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正文

苏权科委员:用新技术延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寿命”

 时间:2022年03月13日  文/本刊记者 段永利

中国是基建大国,基建设施创下不少世界之最。交通的便捷,为人们频繁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不少高速公路铁路、大型桥梁隧道、地铁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是早年间建设起来的,有些现在都运营几十年了,开始进入“中老年易病期”,如果不提前保养,赶上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情况时,其引发风险的概率也越大,维护成本也会越高。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今年两会带来了“制定我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运营标准,提升安全运营保障能力”的提案。苏权科对本刊记者说:“要制定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运营标准,全方位着手提升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保障能力,延长重大设施的寿命,确保其经济价值提高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应树立设计、建造、运营一体化理念,建立三方协调机制,把不同地方的基础数据积累起来,打通数据鸿沟,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真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但是目前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几大问题需要统筹解决”。

首先,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运营安全评价标准与体系还不够完善和统一。苏权科表示,目前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国家、地方及运营主体方都有各自的一个安全标准,但这些标准之间兼容性不够,各类评价评估、监测和检查内容也不统一,缺乏与新基建背景下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其次,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在设计、建造与运营等各个阶段的安全管理还达不到有效衔接。高质量安全管理是全生命周期的,这要求系统统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各阶段的安全问题,但现实中大家却是“各自为政”,而且系统之间还会出现相互“打架”的现象,这就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设置了很多障碍。

最后,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企业方,由于其安全生产组织体系还不够健全,按理说企业方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责任重大,但由于岗位级别不够,管理权限和话语权都仅限于部门内,还有的职责范围和责任人不匹配,工作开展起来堵点很多。

为此,苏权科建议,借助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技术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运营规程,建立系统科学的标准体系与管理规程,从容应对新建重大基础设施,并能盘活以前已经建好的那些存量基础设施。比如,对设计、施工阶段的安全运营相关工作内容、专业技术要求等作出系统描述与要求,对运维阶段的工作内容与标准、管理流程、安全监测、应急管理、专业人员配置等作出科学的规定,对运营管理阶段涉及的不同运营主体、供应商、相关政府部门等职责进行明确界定,探索建立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运营主体认证制度,从宏观层面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管理营造一个标准完善、责任界定清晰的环境。

责编:代建安

手机体验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手机版


  • 微分享

聚焦两会更多>>

两会视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