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第一看点

深切缅怀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刊编委会主任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本刊编委会主任袁隆平,于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自2007年本刊创刊以来,袁隆平就是本刊编委会主任之一,14年来,风雨兼程陪伴本刊成长,给本刊以诸多支持和指导。今天,他走了,本刊深切缅怀,沉痛悼念!

2012年,袁隆平告诉本刊记者:如果没有捕捉到“鹤立鸡群”的稻株就是“天然杂交稻”的灵感,眼前高高矮矮的稻子就被认为是废品;如果没有在田间地头脚踏实地苦干,书本和电脑里也种不出杂交稻;如果没有构想“把杂交育种材料亲缘关系尽量拉大,用一种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的设计技术路线,就不会发现雄性不育野生稻,抓住机遇的垂青。

当时,袁隆平还将下一步奋斗目标设定为亩产1000公斤。他说:“也许十年左右的时间,等我变成‘90’后时,中国超级稻就可以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了。”如今,目标实现了,他却走了!

2012年,袁隆平亲手为本刊题词。

2016年,袁隆平告诉本刊记者:“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海水稻亩产300公斤,如果海水稻种植面积达1亿亩,将实现300亿公斤的产量,这比湖南省水稻年产量还要高。海水稻前途光明。”

“原来有人对杂交水稻有片面看法,认为高产不优质,也确实以前有些‘杂交水稻’品质一般。但要看到,上个世纪,首先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必须把产量放在优先地位。杂交水稻同时实现高产和优质,难度很大,但产量和质量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我们已经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大米‘超优千号’,品质可以与市场上一种80元一斤的日本米媲美。” 

以下为本刊创刊号《本色袁隆平》文章节选:

做一粒健康的种子

袁隆平有名气,是因为他的杂交水稻。但生活中的袁隆平却没有一点“学究”气,他精力充沛,充满自信,不服老,甚至很“阳光”,对生活有着简单,却又深得要义的看法。

他爱好广泛,是个“杂家”。他会拉小提琴,喜欢古典的小提琴曲,这种爱好始自大学时代。音乐能把他带到一种很舒适、很美好的境界,并启发他的灵感。2001年初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科学在中国”文艺晚会上,袁隆平演奏了一首李四光先生创作的小提琴曲《行路难》,给许多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演奏的专注不亚于手拿一穗稻谷,把科研的艰辛、科学精神的内涵用艺术的语言倾诉出来,感染了在场的很多人。专注是袁隆平的一大特点,他专注地去做每一件事,无论它是大还是小,都用心去做。

现在很多人在追求事业的时候,忽略了感情的培养、人格的完善,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而袁隆平认为,无论多么优秀的人,如果太自私,对社会、对人没感情,那他的存在就没有意义。应该为社会做一些事情,献一份爱心,这样人才会有欣慰感。人要正直、要乐观,对国家、对人类都要有感情才行,如果情感、人格不健全,对周围人的影响就像是毒素。

袁隆平与农民朋友亲切交流。

袁隆平虽已年逾古稀,但却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这与他喜欢运动是分不开的。他喜欢游泳、打排球,特别以游泳为强项。他不仅学生时代是佼佼者,最近几年还都是省农科院游泳比赛的第一名。许多年轻人不服气,一直想赢他,可袁老师底子好,又一直坚持锻炼,故很难赢他。他70多岁年纪,身上毫无赘肉,身材健美而匀称。此外,研究所每天下午5点都要打排球,袁老师老当益壮,担任主攻手,出手不凡,竞敢跃起扣球,而无气喘之状。

居里夫人说,“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袁隆平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作为一个农业科学家,他不但担负着繁杂的脑力劳动,而且还经常在各地视察奔波,此外由于长年跟水稻打交道,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难以胜任的。

他认为,要成才,第一要素,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是身体要好。身体不健康,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论搞什么研究都支撑不下来。袁老师至今工作在第一线,只要田里有稻子,他每天都要下田。经常跟大自然接触,呼吸新鲜空气,自然减少生病;此外,一个人积极地从事有益于社会的工作,多贡献少索取,也会开阔胸襟,使人身心健康。

闲暇时,袁老师也喜欢和助手们一起打麻将、下象棋,袁老师自有一番高论:这是一种锻炼心性的手段。

袁隆平崇尚简单生活,其实也只有以简才能驭繁。他的作息保持规律,以素食为主,常食粗粮,饮食定量,珍惜粮食,同时坚持锻炼。这样长期下来,生活就会变得很简单,心情也会明朗。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专家,却把“杂交”的理念推广到更宽泛的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他认为,全面发展不是门门功课都得满分,全才并不见得以后会成才,往往会变成书呆子。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有一些专才,有一些爱好。有专才,就有了方向;有爱好,不但可以使自己的世界丰富多彩,还可以自己“杂交”起来,融会贯通,互相启发。“杂交”现象不仅在自然界存在,在人类社会、思维领域也都广泛存在。人就像一粒种子,健康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

2006年4月,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传出:年近八旬的袁隆平院士被评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这成为袁隆平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美国科学院有着14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顶级科学院,每年在世界各国评选出在某个科学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为该院外籍院士。面对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荣誉,袁隆平院士并没有偃旗息鼓,他说,他有生之年还有两个心愿未完成,一个是到2010年前培育成功第三代超级杂交稻,亩产达到900公斤;另一个是把杂交水稻的先进成果推广到全世界几十个国家乃至更广,让杂交稻服务于全人类。我们期待着他的心愿能够早日实现。

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科学家,但他首先是一个认真生活的人,一个对祖国,对人类有感情的人,他还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运动的人,一个充满阳光的人,他也是一个善于“杂交”的人,一个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人……

他是一粒健康的种子。

责编:代建安

手机体验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手机版


  • 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