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科技简讯

新中国成立60年重大科技成果汇编

        1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以钱学森、潘厚仁为中心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当时共做了五颗样星,结果第一颗卫星就发射成功。该院制定了“三星规划”:即东方红一号、返回式卫星和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孙家栋是当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技术负责人。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它虽比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晚了13年,但它的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和。从此中国正式加入了“太空俱乐部”。

        2 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是我国最早培育成功并在生产中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重大科技成果,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1976年~2006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3.76亿公顷,共增产稻谷5200亿千克。杂交水稻被推广至世界各地大面积种植,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突出贡献。它的研究推广者袁隆平因此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上世纪60年代,袁隆平发现一株“天然杂交稻”;70年代,袁隆平在普通野生稻群落中,打开了“三系”配套的突破口;80年代,“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同期的三系杂交水稻每公顷增加750~1500千克;90年代,袁隆平提出并主持超级杂交稻研究,目前已实现百亩示范田亩产800千克的产量目标。

        3 汉字激光照排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印刷业仍处在沿用了近百年的铅字印刷阶段,铸字耗用的铅合金达20万吨,铜模200万副,当时价值人民币60亿元,不但能源消耗大,而且劳动强度高、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1974年国家设立“汉字信息处理工程”,目的是要改变印刷行业这一落后面貌。王选和他的攻关小组在研究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之初,就把用创新技术改造传统出版印刷行业作为奋斗目标,不满足于通过鉴定和获奖,坚持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先后研制出6代产品,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从1987年开始走向市场并得以迅速推广应用。1987年《经济日报》率先采用激光照排系统出版了世界上第一张采用计算机屏幕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成为我国第一家废除铅排作业的报社。

        4 西藏自治区工厂化农业
        西藏自治区利用工厂化农业的生产方法,组织和安排农业生产。不受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制约和影响,农产品生产直接在人工控制下,通过采用现代化生产装备、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来进行,故有稳定、高产、高效率等特点。如在高度现代化的养猪场、养鸡场及蔬菜、花卉温室中,通过高度机械化、自动化装备,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与手段来调节和控制动植物生长、发育、繁殖过程中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西藏自治区的工厂化农业将在空间规模、产品种类等方面取得新发展。

        5 清洁能源汽车
        清洁能源汽车:在“十一五”863计划启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开发出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等多款汽车产品。国内目前生产的清洁能源汽车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做出突出贡献,也将成为我国又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6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2008年9月24日14时30分,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总指挥部宣布:2008年9月25日21时07分至22时27分飞船直接发射,进行载人航天飞行并且中国的航天员将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
        从“神舟七号”开始,中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

        7 长征运载火箭
        “长征一号”是我国第一枚三级运载火箭。它以两级液体火箭为基础,加固体第三级。固体发动机由固体发动机研究院研制。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长征二号”两级液体运载火箭于1975年11月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准确入轨。接着,又发射两次,均获成功。 随着卫星对火箭运载能力要求的提高,“长征二号”火箭也作了相应的技术状态的修改,使技术性能和运载能力均有所改进和提高。
        “长征三号”是以“长征二号丙”为原型加氢氧第三级组成的三级运载火箭。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为香港卫星通信有限公司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标志着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开始步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长征四号”是一种多用途三级常温推进剂运载火箭,具有性能优良、结构可靠、成本低廉、发射场通用及使用方便等特点,由上海航天局研制。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的对地观察应用卫星。

        8 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2009年6月15日,运算速度世界第十、亚洲第一的超级计算机“魔方”正式在上海超级计算机中心启动。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研发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魔方”原名“曙光5000A”,其峰值计算能力超过两百万亿次。这一计算能力在去年11月出炉的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排行榜上,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十。
        “魔方”由四十二个节点机柜、十个互联网络机柜、十五个存储机柜组成。系统采用单个机柜两百颗CPU、八百个核的高密度机箱设计,具有高性能、高密度的特点。其全机总存储容量达到五百TB(千万亿字节)。“魔方”的计算能力是中国上一代超级计算机“曙光4000A”的20倍。

        9 中国试验快堆
        中国实验快堆工程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和突出的成果,发展快堆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需要,应加快快堆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为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做出实质性贡献。
        中国实验快堆多年的成果概括为“三个一”:一是建成了一个堆,这个堆不是一个简单的小堆,它和秦山二期65万千瓦的核电站差不多;二是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在基础研究、设计开发、工程应用等方面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而且这一批关键技术是下一步发展示范快堆的基础;三是培养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包括科研技术人员、工程设计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等,同时也培养了一支代表国家制造能力的队伍。

        10 杂交玉米
        中国杂交玉米之父李竞雄,是著名植物细胞遗传学家、玉米育种学家。长期从事细胞遗传和玉米育种研究。他提出玉米杂种优势利用途径,育成我国首批玉米双杂交种“农大4号”、“农大7号”;利用杂种优势育成多抗性丰产玉米杂交种“中单2号”,在全国推广3亿多亩,还育成一批优质蛋白玉米新组合以及玉米杂交种“甜玉4号”等;开拓我国玉米品质育种、群体改良和基因雄性不育研究,对发展我国玉米育种事业和玉米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责编/刘 路 李玉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