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科协八大

樊明武院士科学家应具有双重任务



樊明武院士



        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提出,在继续做好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工作的同时,新增社区居民作为科普重点人群,探索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提升广大社区居民科学素养。未来5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计划将从3.27%提高到5%,而这1.7个百分点的提高,正是科技界与媒体共同努力的方向。
        5月27日下午,在中国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湖北省代表团分会场,本刊记者采访了湖北省科协主席樊明武院士。
        樊明武院士认为,做科学研究应该有两个任务:首先是完成科研课题,在本专业领域取得创新和突破,此外还要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樊明武院士说:“在全民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非常低的情况下,是很难做出高科技成果的。尤其对于做应用性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来讲,更需要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多年来,樊明武院士积极参与和组织科普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在他看来,做科普是科学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2001年,樊明武回到母校华中科技大学担任校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定为学校开放日。在开放日除向公众汇报办学情况外,同时展示学校科研成果,促进成果转化,进行科普宣传。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作为一名核科学家,樊明武在武汉市委党校和大中小学连续作了6场科普报告,向公众普及核知识,讲述核技术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消除公众对核的恐惧。
        作为已任两届的湖北省科协主席,樊明武说,普及科学知识,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做好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是科协的基本任务。在做好这些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如何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如何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也是科协最近考虑比较多的问题。“作为科技工作者出身的科协主席,我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提到科技惠及民生和科技惠农,樊院士说,湖北是个农业大省,湖北科协一直在结合本省特点,鼓励科研人员从事相关研究,帮助解决民生问题。另外,湖北科协也在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技能,使他们具备更好的就业能力,从而实现由外界“输血”向自身“造血”的转变。
        针对自身所从事的核科技的专业走向,樊明武院士目前主要致力于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能源利用,要生产清洁安全的能源;一是基于核技术生产更多的新材料、新产品,改善生活质量。樊明武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科技工作者肩负的时代使命,要勇挑重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实现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创新驱动型转变作出贡献。
        “科学需要普及,要将科学变成老百姓手中的武器,不然推动社会发展就无从谈起。”这正是科技工作者需要发力的地方。“社会应该鼓励创新的精神,宽容失败。”在创新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上,湖北科协将继续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引导和鼓励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从而推动科技创新的推广和应用,使科技更好地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