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第一看点

淄博:因为烧烤,工业老城“食客”汹涌

一座城市,抓住游客的胃,就能抓住游客的心吗?对于跟烧烤绑在一起的淄博而言,答案并没有那么显见。

今年3月以来,“淄博烧烤”突然成为现象级话题。公开数据显示,淄博市“五一”假期的国内旅游订单较2019年上涨800%,增幅位居山东第一,住宿、餐饮、交通等需求量大幅增加。

在这股“食客”汹涌的美食旅游热潮中,不少“看客”也将其当作文旅品牌打造的样板,不少人评价“淄博市政通人和才是真正火得一塌糊涂的原因”。淄博是怎样一股“清流”?它从哪里来,又将流向何处?

“炊烟”从短视频升起


从围观群众的感受来说,淄博烧烤的“火”是从网络上“点燃”的。

美食视频总是能轻易撩拨人的感官,尤其烧烤这类口感丰富、香气浓郁的食物,总是隔着屏幕也能刺激唾液腺。淄博烧烤的走红离不开短视频平台的内容传播,按照媒介享受的情感倾向理论来解释,用户很容易由对虚拟社区的好感上升为对社区成员的信任,进而对成员所“种草”的内容产生信任。

短视频持续放大馋哭人的烧烤、淳朴实在的民风,让越来越多的人闻名而去。以抖音为例,淄博话题出圈体现为2个重要时间点:第一波传播高峰触发于3月5日,“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的话题登上抖音同城榜热搜第一,引起自媒体、美食博主纷纷前去打卡,在同城圈小范围传播;第二波高潮发生在4月8日,某千万粉丝博主发布测评视频,经其测评的淄博10家摊位没有一家有“缺斤少两”的情况。这条视频发出仅3小时就收获53.9万赞,一周内互动指数已经超过250万,并被《人民日报》抖音官方账号转载,使淄博烧烤以便宜和实惠实现了更大范围出圈。

热点很快被其他美食博主捕捉,营造出“全网的美食博主似乎都吃上了淄博烧烤”的景象。“小串+小饼+小葱”的特色搭配与充满仪式感的“一桌一炉一卷饼”吃法,在短视频平台无限放大,而海量的视觉冲击之外,淄博烧烤的“软实力”——亲民实惠的价格与热情好客的态度,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叙事素材,迎合了大众的精神享受偏好,形成一个独特的淄博烤肉印象。


把烧烤打造成城市名片


在网络上的“野生”内容之外,淄博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主动作为,则是这把“火”的能够真正烧起来的确定性因素,为“淄博烧烤”的“火爆”提供了充分的燃料与空气。

“大学生组团坐高铁去淄博撸串”是2022年埋下的种子。2022年5月,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发生疫情,淄博作为其中一个隔离转运地,承接了12000多名学生的服务保障工作,淄博用心安排的食宿环境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离开前的一顿烧烤更是令这些大学生回味无穷。

冬去春来,这些大学生乘着春天的列车回到了淄博,为了回味当地人的温暖和好客,也为了那一顿念念不忘的烧烤。2023年,3月4日和5日,淄博火车站日到发旅客分别为4.5万人次、4.8万人次,创近3年以来最高纪录。

淄博市政府利用这个热度,在3月10日专门为烧烤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了一系列“烧烤政策”:设立淄博烧烤名店“金炉奖”、成立烧烤协会、举办“淄博烧烤节”、策划“春光正好·淄博烧烤”文旅活动……相关职能部门甚至发放了25万烧烤消费券,新增淄博烧烤定制专线公交,为在校学生提供免费或半价青年驿站住宿等,在这些硬核举措的支持下,淄博烧烤被打上了官方印记。

淄博市烧烤协会的成立颇具代表性。3月15日,淄博市商务局在网站中发布组织招募淄博市烧烤协会会员的通知;4月14日,淄博市烧烤协会举行了挂牌仪式。

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淄博涌入的人潮以“两小时高铁圈”为主,省内流量占据很大比例。事实上,济南也有“串都”之称,后来由于限制室外就餐,烧烤摊全都转移到室内,物价也跟着上涨了,但淄博烧烤一直便宜又实惠,而两地的交通又很方便,比如大学生从济南到淄博坐火车只要16.5元,动车也只需32.5元,所以济南人、济南大学生组团跑到淄博来吃烧烤也就很顺理成章。

这并不影响全国人民一起参与这个话题,面对空前的关注度,淄博多次发出文明倡议:4月19日,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呼吁市民“让利于客、让路于客、让景于客,守护这份城市荣誉”;4月26日,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致广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表示“五一”期间中心城区的酒店已基本售罄,客流量已超出接待能力,为更好体验,建议错峰出游。

在市民和游客之外,淄博也没有忘记直接影响旅游体验的商户。应对“五一大考”,淄博市政府自4月23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对宾馆酒店客房价格实行涨价幅度控制措施,有关价格政策为,按3月1日至31日宾馆酒店各类型客房平均实际成交价格(包含线上、线下所有实际交易结算金额),上浮超过50%的,按哄抬价格行为予以查处。4月25日,有游客反馈,他们接到酒店电话通知,原本早前预订了一晚1341元的房间实际只用付735元。

这些动作真诚、及时又尽显风度,借着流量高峰,淄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邀请函,兑换时间则由“嘉宾”自行决定。


屏幕截图 2023-06-28 105448.png


工业城厚重的人间烟火


当然,这一切都少不了当地民众的热情响应。

烧烤文化本来就是靠淄博人民传承发扬而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就在淄博境内,该遗址出土的3处火塘和大量陶片,可将当地烤制食物的历史推至距今约13000年。

时间线拨回当代,淄博工业城市的形象占据了几代人的记忆。1992年,淄博入选“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当时这座城市非农业人口约为105万,工业总产值超过百亿。工业化浪潮下,淄博建成了一座座电厂、铝厂、炼钢厂和制药厂,至今淄博中心城区仍有不少老厂房、旧仓库(它们通常被提升改造成文化街区),那个年代的工人手头宽裕时就三五成群在街边吃烤肉。摊主用三轮车支起炉子,肉串在摊主的大炉子上烤完再移到顾客桌上的小炉子上保温。



工人日常工作体力消耗大,烧烤提供的肉类和盐分成为他们补充体力的重要来源。可以说,工人养活了淄博第一批烧烤摊贩,烧烤也成了工业为生的淄博人不可分割的烟火气,大炉加小炉、咸辣的肉串成为淄博烧烤沿袭至今的特色。

淄博人不仅创造了淄博烧烤,也让淄博烧烤深入食客心中。

这个春天,面对组团而来的各路游客,淄博本地人一边吐槽“五一根本买不到回家的车票”“排队一星期也没吃上烧烤”,一边化身“城市形象大使”,打开了只有过年才舍得用的灯光秀,出租车司机、烧烤店主及普通市民,都成为短视频里的主角,以真诚、包容、热情的形象迎接四面八方前来的食客。

只要有外地游客在社交平台咨询淄博食宿问题,都会涌来一批IP标注为山东的热心市民给出详细解答,“食”细致到交通情况、住宿推荐、特色小吃,“宿”有电影院专门推出“夜场”,也有商家免费提供临时的夜宿服务。

网络上关于“淄博现象”的火热讨论中,当地人常常发出喜忧参半的感慨。

“喜是自不必说,我更担心我们做得不够好,怕辜负了大家的期望,淄博不是旅游城市,突然地爆火,我们肯定不能面面俱到。”一位淄博市民细致地分析了突然的流量可能造成的“失序”问题,但又承诺“如果您在淄博受到了委屈,请相信我们,相信我们的政府部门,我们一定会砸了他的碗!”最终,还是不忘以一句“淄博欢迎您!”作为总结陈词。

孟子说,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功的三要素。对于淄博来说,“一夜成名”登上网络热门话题,走到全国人民面前,是赶上了“天时”。未来,也会有更多城市的因为这样、那样的偶然走向全国舞台,在“成名”的机会到来之前,淄博政府与当地民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地利人和”,则是更多城市需要思考的方向,这往往是精耕细作、厚积薄发的结果。

孟子也说,作战中,有利的时令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形不如得人心。“人心”才是最大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