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热点聚焦

春风化雨正当时 ——看江苏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魅力

 

南京浦镇车辆厂制造的地铁列车

        经过3年努力,由大全集团承担的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电弧调控数字断路器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日前顺利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

        该项目的实施,改变了我国中低压电器产品研发以单纯仿制国外产品为主,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中高档断路器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对提高我国中低压电器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攻克了中低压断路器产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十余项,首次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中低压电弧调控数字断路器产品,使大全集团成为国内首先推出第四代中低压智能化开关电器的企业。
        江苏省自2004年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以来,已为408个项目注入46.5亿元“助转金”,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规模产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助推”作用,带动社会总投入480多亿元。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江苏今年即将再实施134个专项资金项目,这批项目已经拥有授权专利923项,有望使江苏在生物医药、光伏发电、风电装备、海洋工程等领域抢占未来产业战略制高点,确立创新发展新优势。

“爆发”“支撑”:专项资金引领高科技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在今年批准立项的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中,江苏太平洋美诺克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承担的“新型癌标志物HAb18G/CD147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首次发现癌标志物及相关功能,并自主研制成功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该类癌标志物免疫组化诊断试剂盒,在肝癌、肺癌、乳腺癌等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中,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可达90%以上。
江苏省风电自主装备        此外,江苏默乐的癌症诊断试剂盒、江苏三联的肿瘤标志物快速诊断系统、江苏施耐克的乙型脑炎纯化疫苗、江苏国健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常州千红的肝素和胰激肽原酶等一批生化药物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都将大力提升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重大技术成果迅速转化和高科技产业规模化催生着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近年来,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江苏在前一轮发展中已经成功培育了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以及新型环保装备等“四新”产业,特别是碳纤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与封装、液晶显示器、兆瓦级风力发电叶片、超高压输变电控制等一大批经过国家长期科研攻关、代表我国科技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在江苏实现了成果转化和规模产业化。在新兴产业牵引下,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每年保持30~40%的速度增长。
        今年以来,金融危机“余威”依在,但是江苏省的“四新”产业仍然表现出较好的成长性,在新一轮调整与竞争中已居有利地位。1~8月实现产值4932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的37%,其中新医药始终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领跑全省各行业;新能源在连续三年倍增的基础上,仍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光伏、风电等形成了完整产业链,产业规模、市场占有国内领先,高技术新兴产业成为支撑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上市”“夺冠”:专项资金助众多企业超常规发展

        在去年抗击冰雪灾害和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的南通“神马”复合绝缘子,今年又在超高压电网建设中再扬国威。神马公司总经理马斌说:“神马在2004年首次获得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后,再次获得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滚动支持。公司的销售额从当初的3000多万元增长到今年的5亿多元;资产从2000多万元增长到目前的3亿元;公司创新能力、团队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项目产品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打破了国际垄断,保证了国家的能源安全,提升了中国输变电制造业的装备水平。在去年汶川大地震中,公司产品无一损坏,有力地保证了灾区救助和灾后重建工作。”
        宏达公司在引进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的有机硅技术后,攻克了国内硅橡胶行业的一批共性和关键技术,形成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食品级硅橡胶混炼胶,通过了美国FDA认证和欧盟相关标准认证;高性能环保阻燃性硅橡胶混炼胶,通过了国际UL-94Vo安全标准认证。去年销售达5.6亿元,产品出口印度、韩国、日本、美国等地。
        通过重大成果转化项目资金的引导,江苏省内企业创新“内力”在不断增强。有三个“80%”很说明问题:全省80%以上的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承担;80%以上的科技经费投向企业;去年企业研发投入达440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80%以上。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创新产出大幅度增加,企业专利申请量每年增长60%以上,今年1~7月企业专利申请同比增长40.5%;企业授权专利同比增幅65%。

江苏科技成果展示

“院士”“海归”:专项资金引诸多人才前来共发展

        李龙土院士,这位从1958年起,一直在清华大学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新型电子陶瓷已有30多年。在国家“863”、“973”项目的支持下,他的团队基于无压烧结微晶控制技术与缺陷化学原理,突破了新一代高性能、大容量、低成本多层陶瓷电容器(即MLCC)薄层化、微型化的关键材料技术,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MLCC用高性能纳米介质材料。
        该材料因在通讯、电子、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国外公司采取了非常严密的技术封锁政策,产品仅供本国企业自用,整个国际市场尚无高端纳米瓷料供应。由于技术含量高、技术路线复杂且风险较大,目前,国内尚无厂家愿意生产此类高端瓷料。李龙土院士说,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元器件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正当李龙土院士一筹莫展之际,江苏省各级政府对科技人才与成果转化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去年江苏省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中首次设立的“院士专项”,使得他们下定决心到江苏来创业、解决产业化关键技术。
还有张佩琢,这位曾留英多年的“海归派”,原本已在上海张江立足,但看到江苏省近两年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高度重视,毅然决定将公司迁到苏州。令他欣喜的是,来江苏才一年,就获得了1500万的专项资金。他说:“江苏能给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更多的发展机会。”
        优秀成果和人才向江苏加速集聚,是江苏设立专项资金产生的最大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有2万多名科技人员参与了专项资金的实施,形成了高端人才、高水平科技成果向江苏集聚的良好氛围,为江苏抢占今后产业技术制高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仅2008年,就引进了36名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到江苏实施成果转化,其中12名院士及其团队的成果转化项目获得了2008年专项资金的重点资助。
同时,江苏省以重大成果转化为平台、以新兴产业为载体,广纳海内外科技人才,加快形成创新集群优势。自2007年以来,江苏省共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44个,团队所含人员总数达2335人。其中,生物与医药领域占30%,成为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的热门领域。
        “无锡530计划”、“姑苏人才计划”等等这些已叫响名号的引才计划,正愈来愈成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据介绍,目前江苏省已引进两院院士、外籍科学家、海外高层次留学生人才近400名,培养创新学者、科技企业家200多名。通过产学研合作引进人才8800多人,柔性引进人才3万多人,为高校及企业培养人才7万多人。人才引进和集聚的“井喷”,使江苏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责编/刘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