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第一看点

预警预判、监督执法 数字技术保护长江

屏幕截图 2023-03-28 164400.png

“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方法,实现非法捕捞、非法采砂、非法倾倒垃圾等的智能监管,引导施行绿色治理模式。”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在2022年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长江保护工作的建议》。

长江流域岸线长,区域经济较发达,但一些企业只看重经济利益,破坏绿化、侵占滩涂、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频繁发生。对此,赵皖平代表提出了具体措施: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长江全流域、全方位的监管和预警;搭建智慧化综合管理平台,接入采集数据,综合展示视频图像数据、在线监控数据,结合智能算法,自动识别违法行为,及时有效推送预警消息;通过沿江科学布设视频监控点位,视频、雷达、无人机监控,卫星高分影像对比,将物联感知系统串联成网,实现水陆空天全领域监控等。

一年过去,用数字化技术开展长江保护工作有何进展?

2022年5月13日印发的《长江委智慧长江建设顶层设计(2022—2035年)》,在水利部智慧水利总体框架下,对长江委2022—2035年智慧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总体框架、建设任务和实施路径进行了顶层谋划,对流域管理机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信息化共建共享进行了系统布局,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长江委推进智慧长江建设和促进流域内智慧水利协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本刊注意到,在长江保护和生态治理方面,“数字长江”正在向“智慧长江”转型,通过数字监管平台,可实现智能分析、预警预判、监督执法等多种功能。

例如,2022年6月,咸宁市生态环境局针对臭氧污染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情况,通过“智慧长江”项目空气质量状况预警预报成果的应用,提前部署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有效缓解了空气质量压力。

咸宁市生态环境局公开的信息显示,咸宁市“智慧长江”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建设项目已投入试运行,可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智能分析、预警预判、监督执法以及决策指挥等多种功能,已初显生态环保成效。

据悉,咸宁市生态环境局在咸宁市范围内建设了“天地空”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共新增布设72套水、气等监控设施。截至2022年7月6日,累计已监测758990辆机动车尾气,并实时采集5856743条监测数据和视频信息。同时,构建包含指挥驾驶舱、业务中心、数据中台、公共服务4大模块,共23个业务系统,形成了基本涵盖生态环保所有业务的大数据平台,可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审核和管理,对污染状况进行研判分析,实现精准溯源。

芜湖的经验也很具有代表性。智慧长江(芜湖)综合管理平台于2021年1月正式上线试运行。在整合海事、公安、水务、环保、农业、交通等相关部门数据资源的基础上,通过遥感卫星、雷达、无人机、高清摄像头等设备,实现对长江流域芜湖段全流域、全天候、全方位的智能监管。芜湖市公安局还开放共享了沿江1公里、5公里范围内“雪亮工程”布设的多个视频监控点位数据。

2022年,智慧长江(芜湖)综合管理平台通过雷达和视频实时监管,算法联动分析,自动预警推送,发现并抓获多起非法采砂案件,对涉江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数字治理有赖于通信领域的支持。湖北移动宣布,从2022年起,拟投资近10亿元助力“智慧长江”建设,逐步将沿江7000余个4G通信基站升级为5G基站,打造集“智慧航道管理、应急指挥调度、远程禁捕执法”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为长江流域、城市湿地等自然生态保护区助力。

屏幕截图 2023-03-29 10293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