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院士天地

科技创新 国之重器

11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授奖总数比2019年度减少33项(人)。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57项。此外,授予8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与往年相比,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主要在严格控制奖励数量、三大奖项完全对外籍人士开放、为克服疫情影响调整评审方式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此外,本年度的奖项呈现出激励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调成果应用年限、强化国际间科技合作三大特点。年度获奖项目平均研究时间是11.9年,其中研究时间在10-15年的项目数量最多,占比38.9%。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共授予来自22个国家的54位候选人和1个国际组织,再创历史新高。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右)

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左)颁奖。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从区域获奖情况来看,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获奖数量位居前列。

北京地区获奖总数64项,占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0.3%,稳居全国首位。上海获奖总数48项,且首次同时摘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最高等级奖项。江苏省共有39项通用项目和1名人选获得国际科技合作奖。浙江省共有38项科技成果获奖。广东省共有36个通用项目获奖,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斩获全国唯一创新团队奖。

从获奖主体来看,高校、院所和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各展所长、协同创新。

高校、院所创新成果丰硕。2020年,高校(含附属医院)作为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或第一完成单位获奖165项,占授奖项目总数的62.5%;作为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或主要完成单位获奖212项,占授奖项目总数的80.3%。其中,从高校获奖总数量来看,浙江大学共获奖项11项,排名第一。上海交通大学获得7个奖项,排名第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各获得6个奖项,并列排名第三。

企业创新百花齐放。据统计,2020年有93家上市公司(或旗下公司、研究院)参与奖项评选。近日,A股市场上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获奖喜讯。比如: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西安西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研发的项目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还有6家上市公司(子公司)获得二等奖。

此外,新三板挂牌公司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单从企业个体获奖情况看,获奖最多、且份量最重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获奖11项,位居军工集团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同行业上市公司联手攻关,如蒙牛、光明、伊利几大乳业公司联合攻克的关键技术,以及纸业三巨头晨鸣、太阳、华泰共同研究的产业化项目,均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

需要指出的是,由国有企业主导或参与的奖项总数占已公开奖项总数的53.5%,说明国企、上市公司等仍是科研创新的主力军,也体现出龙头企业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数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202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

从1999年至今,35位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都是一辈子扎根在自己研究的专业。事实证明,科技创新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只有潜心研究,善于坐冷板凳,才能取得原创突破和重大成果。我们年轻一代包括我们的教育,都要培养具有爱国情怀、报效国家和民族的科学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