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正文

董明珠代表: 加快建立绿色环保塑料的循环再利用标准和认证体系

  2023年03月12日  文/本刊记者 魏晓文 段永利

“绿色环保、低碳、循环经济”已成为当下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是各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

已经连续21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今年两会带来的《关于推动绿色环保塑料(PCR)循环再利用的建议》,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于绿色环保主题。

 

据欧洲塑料协会统计,全球塑料产量已从1950年的170万吨上升至2020年的3.67亿吨,其中的70%因未得到妥善处置而变为塑料垃圾。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发布的报告也显示,2021年中国产生废塑料约7700万吨,其中回收量约为2050万吨,废塑料总体回收率为26.7%,约有近21%的废塑料被焚烧,近52%的废塑料被填埋或遗弃。

如何治理塑料污染,实现产业清洁、循环再生?

2021年9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202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同年还发布了12项再生塑料颗粒标准,包括再生塑料的通则和8种塑料树脂。2022年新修订的针对再生企业生产《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规定了废塑料产生、收集、运输、贮存、预处理、再生利用和处置等过程的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要求。

有了政策支持,废塑料治理技术同样不可或缺。

本刊记者了解到,废塑料化学循环产业链需要回收、分拣、加工、生产等多个环节的多家企业密切配合方可顺利运转。在双碳背景下,2022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石科院”)联合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燕山石化、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等11家单位成立“废塑料化学循环利用行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他们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废塑料连续热解(RPCC)技术,其热解油收率可超80%,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碳减排竞争力和循环经济效益。在产业链上游,石科院联合各单位,研究开发高效垃圾塑料分选净化技术;在产业链中游,石科院自主研发出新型废塑料预处理及热解技术,对传统热解技术实现升级换代,高效生产塑料、燃油及化工产品;在产业链下游,石科院与终端用户深化合作,拓展再生塑料的应用领域,为产业链解决好后顾之忧。

值得关注的是,在绿色环保塑料领域中,相较于其它同类型材料,消费后回收再生塑料(PCR)材料供应更稳定,价格方面也有优势,作为极具竞争力的选择,PCR材料可直接或间接应用于汽车、5G通讯、家电、电子电气等高端领域,逐渐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随着全球各国对塑料制品按比例使用再生塑料的阶段目标相继明确,越来越多的大品牌已在实施PCR项目。比如Google Pixel Watch表耳采用50% 的消费后塑胶再生料所制;Fairphone TWS 耳机本体和充电收纳盒都包含了30% 的回收塑料;Pixel 手机保护壳经过重新设计,含有30% 到70% 的塑胶再生料;SHARP AQUOS wish是夏普首支导入回收材质的环保手机,手机外壳混合了 35% 来源于饮水机桶装瓶的回收塑料颗粒等。

中国当前已形成全球最大的消费后塑料回收再生市场,这也对再生产品品质提出挑战,需要具有相关的再生资源回收产品溯源和品质认证标准,还有建立配额模式,如回收商的回收量需要由地区发放许可证,保障回收的可追溯,提供给下游塑料再生生产商。

然而,迄今为止,中国绿色环保塑料的循环再利用标准和认证体系尚不完善。有别于国际标准定义和PCR认证体系,目前国内的相关塑料标准中没有明确再生塑料要有“消费后”属性,也没有要求对消费后再生塑料和其最前端原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可追溯性鉴别。缺乏塑料产品技术标准、质量分类标准和检测标准,尤其绿色环保塑料循环再利用与深加工环节,存在行业标准缺失,制约行业的规范发展。

为此,董明珠建议,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绿色环保塑料应用比例;建立绿色环保塑料的循环再利用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议政府加大绿色环保宣传,鼓励各行业推动绿色环保塑料循环再利用。

责编/柯欣

手机体验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手机版


  • 微分享

聚焦两会更多>>

两会视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