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人物

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捕获.PNG

刘旭春  中科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特聘高级专家


记者:2021年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描绘了宏伟蓝图。未来,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如何发展?

刘旭春:我国目前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不断完善;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创新成效显著,设施建造、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交通运输建设现代化加快推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但同时,面对支撑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需求,当前中国的综合交通枢纽在建设和规划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枢纽大都平面化布局,空间利用效率不高,集散网络不配套。二是客运枢纽的换乘便捷程度和货运枢纽的衔接转换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枢纽功能单一,与城市融合发展的结合度还不够好,带动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就是各种交通方式相互独立发展、协同不够所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未来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重点将在一体化上下功夫。

推动新建综合客运枢纽各种运输方式集中布局,实现空间共享、立体或同台换乘,打造全天候、一体化的换乘环境。推动既有综合客运枢纽整合交通设施,共享服务空间,这个理念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设计、建设、运营当中已经有了很好的范例。大家可以看到,航站楼地上地下五层布局,涵盖了机场、高铁、地铁、城铁以及出租车和机场巴士等,这种集中布局可以使大家换乘更加便利。

其次,需要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输运”体系的建设,统筹转运、口岸、保税、邮政快递等功能,提升多式联运的运输效率与物流综合服务水平。在这方面,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处理好交通枢纽与城市空间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这将更好地推动站城一体、产城融合发展。2020年年底,重庆建成了首个高铁站城一体化的项目,就是高铁站与城市功能一体化,也就是重庆的沙坪坝站,这是国内首个高铁站与城市综合体统一开发建设的案例。


记者:未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将如何构建,我国交通面貌将迎来怎样的变化?

刘旭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要贯穿未来15年、展望未来30年,需要动态调整、不断发展。到2035年,交通网应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从主骨架看,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结合未来交通运输发展和空间分布特点,将重点区域按照交通运输需求量级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4个“极”,二是长江中游等8个“组群”,三是呼包鄂榆等9个“组团”。“极”与“极”之间将建设6条主轴,“极”与“组群”“组团”之间将建设7条走廊,“组群”与“组团”之间、“组团”与“组团”之间将建设8条通道。

从关键节点看,4个“极”要建设4个国际性的枢纽集群,此外还要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枢纽城市和80个左右全国性枢纽城市。

记者:国际间交通发展,能更好推进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将如何发展国际间交通?

刘旭春:围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国家间交通将形成多元化发展。今年7月《国家公路网规划》指出将实现国家公路全面连接陆路边境口岸,显著提升六大经济走廊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实现国家公路对亚洲公路网境内路段全面覆盖,与东北亚、中亚、南亚等形成多条便捷的公路国际运输大通道。“硬联通”基础更加牢固,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更加有力,为构建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提供了坚强保障。

同时,要统筹考虑多种运输方式规划建设协同和新型运输方式探索应用,实现陆水空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同、深度融合。加强综合交通通道与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统筹,提高通道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统筹转运、口岸、保税、邮政快递等功能,提升多式联运效率与物流综合服务水平。


记者:基于新技术,将如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

刘旭春:首先需要推进基础设施、装备、标准、信息与管理的有机衔接,提高交通运输网动态运行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打造以全链条快速化为导向的便捷运输服务网,构建空中、水上、地面与地下融合协同的多式联运网络,完善供应链服务体系。其次,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协同建设,推动车联网部署和应用,强化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加强载运工具、通信、智能交通、交通管理相关标准跨行业协同。

在“双碳”背景下,需要通过提升智慧发展水平,将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能源网融合发展。要充分考虑煤炭、油气、电力等各种能源输送特点,强化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减少能源资源消耗。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智能电网融合,适应新能源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