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特别报道

贾国良我国介入心脏病学先驱者

            

他是最早在国内开展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研究工作的专家之一,并参与完成我国首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他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运用国产尿激酶经冠状动脉血栓溶解术、经皮肾动脉血管成形术,也是1985年我国开展首例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的开拓专家之一。

他主持和领导了多项有关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攻关课题,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奖、医疗成果奖,并荣获中华医学会“终身成就奖”和“突出贡献奖”。

 

                  

                               贾国良教授

 

他就是东莞康华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医学中心主任,原四军大西京医院心内科主任、西安市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贾国良。作为我国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先驱者之一,贾国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介入性心脏病学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工作,30年来他在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作出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实践,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的进步与发展。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因人体摄入了过多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又缺乏运动、吸烟等,使血液中的脂质成分沉积在动脉壁内膜下,逐渐演变成动脉硬化斑块。日积月累,斑块体积逐步变大,从而引发各种心血管类疾病。冠心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在医学上被称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国际上最早将PTCA应用于临床是1977年。因其简便、安全、无痛苦、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很快得到患者的广泛认同。

1977年的贾国良,是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内科住院医师、助教。在这之前,贾国良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习了5年,又以军医身份支援新疆南疆地区6年,更在海拔4300米的边防和5380米的哨卡坚守了1年零8个月。

1974年,贾国良回到第四军医大学一附院,走进了心脏内科,师从著名心血管专家郑笑莲教授,开始了这一领域的深入探索。80年代起,贾国良跟随导师在国内开始了冠心病的介入诊疗研究,并于1984年协助导师完成了我国首例PTCA,开启了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应用的新篇章。

冠心病介入手术只做了3例,郑教授就不幸去世了,“当时教授就叮嘱我把这个手术做下去。”贾国良说,这一做,就是30年。

19841989年间,贾国良做了上百例冠心病介入手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986年他在国内首先开展了运用国产尿激酶经冠状动脉血栓溶解术,同年亦开展了经皮肾动脉血管成形术。

1987年开展了急性心肌梗塞(AMI)的PTCA术。

……

         

贾国良(右)在手术中

 

由于贾国良等老一辈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的悉心研究、倾力推动,也因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术的诸多优点,这一技术很快得到广大冠心病患者的认可,也得以在我国取得迅速发展。

1987年,贾国良凭借“PTCA治疗冠心病”这一成果,获得军队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面对患者和业界的肯定,贾国良并没有满足,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1989年,已过不惑之年的贾国良考取了日本笹川医学奖奖学金,赴日本兵库县立尼崎病院心血管病中心研修心脏病先进技术,主攻冠心病介入,在交流中不断成长。而后的1994年,贾国良再次获得日本心脏财团奖学金,前往日本大阪国立循环器病中心研修。两次学习经历使贾国良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有了不同以往的、更深入的认识,对他后来的临床工作大有帮助。

贾国良在介入性心脏病学诊治及研究领域的贡献,可谓有目共睹。

除在国内首次开展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外,贾国良还相继开展了冠状动脉旋切术,肾动脉、颈内动脉和外周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术,二尖瓣成形术,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先心病栓堵术等。

针对急性心肌梗塞,贾国良率先应用国产尿激酶进行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并对冠脉溶栓后的再通指标进行了研究,还提出了ECG临床症状酶学变化等指标,为静脉溶栓法提供了有价值的指标与方法。

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上,他提出了诱发试验及测定内皮细胞功能检测等方法。

在心肌缺血的研究中,他对冬眠心肌、晕厥心肌、心肌代谢、生理功能和形态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发现,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与选用球囊的外径、扩张后残留狭窄的程度、狭窄段的解剖特点病变长度及形态有关,与血脂胆固醇及吸烟无关,且发现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不良者、常饮发酵酒者再狭窄率明显增高。

1968年正式从事临床工作至今,贾国良做了超过万例的冠心病介入手术;多次组织科研工作,先后多次参与国家、军队的“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有关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的攻关课题;其主持研发的磁性/磁化支架获得2003年国家技术专利。

在过去的30多年里,贾国良凭借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相关研究共获得国家、军队的医学科学进步奖12项,获军队医疗成果奖3项。其中,“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1996年国家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PTCA结合支架治疗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和“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机理及临床研究”分别获得20012004年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磁化支架在PCI术防治再狭窄的防治研究”获得2006年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还多次获得科技攻关先进个人称号,4次荣立三等功。

无私的付出终有回报。基于贾国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和临床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2006年,中华医学会授予其“中国介入心脏病终身成就奖”和“突出贡献奖”;同年,中华爱国英才报效祖国委员会授予其“中华医疗杰出人物”;2008年,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又授予贾国良“介入心脏病学终身成就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贾国良多年工作和成绩的肯定,更是对他敬业严谨、无私奉献精神的认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08年,已经退休的贾国良重新出山,出任东莞康华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医学中心主任,他希望能够尽已之力,带动东莞地区心血管病医、教、研的全面进步,也推动国内冠心病介入技术的均衡发展。

除了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工作,贾国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的人才队伍建设作出贡献;多年来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5部,并担任多部心血管病专业杂志编委或主编,为介入心脏病学的理论研究及学术交流贡献了力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也呈现出新的发病趋势和特点,征途漫漫,任重道远。以贾国良为代表的老一辈心血管病专家们勇于拼搏奉献、敢于攻坚克难的精神,已成为年青一代积极奋进的动力源泉,指引着他们慎思笃行、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