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热点聚焦

献身科学 追求真理

 

启动仪式求真务实

        2011年11月29日,由山西省科协、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科技厅、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农科院联合在太原理工大学举行山西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宣讲报告会。太原理工大学的在读研究生、研究生导师以及山西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科技大学等高校代表,科研院所、省级学会代表近50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山西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领导组组长、省科协党组书记杨伟民作动员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刊总编辑刘人怀教授作了题为“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首场报告,山西省科协主席、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侯晋川主持会议。山西省科协副主席崔忠,山西省科协副主席、山西科技报刊总社社长、总编辑郝建新,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姚芝楼,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并社,本刊社长、执行总编辑宋文芳等出席会议。 

山西省科协主席、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侯晋川主持会议


        山西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李金宣读《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此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和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加快建设创新型山西,加强山西人才队伍建设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活动要求,从2011年起,今后每年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都要对新入学研究生进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各省级学会、省直科研院所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工作机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通过宣讲教育活动,在山西省科技界和学术界广泛形成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秉持科学态度、维护科学操守、遵守科学规范、坚持科学真理的良好氛围。

山西省科协党组书记杨伟民作动员报告


        杨伟民在动员讲话中对活动提出三点希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始终;要建立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做到制度化、全覆盖、求实效;要通过宣讲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杨伟民强调: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只有做好了这三个方面的工作,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才会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刘人怀院士在报告会上对如何遵守科技学术规范的基本准则,提出:要遵纪守法,弘扬科学精神;严谨治学,反对浮躁作风;公开、公正,开展公平竞争;互相尊重,发扬学术民主;以身作则,恪守学术规范。


学风建设刻不容缓

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刊总编辑刘人怀作报告

        在报告会上刘人怀院士谈到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时说:目前,我国科学文化发育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文化相对于商业文化处于弱势,这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讲有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尊重不够,过分看重短期目标,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剑”的长远打算和执着精神;二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重缺失,缺乏批评质疑的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三是受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官本位”、学术霸权问题突出;四是在涉及人的科研活动中,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科研伦理底线受到挑战;五是公民科学素质不高,对科研活动的监督能力和作用不强。这些问题都助长了学风浮躁和不端行为发生。在过去,我国科技界共同遵循的科学道德和优良作风有很多,比如,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和化学家侯德榜等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科学道德的“四大信条”,我国老一辈科学家曾提倡过“三老四严”的作风。科学道德的“四大信条”是:一是我们在原则上绝对地相信科学;二是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地发展实业;三是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四是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三老四严”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和严肃、严密、严格、严谨的优良作风。可以说,正是这“四大信条”和“三老四严”的良好作风,把我国传统的道德诚信与科学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它反映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道德操守,是非常值得我国当代科技工作者深入回味和反思的。
        刘人怀院士表示:实践证明,我国的政府管理部门和科技界要逐步达成一种共识,即除了对少数恶性科研不端行为要诉诸法律外,对于其他科研不端行为,还是要通过政府的法规条令、科研机构的政策和指南、专业学会的职业准则和科技规范、科技期刊的指导方针等等来加以约束;更重要的还是要从源头上采取措施,也就是说要以教育为本,要正本清源,要回归科学,要制止科学道德与学风蜕变趋势向不良方向发展,要努力让健康的学术风气回归到科学的正常轨道上来。
        刘人怀院士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大家都知道,这三十年来,我们的科学研究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些年来,为什么出不了像钱学森式的人才?因为我们的科研环境很浮躁,特别是我们的学风问题更是严重。
        刘人怀院士说:“学术腐败现象,要从源头上采取措施。比如我在暨南大学当校长时,我们在学校的学风建设上就是从源头上抓起的。当时,我们采取了让不同专业的人在一个考场里考试,这样每人身边都是不同的卷子;而每科考试的卷子,都是一下子出十套考题,出完以后,由校长亲自选号,再专门安排五六个人去印刷厂 ,这些人不带手机,也不与任何人联系,卷子是考试时才运到考场,所以暨南大学的学生,考试时没有人做弊。正因为如此,当年广东省委组织部在考察过暨南大学的学风建设后,就对我说,暨南大学的学风建设搞得很好,所以省里决定把领导干部的考试也放到暨南大学进行。现在暨南大学已经从一个不知名的大学,变成了一个全国知名的学校。在中国几百名的高校中,暨南大学已经排到了第三十七名。”
        尽快让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回归到它们的本来面目上来,这是刘人怀院士特别强调的一点,他说良好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刘人怀院士认为搞好科研工作,实现创新目标要具备三个条件,那就是要有“三心”。第一个就是责任心。也就是说,一个科技工作者做事一定要有责任心,一定要有头有尾地把工作做好,一定要敢于坚持追求真理,一定要有追求真理的勇气,此外还要有诚信。以前我们讲捍卫真理,其实这其中就包含了诚信。现在我们做工作,常见的情况是:差不多或者是大而化之,所以你会看到,到目前为止,我们中国在世界上一流的产品不是很多,这与我们的责任心有关。第二是讲耐心。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是也有很多负面的东西,因此你在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搞科研创新的时候,一定会碰到许多困难,而这些困难会来自上下左右,有的人不一定喜欢你去搞创新,所以说创新非常不容易,想作一个真正能够创新的人,他一定要有耐心,因为忍耐是成功的必由之路。第三是要有好奇心。因为创新一定是那种有好奇心的人才能够做的事,只有这种人,才能够在保持严谨学风的同时,深入地去了解生活,反之,学风不严谨的人,是抓不住创新题目的。
        刘人怀院士说:“这是我自己总结出创新的三个经验,也是呼唤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回归到它们本来面目的一种愿望,所以我说责任心、耐心和好奇心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向良性发展的一种内在力量。”


   
院士精神感人至深

        在本次报告会上,刘人怀院士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为与会者讲述了他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切身体会与感受。
        刘人怀院士在报告中讲到:科学工作者有一个核心工作任务,就是要在科研工作中遵守科技规范,追求真理。创新这个词是这些年来我们讲得特别多的一个词,创新是在突破原有认识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我们追求真理是创新,新的科学发展理论、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思想、新的文化与新的制度等等都是创新,而创新源于一种“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刘人怀院士说,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他的传人就是冯·卡门。爱因斯坦当年带了七个不同国家的学生,也就是说,他为世界培养了七个伟大的人物。到了冯·卡门那一代,冯·卡门也带出了六个不同国家的学生,名师出高徒,他的身边就出了个钱学森,可以说钱先生也是“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受益者。中国科学界的“三钱”,都是“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杰出代表。比如,钱伟长的老师原来是世界上大名鼎鼎的一位科技前辈,但是钱伟长拿到了博士学位之后,却立即到了冯·卡门的身边,做他的助手。钱三强的博士生导师是居里夫人的女儿,居里夫人的女儿也很了不起,他们夫妻二人带出了钱三强,所以我们说中国的“三钱”了不起,也是在说他们的老师了不起。
        刘人怀院士在谈到“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时,也讲了一个关于他自己的故事。刘人怀院士说自己在大学时代就养成了“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意识,并且信心非常坚定。
        上世纪五十年代,党中央把“两弹一星”的研发与设计工作都放在了兰州,兰州成了当时中国的第一个科学城。刘人怀说,自己在实地走访工厂时发现,有一个航空仪表厂正在为一项飞机高度表的核心元件攻关技术难题而发愁,因为这个厂虽然能够仿制出当时国外高端的仪表,但是在理论设计上还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自己一看到那个难题就知道,它是个力学的题目,因为它涉及到变形的问题。于是刘人怀表示自己愿意做这个技术攻关,工厂方面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拿到这个课题后,刘人怀就回到学校向组织汇报,但是当时个别校领导却说他不务正业。刘人怀认为,做科研对人类有好处,对国家的发展有好处,所以科研还是要搞。于是他每天把本职工作完成以后,就利用业余时间偷偷地搞起了科研。刘人怀说,在那个时代搞科研非常困难,因为那时计算器是学校的,借不出来,但又需要做大量的数据计算,所以只好采取手算的办法。到了1968年,刘人怀终于得出了理想的结论,但是因为时代等原因,他的结论也不能公布,于是他选择了等待。很快他等来了一个机会,当时兰州一个工厂有六台航天设备,因为出现了压力容器的难题,攻关了很久也解决不了问题,最后找到了刘人怀所在学校的力学系。学校把他派过去了,刘人怀用自己的思路,重新建立了方程,并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让工厂只花了不到1万元,就解决了六台价值数千万元设备上的技术难题。
        刘人怀说,从理论水平上来讲,自己当年所做的课题已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他的科研成果14年后才有机会被社会认可,这期间既有数不清的酸甜苦辣,也有道不尽的百感交集。可见只有拥有了“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才能成就一段科技的传奇。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破解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难题,将着力点放在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构建教育、制度、监督与法制相结合的科技诚信工作体系上,山西省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刘人怀院士已经给出了让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回归的良好思路。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道出了科研的神圣与艰辛、严谨与严密,阐明了做学问与修身的关系,对青年研究生们提出了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帮助年轻的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和人生价值观。刘人怀院士严谨朴素、勇于创新、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的科学作风,报效祖国、忠诚奉献的科学道德,为年轻的研究生们树起了前行的航标。
        我们相信,随着山西首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报告会的成功举办,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必将在古老的山西大地上,引领着山西的科技事业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