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两会解读

金融业的使命与责任

  两会期间,就金融业的改革及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等问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记者: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的要求。请问我国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尹中卿: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金融业获得了超乎寻常的进展,金融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中心城市和城市金融中心星罗棋布。目前全国有30多个城市正在争相建设全国甚至全球“金融中心”,有上百个城市提出要建设地区金融中心和城市金融中心。根据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第三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2007到2009年,上海、北京、深圳金融从业人数年均分别增长 8.86%、11.81%、18.85%,沈阳和长沙更是超过20%。
  第二,产权和衍生品交易所遍地开花。近些年来,各种各样产权和衍生品交易所建设热潮从一线城市向地、县级城市蔓延。一些交易所把各种衍生指数作为主营业务,一些交易所甚至把艺术品资产进行拆分,开展“艺术品份额交易”。据说有的白酒企业也正在酝酿开展期货交易。
  第三,居民理财产品多如牛毛。截至2010年底,保险投资资产4万多亿元,信托资产3万亿元,公募基金管理的净资产规模为近3万亿元,银行面向个人的理财产品的账面余额1.7万亿元,加上对机构和私人银行客户发售的部分,估算达到2.5万亿元左右。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资金的规模更是没人能说得清楚,普遍存在“临门一脚、强制入股、包装上市、捞了就走”的情况。
  第四,民间借贷和影子银行过分膨胀。各类投资公司、民间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无银行之名、为银行之实”,往往以银信合作、委托贷款、信托理财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超短期过桥贷款和其他贷款,监管套利。
  第五,国际热钱进入境内投机套利。近年来,由于看好人民币升值空间,加之美元、日元、欧元利率持续走低,部分境外投机套利资金假借贸易、企业和个人结汇、外商投资等渠道,采取零星、分散、隐蔽的方式,多渠道渗透进入境内。
  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资本配置失衡,产业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出实体经济,流入金融市场。近两年来,金融业利润一直遥遥领先。目前在一些地方和行业,许多企业家退出实业、放弃产业,进入金融行业、资产投资、资源投机和大宗产品炒买炒卖领域,出现了产业资本转身资本运营的趋势性变化,甚至出现了实体经济空洞化、空心化、虚拟化的苗头。虚拟经济虚胖,必然助推和加速金融资本、资产、资源逐步泡沫化,同时也导致企业融资困难、产业资金流失、实体经济失血缺氧、国民经济虚弱萎缩。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请谈谈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的关系?
  尹中卿: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金融业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基础。金融原本来自实体经济,也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由于金融经营的是资本和货币,金融业处于产业利益分配链高端。在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受比较利益驱使,大量资本和人才必然会从产业和实业中游离出来,金融业成为最赚钱的行业和职业,无形中就削弱了产业资本和产业人才的发展,也容易助长投机之风,侵蚀实业文化。在金融业超常规发展的时代,社会上推崇的不再是产业和实业大王,而是金融和资本大亨,人们的实干和创业精神日渐衰减。
  纵观世界历史,金融还会周期性地制造泡沫,每一次泡沫破裂都会给实体经济发展造成深深的伤害。16世纪的西班牙,17世纪初的荷兰,18世纪的英国,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刚刚度过的国际金融危机,都是这样的实例。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了很深刻的警示。国内国外实践反复证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炒作资产不仅会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扩大社会贫富差距,而且会增加经济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必须从更高的宏观层面,充分认识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确认识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列入2012年重点领域改革的内容。金融业怎样才能发挥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
  尹中卿: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我国金融业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大力加强、大力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对金融业发展进行规制,加强引导,充分发挥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这就对金融行业、金融机构、金融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金融业必须面向实体经济。金融来自实体经济,金融业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面向实体经济。实际上,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房地产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范围中,对活跃实体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以及金融市场自由化、国际化,使得泡沫经济的发生更为频繁,波及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更加严重,处理对策更加复杂。对我国而言,不仅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更要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监管水平,防止金融违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二,金融业必须服务实体经济。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发挥好金融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吸引全社会的沉淀资本通过股票、债券、票据、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本,不断满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的资金需要,增强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实现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重组,提高实体经济运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金融业必须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实践一再证明,金融发展与产业发展相适应、配合良好时,将有力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当金融过度发展与产业的关系渐行渐远,甚至凌驾于产业之上时,就有可能危害实体经济发展。近年来,商业银行单纯以贷款为主的经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银行必须切实改进现金管理、理财咨询、风险评估等业务,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保险公司需要逐步探索房地产、PE等新兴领域投资,在资本市场波动中实现保险资金的科学有效管理。证券公司也要探索多元化业务模式,加快发展资产管理业务。信托业也需要转变业务结构、业务领域和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专业理财信托,不断提高资产管理能力。金融业务、金融创新都要围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环节,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的社会氛围,切实形成产业优先、实业致富的经济制度。
  只有实现上述要求,才能发挥好金融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使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