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特别报道

宋延林中国印刷技术的继承与创新者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在经历了500多年的“铅与火”岁月,度过了近百年的“光与电”时光之后,已然进入了“数与网”的时代。随着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绿色环保成为印刷业的发展趋势,非感光、无污染、低成本的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无疑将会带来一次新的技术与产业革命,也为中国印刷界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遇。

 

2011年第二届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Print China 2011)上,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科纳新)重磅推出了最新款自主研发的设备——纳新100商业型和报业型制版机。该设备为正在推行绿色印刷战略的中国印刷行业增添一抹新绿,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创造这份关注的人,正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新材料实验室主任宋延林博士和他所带领的团队。

针对传统激光照排制版技术和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技术生产过程复杂、成本高,且产生污染的问题,宋延林带领团队采用不同于现有感光成像的思路,提出了基于微/纳结构亲/疏水可控转换原理的纳米绿色打印制版技术。在该技术中,纳米材料发挥了关键作用。从技术路线上看,这种基于浸润性调控直接制版的方法具有工艺简捷、绿色环保、低成本、无需避光操作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但要发展成为一项可行的应用技术,还必须考虑印刷过程对印版的基础要求,如印刷精度、耐印力等。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和突破,特别是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和应用。

要实现高精度的印刷,就必须形成图文区和非图文区清晰的界面,亲油和亲水界面要有足够的反差,既图文区超亲油(疏水),非图文区超亲水(疏油)。宋延林带领研究人员通过对印版材料表面进行纳米结构处理,不仅可以实现版材的超亲水,而且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图文区域浸润性的调控,实现其从超亲水到超亲油的转变,避免了图文区和非图文区因反差不够导致的印刷糊版现象;同时,要提高印刷分辨率,就要控制液滴(转印材料)在版材上的浸润与去浸润行为,这就需要对液滴的表面张力、黏度和版材的表面进行很好的控制。通过在版材表面构筑特定的纳米结构,可以有效地控制液滴在固体表面的扩展和浸润行为,这就需要图文区有足够强的耐磨擦性。他们通过在转印材料中复合纳米粒子,有效地实现了转印材料的复合增强,提高了图文区的耐磨擦(耐印)性。这需要解决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稳定分散及复合等诸多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问题,以避免颗粒团聚引起的打印堵塞等问题。宋延林带领课题组将纳米结构版材和纳米粒子复合转印材料这两大技术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印版应用中最关键的两大难题:印刷的精度和耐印力。

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摒弃了感光成像的思路,有效缩短了制版流程,大大降低了制版成本,并且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环境污染,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引起印刷制版技术的重大变革,且有望解决我国印刷制版行业的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提升我国印刷企业的竞争力,是中国印刷技术单位有效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