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第一看点

院士专家“论剑”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机遇

名老中医经验是否可通过数字化技术加以传承、传统中药能否走出国门、干细胞产业市场潜力如何、3D打印在医疗领域是否有“用武之地”、健康产业创新区如何做好成果转换服务……这是9月23日-24日,在广州举行的花城院士科技峰会——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上,专家学者提出的一些观点。活动邀请包括8位院士在内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共同探讨生物医药产业前沿课题以及广州地区生物医药发展的机遇。

峰会现场,徐涛院士在作报告。

花城院士科技峰会由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办公室主办,广州市科技局指导,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广州院士活动中心作为支持单位,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广州健康医疗大数据联盟、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技术联盟、广州智慧医疗产学研(知识产权)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花岗科技园、广州市力鑫药业有限公司为协办单位。

花城院士科技峰会以“科学战疫,广州地区生物医药发展的机遇”为主题,邀请刘人怀、钟南山、杨宝峰、程京、徐涛、钟世镇、姚新生、苏国辉8位院士以及黄文华、丁克、于波等教授共同参与,分别做精彩的专题发言。会议邀请广州地区生物医药领域的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的代表共同参与,共同研讨。

广州市科协副主席何志勤在致辞中表示,花城院士科技峰会是创交会的重头戏,活动的举行对于推动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复工复产和快速发展可谓及时,相信专家学者通过峰会的平台深入进行交流,能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也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多支持。 

广州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市管)李洪庆表示,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生物医药成为各大城市争相布局的产业,广州也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制高点。相信花城院士科技峰会的举行,能有效探讨生物医药发展的新路径。

钟世镇:名老中医经验可通过数字化技术加以传承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钟世镇表示,中药研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力已有范例,屠呦呦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就是主要代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要提高,目前采用超声、微波等技术后,实现了效率高、产量优。他说,中医药传承中要创新,创新中要能超越。名老中医的珍贵经验,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加以传承。 

姚新生:传统中药应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暨南大学姚新生教授认为,传统中医药学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人类的共同财富。传统中药不应单纯是作为西药创新药物的原料,应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世界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他说,传统中药材是中国天然药物的主体。传统医药学在历史上对一切古老民族和国家的延续和发展、壮大,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对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来说尤其如此。中国天然药物可以分为传统中药、民间药、民族药、国外传入的药物,但传统中药材占的比例最多、起的作用最大,构成了中国天然药物的主体。

程京:尽早实施全人全程健康管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程京认为,我国应该尽早实施全人全程的健康管理,也就是从头到脚、从分子到器官、从心理到环境的健康管理。全人、全程指的是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希望依靠技术,最后能够做到每一个人生的健康、逝的安详,对中间全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争取做到想病不易。”

苏国辉:干细胞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介绍,2015年全球干细胞产业规模635亿美元,年增长19.8%,2018年超过1000亿美元。2015年中国干细胞产业规模300亿元,年增长66.67%,2021年将达到1500亿元。

目前,全球临床干细胞研究数量已达到8000多项,超过700家公司正在进行干细胞相关研究,国际上已有14种干细胞药物上市。截止2020年7月,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已受理12项干细胞临床药品申报,其中10项获得默认许可,可开展临床研究。

徐涛:生物岛实验室要加强成果转化服务链条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徐涛介绍,生物岛实验室目前在再生医学前沿基础研究、临床创新研究、生物信息、生物安全和高端医疗器械五大方向布局8个研究中心,建立开放式科研—转化—孵化一体化平台。截止7月底,实验室累计发表文章280篇,预计到今年底,将组建2000人左右的创新队伍。在打造成果转化服务链条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杨宝峰:科技创新中国医药科技工作者使命巨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介绍,我国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近3亿人,肿瘤每年新发病例380.4万人,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杨宝峰院士团队围绕国家急需以及重大疾病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高血脂症等都有重要的研究,围绕着心脑血管、肿瘤疾病发病的机制以及药物靶点、药物筛选和评价来研究药物。他说,一个民族不创新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创新想要国富民强、想要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可能。在当前的形势下,更应该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作为医药科技工作者担负的使命巨大。

丁克:中国药物化学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

暨南大学药学院院长、药物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丁克教授以《基于肺癌临床耐药的创新药物研究》为题目进行演讲。在他看来,药物的本质是化学,近年来中国有机化学行业发生了非常大的飞跃,中国的有机化学在世界前列,有机化学的发展也推动了药物化学的快速发展。药物化学科研产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前后中国学者作为第一作者的在药物化学领域期刊的发稿量每年大只有10篇左右,2018、2019年,论文发表量在100-120篇,基本稳定占到全球发稿量的15%左右,10年增长10倍,但还需进一步加强。

于波:应对冠心病威胁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于波教授介绍,冠心病是全球第一大致死性疾病,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等,现有ACS患者人数达到550万,一年死亡率高达15%,它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ACS临床难以实现精准诊治及预警,很难确定血管内到底发生了什么。

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团队经过研究,采用多取出血栓、少植入支架的治疗模式,减少病人植入支架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哪些ACS人群可以获益呢?于波介绍,团队建立了ACS的精准介入诊疗体系,并且推广到全国。他们通过基于斑块分型的个体化治疗,同时有初发和再发预警。依托救治网络全国推广ACS精准治疗体系,支架植入率降低20%,院内住院死亡率也降低了30%。

黄文华:3D打印在医疗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文华以《3D打印技术医学应用与转化》为题目做主题演讲。他介绍,3D打印技术已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在医疗领域约占15%。3D打印在医疗领域具有三大“智造优势”:复杂结构的制造、高度的解剖匹配和个性化的定制,这三大优势使3D打印技术具有强大的医疗产业推动效应。他说,南方医科大学成立3D打印研究所,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人体结构,如血管、神经、器官等,既可以用于教学,更可以用于人体结构的重造,比如打印的手指替代断手指,可实现正常的使用。  

陈烯:健康产业创新区要做好成果转换服务

广州市越秀区副区长陈烯介绍,越秀区是广州医疗服务中心,大湾区高端健康资源集聚地,全区现有医疗机构401家,其中三甲医院14家,越秀区有生命健康企业超过2000家。2019年,越秀区健康医疗产业实现增加值281.68亿元,占GDP比重9%。目前,越秀区依托辖内高端集聚的医疗资源优势,按照“一心四地”的定位和“一轴带动、园区集聚、重点支撑”的发展思路,正在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通过扎实做好成果转化服务,让医院的成果进入市场,让市场的产品走进医院。

高悦译:企业要为医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广州市力鑫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悦译表示,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始终将生物医药作为鼓励和大力支持的产业之一,尤其是自2017年颁布IAB政策以来,生物医药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广州的医药产业,在中成药领域有老牌药企香雪制药等,在IVD领域有金域万孚达安等企业领衔,在生物药领域,也有百奥泰等科创版上市公司不断涌现。而在化药领域,相比全国其他区域,广州的知名度似乎要低一些,而力鑫则以化药为主,生物药为辅,多年来深耕1类新药研发和高价值仿制药领域,围绕围手术、慢病管理、肿瘤等领域布局了众多产品线,从今年开始即将陆续进入收获的阶段,上市几个年销售额可达超十亿的大品种,我们希望能够将真正的好药带给广大患者,同时也为广州的医药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两百多人挤满峰会会场。


责编/贾婧媛

手机体验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手机版


  • 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