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学术

学术交流与智库建设协同创新的机制和对策研究

摘要:推动学术交流与智库建设协同创新、促进学术交流向智库转化是科技社团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研判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国内外科技社团学术交流和智库建设的性质特点和现状趋势,分析提出了科技社团学术交流与智库的关系及主要问题,综合提出了促进科技社团学术交流与智库建设协同创新的方法机制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社团;智库建设;协同创新;方法机制;对策建议

学术交流与智库建设的特点


科技社团是专家学者进行理论研究、专题研究、科研创新等各种研究内容的思想观点互动的活动组织,科技社团学术交流是基于科技社团这一重要组织载体建立的重要活动形式,对推动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有巨大的影响力。学术交流形式一般包括学术会议、协作攻关、科技咨询等集会交流形式和学术报刊、互联网络等媒体交流形式。科技社团学术交流呈现出以下趋势:交流日益频繁,学术活动高端化;学术环境向好,组织管理创新化;学科多元交叉,学术交流平台化;学术论文质量提高、交流成果精品化。

我国智库涵盖党政型、社科院型、高校型和社会型四种智库类型。党政型和社科院型智库一般统称为官方智库。智库建设趋势表现为:智库形态多元化,融入全球化浪潮;研究方式专业化,主动掌握话语权;智库管理体系完善化,满足内生动力机制;决策参与全程化,智库品牌影响增强。


学术交流与智库建设的问题

2.1 科技社团学术交流与智库建设的关系机理

从高端引领、平台链接、中介调节、协同互促、开放合作等方面,系统分析科技社团学术交流与智库建设的高端引领、平台链接、中介调节、协同互促、开放合作关系,研究发挥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等各科技社团的优势,研究建设高端智库,促进学术交流开放性、可持续和常态化的关系作用机理。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智库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科技社团学术交流和智库有合作共赢、相互依存的关系。构建科技社团学术交流和智库建设协同机制是大势所趋。当前,应发挥好科技社团学术交流的功能,促进智库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二者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进一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

2.2 科技社团学术交流与智库建设的主要问题

根据资料查阅和专家研讨分析,科技社团学术交流与智库建设之间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协同创新动力、创新制度环境、组织运作机制和专业人才团队等方面,需要准确把握科技社团建设高端智库的需求特征,促进学术交流向智库可持续和常态化发展。

协同创新动力较弱。受科技社团学术交流供需不匹配的影响,学术交流活动数量和质量差异性较大,导致科技人员缺乏参与学术交流的强烈愿望和积极性,即使参与了也会存在学术交流会议主题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学术期刊内容存在重复性和单一性,直接导致了学术交流内外动力不足。同时,由于科技社团内部管理动力激励策略较少,导致智库决策咨询的竞争意识较弱、方式单一、程度有限,限制了学术交流向智库建设转化的协同创新力。

制度环境存在障碍。受先天基因的影响,大部分学会和智库的目标导向、管理体制都遵从于转型之前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高校等管理模式,以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为主,在研究内容、研究方式、资金来源、咨政渠道等方面相对雷同,缺乏明显的差异和特色。同时,政府统一规定的经费使用、人事管理、成果评价等内部管理制度,冗长的内部流程与部门协调的科层制管理模式,限制了学会学术交流与智库制度灵活发挥的空间和自主权,阻碍了创新制度环境的生长。

创新机制不够完善。受挂靠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大多数科技社团学术交流活动的人财物各项支出都要服从于挂靠单位,运行管理制度不够灵活,人事薪资分隔制度和激励机制不够有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交流的开放性和独立性。科技社团的资金筹集、激励分配、成果评价与转化应用的机制还不够顺畅,尤其是成果评价机制,缺乏以高质量创新和价值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办法体系,导致学术交流成果转化通道偏少、效率较低。

专业人才团队缺乏。由于我国各级学会大多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缺乏对各种资源有机整合的联系协调机制,致使智库专家群体无法形成联动效益。另外,学会智库人才专业性较强,各类人才比例失衡,缺乏有社会实践经验和学科交叉背景的人才,创新性的发现、研究并解决问题且建言献策的人才偏少,老中青人才结构出现断层,人才培养体系的可持续性有待提升。


学术交流与智库建设协同创新的机制


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协同论等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考察研修、专家咨询、头脑风暴、动态评估、宣传推介等多种综合方法,加强科技社团学术交流与智库建设的理念协调、创新协调、业务协调、网络协调、组织协调和机制协调。从学术交流与智库协调建设的目的性、落地性、推广性等方面,指导建设高端智库,不断提升科技社团学术交流开放性、可持续和常态化的效果。

科技社团学术交流与智库建设的协同创新机制内涵比较丰富,主要表现在学术交流向智库建设升级和演化的过程中,需要围绕协同聚合、分配激励、资源配置、信息共享和政策引导等方面,建立合理有序的多方协同创新机制。

3.1 协同聚合机制

科技社团学术交流与智库建设的协同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目标协同,依靠智库建设解决学术交流难以应对和解决的综合性、复杂性问题,推动科技社团为国家战略和政策决策服务。二是管理协同,对学术交流和智库发展事项予以组织协调和协作分工,为智库建设提供合理化建议,提升学术交流管理的有效性。三是效率协同,应发挥智库开放性、松散性、非营利性优势,优化整合官、学、产、媒、融的资源,不断提升学术交流成果的转化效率和影响力。

3.2 分配激励机制

一是高级人力资源流动的激励机制。科技社团专家委员会委员具有长期在一线工作形成的宝贵经验转化为政策咨询,能够提升智库咨政建言水平;同时,科技社团智库专家也可在适当的机制下参与到参政议政和政府决策系统,从而有助于科技社团智库吸收具有远大抱负和参政能力的社会精英,在智库的工作实践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二是智库成果转化的利益分配激励机制。对科技社团学术交流和智库建设的主体,除了从税收上对收入进行明确激励外,政府应当形成购买智库社会服务的稳定机制,并应通过税收激励鼓励企业与其他社会资金支持智库发展。三是功勋荣誉与发展机会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功勋荣誉制度的激励导向作用,宣传优秀个人和集体的卓越事迹,可勉励先进的科技社团智库及工作者,提升新型智库建设发展的感召力。

3.3 资源配置机制

科技社团学术交流与智库建设的整合型资源配置机制的优势在于突破体制的阻碍,汇聚各领域众多高水平专家资源,集中优势资源攻关重大关键“卡脖子”难题,有效发挥高端智库的协整力和影响力,促成“1+1 > 2”的聚集效应,提升政策落实的成效。因此,要围绕新型智库体系的使命愿景,优化科技社团资源配置机制,聚集整合不同领域的专家、平台、信息、政策等资源,打造跨学科交叉领域的决策咨询服务网络,拓宽并上移决策咨询渠道,加快学术交流成果转化。

3.4 信息共享机制

梳理科技社团所属理事会、专家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学会管理工作的相关资源渠道,以及广大会员等优势资源,建立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学科前沿和技术动态,举办高水平、高质量、高价值交流活动,推广应用前瞻实用技术成果,推进学术交流与智库建设的方法工具创新、管理服务创新和技术手段创新,构建沟通顺畅、供需匹配和良性互动的机制,实现全方位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成果共享。

3.5 政策引导机制

科技社团学术交流和智库建设的良性关系需要以服务于政策制定和实施为主线,面向国家战略和地方执政的主战场,立足基层调查研究的现实问题,提高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政策实施的操作性和可行性,提高政策调优的及时性和效率性,提出科学解决重大社会经济和科学问题的方式方法,拓宽决策咨询成果应用渠道和开放通道,多维度推动学术交流成果和智库服务成果进入决策层。


学术交流与智库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4.1 推动官方学会和民间智库协同发展

以中国科协所属的官方协会为主要依托,围绕科技与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主线,创新学术交流和智库建设的机制与组织,引动催生一批民营智库,形成国有学会和民营智库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同时,注重建立学术交流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学会与学会之间的横向交流,联合申报学术交流课题,共同开展高端智库咨询服务项目。

4.2 设立试点优化学会学术交流的组织结构

针对科技社团学术交流和高端智库建设的协同创新需求,围绕学会主打业务领域传承创新发展和品牌的需求,按照互联网时代“平台型组织”和“敏捷型组织”的模式,选择中国科协重点学会进行试点(人工智能、食品营养、国土经济),不断优化理事会、秘书处、智库建设的组织结构,持续提升学会学术交流和高端智库建设的协同创新动力。

4.3 深化产学研合作扩展学会的人才队伍

依托大学、科教机构和科研院所,针对学会重点业务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学会学术交流和智库研究型人才的后续储备;积极引进具有国际视野且与研究岗位相吻合的国内外高端人才,着力培养提拔本土化且具有创新思维、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搭建公平、有序、公正的人才孵化平台,促进人才有序流动,激发智库创新活力;加强高端智库专家与中青年人才的互动交流,提高学会高端智库建言献策人才的接续性和咨询的连续性。

4.4 动态监测评价高端智库咨询服务效果

中国科协层面主导设立专项基金,对高端智库专家形成的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一经被地方政府、国家部委和国家决策层采纳,除了给予相应的高端智库专家团队奖励以外,还应对评价优秀的智库适时给予项目或基金奖励。

4.5 构建学会学术交流和智库建设工作方法体系

针对本课题研究提出的相关问题,由中国科协组织开展调查问卷、调研分析,建议由课题研究单位对学术开展学术交流和智库建设的工作,围绕现状、模式、路径、机制提供统一的梳理模板,中国科协组织重点试点学会(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所有学会)提交专项素材,形成专题研究报告,联合参与的学会共同提升,共同设计路径系统、结构系统、逻辑系统,最终形成一套高端智库建设和学术交流的工作方法、组织方法、领导方法。 

      责编/马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