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第一看点

中国从制造到创造的嬗变

  关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作为中国未来十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万字的《决定》分为16个部分60条,是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体系。
  为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学习和领会全会《决定》的科学论断,本刊“第一看点”将陆续刊发科技界对《决定》的学习和解读的最新进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是一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出台的时间表:
  2013年4月,政治局批准成立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担任组长;这是一个由60多人组成的《决定》文件起草组。从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到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稿起草工作历经了200个日夜,召开80余次分组会议。
  4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118份意见和建议汇集到北京。
  4月底到7月初,习近平多次主持召开文件起草组全体会议,就《决定》稿涉及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逐一分析研究,发表重要指导性意见。
  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决定》送审稿摆在了每一位常委同志面前。
  敏锐及细心的科技界人士会关注到,此前一周的7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了中国科学院。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他考察时说。
  2013年的国庆日,《新闻联播》又以一则超时长的头条新闻,向外界明确传递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又一个“改革信号”。
  这则新闻的内容,是9月30日中央政治局在中关村举行的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目的第九次集体学习。
  当天,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中关村是中国最密集的智力聚集区,几十所大学聚集于此,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中关村还集中了中科院等一批国家级的科学院以及一些国家部委的研究所,也集中了大批科技企业。这里也是全世界最集中的智力密集区之一,是国家的实力之所在。从历史到现在,以至于未来,它一直是中国科技创业、创新的桥头堡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引擎。
  一切都在表明,科技创新正在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驱动力。
  果不其然,在《决定》中,有一个词语出现了44次—创新!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认为,“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实际上是学习发达国家的阶段,以引进为主。发展道路以资源驱动、投资拉动和模仿为主。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资源被浪费,大范围生态环境被破坏。现在,我们提出既要发展,还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发展很好,但房价很高,路很堵,空气很差,水很脏,这四个问题却没解决。未来发展既要解决创新,也要把这些问题解决掉。这就是我们要面临的‘科技要引领未来,科技解决民生,科技创造财富,科技改变生活’。”
  11月16日,第15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开幕。高交会是一面镜子,不但见证中国科技发展走过的黄金15年,亦折射出当前中国科技创新的窘境。
  原中科院院长、两院院士路甬祥参加高交会“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并作了《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加快创新性国家建设》的主题发言。
  路甬祥连续13次参加高交会。他说,亲眼看到高交会规模比最初扩大4倍,展出的内容和科技含量有大规模的提升。但他同时表示,中国科技创新面临许多困难,如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仍以跟踪模仿为主,不仅科学原创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少,而且缺乏自主设计创造引领世界的产品、技术装备和经营服务模式。同时,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低,人均生产率、附加值低,落后产能过剩,缺少全球著名品牌,总体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中端,还不是“创造强国”。
  一项技术成果能否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要由市场来做出“选择”。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来讲,核心技术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技术不能由企业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再高精尖的技术也是白搭。
  事实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自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实施以来,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进步,全国技术市场的合同成交额去年达到6437亿元。但分析技术交易结构可以发现,75%以上的技术交易和转移是在企业之间转化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国有单位的转化还存在着体制和政策的障碍。
  数据表明,在发达国家,科技为经济所作的贡献达65%至70%,但中国仅有30%至40%。科技创新,谋求的不是表面的华丽,而是一种实质性社会进步与企业发展。创新只有在市场化实践中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是其中之一。因此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内容在《决定》第13节中用了4段文字表述。
  《决定》明确提出:“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
由此可见,在配置具有经济活动属性的“创新资源”方面,市场的作用将是“决定性”因素。
  从“技术引进的先行者”到“自主创新的领导者”,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车株洲所)就是在市场的锤炼中不断地实现自主科技创新。
  从2003年10亿元的销售收入到2012年的140亿元,从核心芯片制造到整车集成应用技术体系,南车株洲所依靠不断创新,推动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机芯”技术的国家之一。
  从最初“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思路,到现在的原始性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者相结合,南车株洲所不断地将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装上了国产轨道交通装备。
  在南车株洲所发展的近10年里,该所每年以不低于销售收入8%的经费投入到科研开发中,成功搭建了以研究院为载体,以设计、制造、产品三大平台和一个质量管理体系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南车株洲所将85%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形成了产业化,生产出了高速动车组、大功率电力机车、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高精尖产品。
  现代科学技术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市场如考场,科研院所也在这个考场中检验自己真正的价值。
  广东佛山科日超声电子有限公司通过与中科院合作开发,出口欧洲壁炉用雾化配件,在当地市场已替代国外高端产品,也成为公司“最赚钱”的新产品。
  截至目前,在中科院54个研究所与佛山企业开展的780多个合作项目中,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压电陶瓷等60多个项目,作为重点产业化对象,获得了财政立项支持和社会资金大量投入。
  今天,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已经不再是科研机构“一统天下”。据统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52.3%、863计划38.7%、科技支撑计划40%以上的项目(课题)均由企业牵头实施。
  2013年,中国科学院这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也给自己动了一场“大手术”:取消原有的4个科研业务管理局,设置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大科技任务局、科技促进发展局;三个业务局工作性质、管理方式不同,将建立三类不同的评价体系,其工作覆盖全院所有科研院所和教育机构。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说:“这次改革的目的,正是按照科技创新活动的性质及其功能、特点来设置组建科研业务管理序列,以避免职能交叉、重叠,理顺工作关系,提高管理效能,并为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提供科学、高效的组织架构,更好地发挥我院建制化特点和‘集团军作战’的创新优势。”
  今天的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中国已经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如何从中国制造嬗变到中国创造,答案是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样一个历史的交汇点,市场,成了检验创新价值的最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