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特别报道

王乐义农村科普工作者的榜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对于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很多人持有不同看法 。王乐义,一个普通农民,凭什么成就了很多农民实现不了的梦想?这些年他所在的三元朱村,凭什么实现了自身跨越式的发展?王乐义本人到底有什么神奇的人格魅力,能够始终深受百姓喜爱?王乐义的回答是: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保持农民的本色和党员的本色,是自己应有的觉悟。1941年出生的王乐义,在寿光市孙家集三元朱村已经生活了几十个年头,作为一名村中的老党员,他对于这个村的发展历史非常清楚。他说,寿光市孙家集三元朱村能发展到今天,确实不容易。这个村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初创、发展与取得一定成就这三个阶段。

1989年以前是初创期,为了解决深冬种植瓜果蔬菜的难题,王乐义曾到辽宁瓦房店进行过考察学习,并学会了大棚建造和黄瓜嫁接的技术。回来后,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砍掉齐腰高的17亩玉米,担着风险建起了17个大棚搞试验,并在村里成立了科普夜校,每周晚上举办一次技术交流培训班,共同研究解决大棚黄瓜种植管理难题。同年,17个大棚全部取得了成功,创造了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蔬菜越冬史上的奇迹,17个大棚平均收入2.7万元,最高的达到3.03万元。第二年全村大棚一下子发展到144个,全镇发展到1700多个,全市发展到5500个,这时这个村就进入了发展阶段。发展起来的三元朱村在王乐义的带领下,很快就进入了一个取得一定成就的历史新阶段。

1990年,王乐义又把目光投向了无公害蔬菜的发展上,成立了由王乐义任组长的“无公害蔬菜研究与开发”课题组,专门派出一名干部到日本学习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并从北京农科院请来了无公害蔬菜专家王宪彬教授。然后王乐义带人跑遍了北京、西安、济南等地的十几家蔬菜科研机构,对比选用抗病害的蔬菜良种,实行配方施肥和CO2气体施肥,探索使用生物农药和静电消灭地下害虫等措施。经过多次试验,无公害蔬菜研究开发终于在1992年获得成功,各项参数指标均达到了国际无公害蔬菜标准,亩均大棚蔬菜收入3.8万元,是先前同样棚收入的1.5倍。现在全村的大棚全部实现无公害,并带动全市发展无公害蔬菜60余万亩。

近几年,王乐义与三元朱村技术人员围绕提高蔬菜品质和档次,在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新技术推广、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让产品实现优质优价,王乐义牵头成立了股份制企业—山东德农三元绿色农业有限公司。20017月,注册了“乐义”牌蔬菜商标,申报并取得了国家质量监督局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基地生产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蔬菜经权威部门检测,质量完全达到A级和AA级标准,并有18个产品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绿色食品。   

几十年来,王乐义积极投身于农村科普工作,他所首创的寿光冬暖式大棚,不仅解决了我国深冬不能生产蔬菜的难题,也引发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绿色革命。王乐义为广大农民开创的是一条科技致富的道路,所以他会深得百姓与社会认同。

作为农村科普工作的榜样,王乐义是真正的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