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人物

黄国勤:以科研硕果报家乡鱼米之恩

屏幕截图 2023-07-20 142429.png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用这两个词来形容江西省,最恰当不过了。江西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拥有五千年以上的水稻栽培史。江西能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除了在“前面”辛勤劳作的农民之外,同样离不开以科技之力,提升农业技术含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幕后科技工作者。

夏日的田间,总会有这样一个身影行走在稻田里。他挽着裤腿,撸起衣袖,顶着烈日,冒着酷暑,艰难地在水田中挪步。他时而低头考察土壤肥力,时而拿起水稻监测生长情况。他身形不高,有时还戴着无框“老花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的,而黝黑的皮肤是他奔走在田间地头最好的佐证。他就是江西农业大学教授、生态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从事农学、生态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40年的黄国勤。

1962年10月,黄国勤出生在江西省余江县(现鹰潭市余江区)偏远山区的农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勤劳朴实的农民。从小就乖巧懂事的黄国勤经常会跟着父母下地劳作,父母低头种稻、抬手除草、汗流浃背的样子,在幼小的黄国勤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他想让父母不那么辛苦。黄国勤意识到,只有以科学的手段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才能让农民辛勤耕种的每一粒种子落地生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1980年,黄国勤以优异的成绩从当时余江县最好的中学——余江二中考到了江西共大总校(现江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江西农业大学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一所历史悠久、农业教学底蕴浓厚的重点高等院校,曾经走出过周拾禄、杨惟义等农业“大家”,为我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在这里,黄国勤犹如麦穗汲取雨水一般“贪婪”地吸收着知识。在完成了4年的本科教育后,黄国勤再次因成绩优秀留校任教。1984年至1986年任教的两年,为他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更注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解答学生各种困惑的过程中,他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1986年,黄国勤深刻感受到想要更好地奉献农业科研事业,现有的知识储备是不够的,为此他考取了本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间,由于黄国勤出色的成绩,敏而好学的品质,被导师钟树福选中参与他主持的“鄱阳湖区耕作制度调查与试验”科研课题。也是这一次,正式开启了黄国勤科研事业的大门,在与导师共事的过程中,他在导师一言一行与言传身教里厘清了自己的科研脉络和科研理想。

1990年,为了更进一步深化自己的科研事业,他又报考了南京农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在完成两年的博士学业后,原本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在等着他,他还是毅然回到了江西农业大学任教。黄国勤说:“是江西这片热土养育了我、培育了我,所以我要用我学到的知识,发展家乡,建设家乡。”

回校后,黄国勤将自己的青春与热爱全部奉献到科研工作中。为进一步发展,1994年9月他又进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农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这里,他结识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赵其国以及中国农学会会长张桃林等对我国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在他们的指导下,黄国勤艰苦钻研、勤勉研究,他对中国南方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试验研究,并在多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的科研论文,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1995年,因学术研究成绩突出,江西农业大学将黄国勤从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是当时江西省唯一一位从讲师破格为教授的青年学者)。

在此间,他完成了15万字的专辑《江西省冬季农业研究》,受到著名农业专家、教授郭文韬的肯定,“这是一部研究多熟种植不可多得的杰作”。紧接着,他又完成了第一本系统全面论述江西耕作制度的科学专著——《江西省耕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当博士后出站时,他在导师赵其国、张桃林的指导下,完成了《中国南方耕作制度》一书,该书为南方耕作制度的改革和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重要参考。

在科研领域的累累硕果并没有让黄国勤感到“知足”,反而激励他更加精进研究。至今他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级、省级及其他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专题项目90余项,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他共讲授“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专题”“农业现代化专题”“生态学研究方法”“生态学研究进展”“生态经济学”等20余门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课程。他出版教材、专著、专辑或论文集等著作共计80余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0余篇,获得教学成果奖、科技成果奖和个人荣誉奖等共计100余项,如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6年江西省社会科学青年优秀成果一等奖、2015年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2017年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就人才培养而言,截至2023年6月,黄国勤已指导培养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含在职生)共计124人,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材”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很多人曾经疑惑,以黄国勤的科研能力和他现在的身份,没必要亲自进入田间地头考察调研,甚至有人劝他换个“更有钱途”的领域。他都只是笑着摆摆手说:“是农民养育了我,现在换我‘赡养’农民,沉下心来做研究很不容易,但是一想到农民站在土地里流汗,我觉得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我要用科学研究,滋养这片养育我的‘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