司,都为其有效运作提供保障,不仅充分利用了私营部门专业团队在发现和评定新兴技术公司(国防部未曾打过交道的)价值方面的专长,也为国防部贮备了大量的潜在供应商。

  建立完善的国防科技创新程序

  突出集成创新优势

  在美国国防科技创新过程中,创新目标的确立、创新概念的发现、创新项目的遴选以及创新活动的监督等一系列活动缺一不可。这些活动在军方的主导下,充分发挥着集成创新的优势,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不仅重点突出,资源集约,而且提高了创新活动的速度和质量。

  第一步是确定合理的创新目标。国防科技创新目标的确立决定了创新工作的大方向,关系国防科技工作全局。一般而言,在确定国防科技创新的目标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5项:一是国内现有武器装备的技术指标,这是确定创新目标的起点;二是与国内现役武器装备以及作战体系的匹配;三是潜在敌国同类武器装备的技术指标;四是本国科技创新能力,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家底”,才能较为客观地确定科技创新目标;五是本国财力支持,创新活动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技术活动,只有确定了国内的财力投入力度,才能确定合理的创新目标。

  第二步是采取多种手段征集创新构想。创新目标确立后,美国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形成和收集各类创新构思。在此过程中,军方大胆吸收各类奇特想法、投入专项资金,为创新构思的挖掘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一是创建或借助专类网站,为创新思想的需求发布、征集、交流提供便利。如国防研究与工程署的“虚拟技术展示平台”、美国防部的“技术匹配网站”等。二是定期举办专项活动,激发创新观点的产生。如美国防部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关于新兴技术的国防科技研讨例会”等。

  第三步是制定成熟的项目选择原则与流程。美国军事科研机构在创新项目选择上非常谨慎,通常会将技术要求与当前最新技术和可用的科研资源进行比较,详细界定需求的范围,只有具有最大科学价值和研究成果对军种有最大帮助的项目才能获得资助。如DARPA在项目选择上考虑的因素有:军种未提供支持、研究重点是未来可能需要的军事能力、具有优良的科技研发人才、拥有新思想新创意的项目。

  第四步是设立严谨的评价监督机制。为有效评价国防科技创新成果的实际贡献、提高国防科技创新质量,美军目前主要通过各军种的“科学技术计划检查”和负责科学技术的国防部副部长帮办的“技术领域检查与评估”来评判创新活动是否满足军方需求。在实践中,一是建立了一套用“质量、相关性及性能”作为评估项目科技成果的衡量标准,要求创新项目必须与支持“国防技术目标”或“联合作战能力目标”的里程碑事件相关联。美军还组建“同行评议”小组,以其他项目、其他单位和其他国家为标准,定期验证项目科技成果的优越性。二是开展问题式的项目评估方式,利用一系列问题指导项目评估工作。以DARPA为例,其问题包括:项目的目的是什么?能获取多大的进步?技术转化策略是什么?需要多少投资?有何种限制等。三是开展持续的项目跟踪及审查。以NIAC(NASA的先进概念研究所)为例,要求所有项目组每两个月提交一份工作报告,并在项目结束时提交一份最终研究报告;在NIAC年度会议上,所有研究组都要提交一份项目状态报告或简报。

  实施稳健的创新保障机制

  确保创新活动顺利实施

  为保证国防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运行,美国从竞争、技术成果转化、国际科研合作、优秀人才引进等方面入手,实施稳健的创新保障机制,为创新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支持。

  一是采取竞争方式,择优选择创新机构。在美国国防科技创新项目中,基础研究类项目所涉及的领域最广而且门槛最低,可由高等院校等诸多研究机构承担,具备最好的竞争条件。为更多吸引研究力量从事创新工作,美国非常注重竞争机制的建设,面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例如,以公开招标的方式,通过大范围竞争签订研究合同;对应用研究和先期技术发展类项目,美国主要采用有限竞争的方式与少数有能力的承包商签订合同。

  二是依托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加速科技创新应用。为加快国防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美国在实践中探索和采用了有效的技术转移手段。其中,联合能力技术演示验证是近年来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能够满足作战部队联合能力建设急需、跨军种、跨部门的综合集成项目。

  三是鼓励开展跨国科研合作,吸收先进技术。美国国防部设立国际武器装备合作领导委员会,专门负责武器装备合作事宜。在开展国际合作时,要求必须考虑对美国工业基础的影响,并就美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等问题咨询商务部,在签署国际协议前还要向外交部咨询,并在国际协议签署后向其提交副本。

  四是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储备。美国非常注重吸引国外科技创新人才,目前美国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优秀创新人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70%受雇于美国,而国外具有高学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移民使美国科学与工程人员每年以4.2%的速率增加。

  近年来,为应对金融危机及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影响,奥巴马政府的国防科技创新战略从保守向务实主义转变,更加强调军方在创新活动中的推动与主导作用和私营部门的创新引擎作用,注重科技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并运用有效的方法举措推动国防科技创新良性发展。相对而言,我国国防科技发展虽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在未来如果要进一步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从国防科技发展的“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占据国防科技发展的世界制高点,唯有始终坚持创新,勇于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发展之路,才能在全球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为早日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

  责编/齐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