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巾帼英才 Outstanding Women

科技报国的巾帼英杰——访王静康院士

王静康院士编写教材.jpg


王静康,女,1938年4月9日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工业结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化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王静康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天津市道德模范等称号。2017年11月,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9年春天,姗姗来迟。

在春寒料峭、红梅映雪的时节,记者有幸采访到天津大学教授、我国工业结晶之母——王静康院士。王院士热情地接待了记者。虽面色清癯,已是耄耋之年,却目光慈祥,闪烁智慧。谈吐从容,如话家常。房间里弥漫着春天的气息。

 

家国情怀 薪火相传

1938年,王静康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1955年考入天津大学化工系。1965年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至2013年任天津市科协主席。2008年至今,被聘为英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会士。

王静康是在知识分子家庭中长大的,早年其父王恩明赴美国留学。成绩优异,毕业后被美国著名钢铁公司聘用。1926年王恩明带着“科技救国”的思想回国,在秦皇岛耀华玻璃厂任副总工程师。不幸的是,抗日战争随后爆发。日本人接管了耀华玻璃厂,日军想要留住这位才华横溢的工程师,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但王恩明先生深知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誓死不做亡国奴,没有向日本侵略者屈服,毅然辞掉工作。带着满身的伤痕,于1942年举家迁到天津。

那个时期王恩明先生没有工作,家中贫困。但父母省吃俭用,支持王静康及其兄姐上学。父亲对子女时常叮嘱的话是:“学好科技,报效国家。”后来王静康在学生时期遇到的张远谋和张建侯教授,以及丈夫许锡恩都是在科技领域孜孜耕耘的知识分子。而正是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成就和塑造了今天我们所认识的王静康院士。

 

言传身教 悉心栽培

毕业于天津大学后,王静康留校任教。她跟学生们都曾这样说:“考我的研究生,没有寒暑假。”这是因为项目多为产学研合作,必须深入到一线去研究。记者在采访中向王院士询问关于学生们的表现,王院士非常自豪地讲:“我们团队的学生,有时候国外会用高工资来这边挖人,但学生们能把国家放在第一位,不为所动,这说明咱们的年轻人有很强的为国奉献的精神,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赶超世界前沿。”王静康与外国大学联合培养的学生,在国外也受到了很高的评价。至今,王院士已培养出博士后、博士生及硕士111名。

当记者问到,她对中国下一代科技人才有什么期待时,王院士讲:“我希望咱们年轻人能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我创新,全面发展,为祖国的科技建设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不难看出,王院士对年轻人的期许中包含了从父母及恩师那里传承而来的家国情怀。王院士在教育工作中言传身教,把“学好科技、报效国家”的精神传递给了下一代。

 王静康院士科研工作.jpg

王静康院士在指导科研工作


展望未来 充满信心

“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们,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的这一段名言,长长久久刻在王静康的心中。半个世纪以来,王静康院士目标专一,矢志不渝,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十一届、十三届、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中国(首届)巾帼发明家,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发表论文380篇;授权发明专利5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她带领团队连续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七五”至“十二五”工业结晶领域的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省部级攻关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国家及地方基金资助项目等共110项。她创建原国家科委第一个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及国家医药管理局天津大学医药结晶工程研究中心。

多年的科研之路,王静康院士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青霉素工业结晶的新技术与产业化研究”。当时的中国生产出的青霉素质量并不高,医用青霉素主要都是从国外进口。国外垄断市场,哄抬价格,而王院士带领着团队改变了这一现状。

团队在上百次的实验室的小试成功之后,按照自建的专家系统完成了产业化的工艺流程设计,以及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及智能化设备设计。国家规定的产业转化单位是华北制药厂,该厂要按设计建立生产线。按照设计中计算机辅助控制与管理的要求,在附属设备、管道安装及仪表选型上都有严格的要求,每一个环节都要达标才能试车生产。王静康带领团队连续去了七次,每次的检查都是精细入微地找出问题,要求工厂改进,直至全部满足设计要求后,才同意试车。试车生产一次成功,并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每吨青霉素年提高经济效益两万元。又被国家科委和国家医药管理局列为重点推广项目。青霉素结晶技术迅速在全国推广 ,应用于全国90% 的青霉素产业,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还远销国外,至今中国生产的青霉素已占据80%以上的国际市场。该成果还应用于多种抗菌素的生产。天津大学的“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也成为了中国医药领域,开展自主知识产权攻坚克难的排头兵。

“我国是生产大国,但还不是生产强国。”在采访中,记者向王院士问到关于中国工业结晶领域未来的发展时,王院士自信满满地说,“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不敢说是全部,中国在某些领域一定会走在世界前沿的!”

如今,王院士正在进行“绿色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战略”项目的研究。为绿色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提供最优路线,提升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的核心创新能力。

有着这样一大批把国家放在第一位,把报效祖国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科学家,我国才能有今天这样繁华的景象。年轻一代的科学家们已经接过了火把,已经继承了前辈们的家国情怀。中国的科技发展之路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因为我们有着像王静康院士这样的一大批科学家,我们才会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必将迅速地走在世界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