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科协八大

深入实施“三创一带”活动 大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河南省科协党组书记、
主席李建中(右二)一行调研“三创一带”活动开展情况



        中国科协八大强调,要“加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力度”,这使河南省各级科协和广大农民群众备感振奋。自“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开展以来,河南省认真落实工作部署,积极创新工作模式,结合本省实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创建先进科普示范县(市、区)、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带动全省农民依靠科技奔小康为主要内容的“三创一带”活动,使科协组织进一步融入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中原大地竖起了一块看得见、摸得着、叫得响的科技服务“三农”的惠农品牌。为充分发挥“三创一带”活动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河南省科协按照“以创建促发展、以评比促提升”的工作方针,将创建科普示范县(市、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传统科普工作进行有机整合,以实现科普工作环境、科普工作队伍、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示范体系的同步协调发展。
        随着“三创一带”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县(市、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希望参与到活动中来。如何引导和帮助他们开展创建工作,对于推动科普惠农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河南省科协印发文件,明确了科普示范县(市、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参与创建工作的方法和步骤,制定了督导调研制度和评估考核制度,为创建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数据库软件,为全省参与创建工作的科普示范县(市、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立了工作档案,并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信息实时更新和省市县三级资源共享。
        河南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尤其是农村人口第一大省,农村科普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为解决河南省科普惠农奖补难以满足河南省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现实需求的问题,河南在全国科协系统内率先启动了省级科普惠农奖补工作,2006年以来,省科协、省财政厅每年拿出440万元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截至2010年年底,有18个科普示范县(市、区)、11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18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123名农村科普带头人被评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和个人,下拨奖补资金2200万元。为进一步做好科普惠农工作,“十二五”期间,河南省计划投入科普惠农资金5000万元,其中2011年科普惠农奖补资金1000万元已到位。
        在争取经费投入的同时,河南省科协积极开拓工作思路,不断丰富科普惠农的内容。2006年以来,河南省科协联合有关单位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万名科技专家服务‘三农’活动”。活动通过建立“专家—项目—乡村”的科技服务“三农”新模式,实现了科技专家以协会、基地为依托的长期定点服务,从而变以往的临时型“科技下乡”为持久型“科技驻乡”,变以往的“想给什么技术就给什么技术”为“要什么技术给什么技术”。截至目前,全省共选派10050名科技专家,对接项目8714个,服务村组15054个;推广农业适用技术 5948项、农作物新品种1203个;引进资金12472万元;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科普讲座31393次,培训农民480多万人,现场技术指导61489次,受益农民群众达880多万人。
        “三创一带”活动紧扣农民生产生活需求,通过示范带动推动了农村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创新了农村科普形式,更极大激发了农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有83个县(市、区)、528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4608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参与创建活动,其中有249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88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15名农村科普带头人受到国家和河南省表彰,争取中央和省级奖补资金8264万元,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