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成果

凯达带动“马铃薯致富”成扶贫范例

自北京向西350公里,就是“中国马铃薯之都”——乌兰察布。2015年,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达)的总经理刘长安来到了这里,随之而来的,还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六年过去,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凯达入驻马铃薯之都


2015年,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刘长安报名参加了由京蒙对口帮扶挂职干部团队组织的“京蒙合作项目对接会”,此时的察哈尔右翼前旗还是我国的国家级贫困旗县。

他平均每个月要去两三次,成了这里的常客,手把手做示范,带着乡亲们用科学的方法种植马铃薯。在帮助销售内蒙古乌兰察布马铃薯时,刘长安发现,乌兰察布平均每年马铃薯种植面积400万亩以上,当地自然条件好,所产马铃薯品质优良,但种植方式还是以个体种植为主,规模化种植比较缺乏,农业设施欠缺,大部分仍是靠天吃饭,而且缺乏营销手段。此时,刘长安就萌发了在乌兰察布建厂的初步想法。

“我是农民的儿子,只想为农民做点事。”刘长安出身农村家庭,看到荒凉的察哈尔,看着在田间辛苦劳作却无法摆脱贫困的农民,他决心要在这里有所作为。

2015年,在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的帮助和支持下,凯达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政府签订了投资建厂协议,实施“京蒙合作精准扶贫乌兰察布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建设京蒙合作马铃薯科技示范园。刘长安告诉记者,这项投资有三个特点:一是这是真正京蒙合作的“产品”,这次投资是北京到内蒙古的挂职干部牵线搭桥促成的;二是这次投资是真正地将“中东部的技术带到西部去”,并且与当地的优势相结合;第三是此次精准扶贫涉及面大、带动农户多,凯达将与农户采取订单种植的方式,保证当地农户可以有稳定的收入,真正带领这里的农民脱离贫困。

2016年,刘长安投资5亿元,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正式落户乌兰察布。


马铃薯带来财富,拆掉了“贫困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激励农民们种好马铃薯,刘长安有他自己的小妙招。凯达从农户那里收购马铃薯时,检测不符合标准的一概不予收购,这对当地绿色有机种植马铃薯也形成倒逼机制,如在种植操作流程中规范化,减少农药使用。从源头助力,促进当地在种植标准上提升一大截。

如今,这里不仅有好的马铃薯种植技术,还有先进的深加工产业链,大大提升了马铃薯的市场价值。“我们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低温加工生产的马铃薯有两项显著特点:保存了比较多的营养成分;比起高温油炸,大大降低丙烯酰胺含量,避免产生致癌物的风险。”刘长安说。

据了解,凯达在乌兰察布建设大型项目之初,通过综合考察评估,选择了荷兰陶朗集团马铃薯蒸汽去皮和光学分选技术方案,利用先进的光学技术对整薯和薯条薯丁薯片等各种薯制品,基于尺寸、颜色、腐烂、物质结构等进行检测和高精度的分选分级;去皮损失控制在6%以内甚至低至约4%去皮损失率,出成率大大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薯制品采用真空低温油浴技术,经过洗涤、护色、杀青、冷冻、浸渍、真空低温油浴脱水等十二道工序加工而成,保证健康和营养元素不流失,备受消费者欢迎。

在刘长安和公司员工的刻苦钻研下,凯达共取得了40多项农业科研成果,全部应用于乌兰察布马铃薯产品全产业链上。目前,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马铃薯6万吨,年产值6.4亿元,薯条等产品不仅销往国内,还远销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成为京蒙科技协作脱贫的重要成果之一。

2020年2月,乌兰察布市所有国贫旗(县)全部脱贫摘帽,刘长安的目标实现了。


马铃薯博物馆落户乌兰察布


“从落户乌兰察布建马铃薯国际一流生产线的同时,我们就开始谋划以北京标准在乌兰察布建设一个与中国薯都相匹配的国家级马铃薯博物馆。”刘长安决定用建立博物馆的方式帮助乌兰察布打造“中国薯都”的品牌文化,提升乌兰察布马铃薯知名度、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从而推动相关产业大发展。

2016年,凯达公司在察哈尔右翼前旗京蒙产业园投资建设的“中国薯都马铃薯博物馆”建成试运营。这是一座汇集了马铃薯起源、历史、发展、文化的专业博物馆,进一步提升了“马铃薯经济”。

博物馆通过回溯马铃薯堪称传奇的历史文化故事,引出乌兰察布市在马铃薯产业方面的倾力投入和广阔未来,侧重点在于薯都薯文化的展示和介绍。展馆分为两层,一层首先是将马铃薯的历史轨迹与故事性、趣味性、科技感、互动性相结合,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副色彩斑斓,充满沉浸感的传奇画卷,着重讲述马铃薯在乌兰察布安家壮大,产业规模化发展,成就“中国薯都”美名的故事;二层由“代理馆长”、智能语音讲解机器人“优友”带领大家参观。体感互动、知识问答、VR实验室……各类新兴的展览技术都呈现在了博物馆中,将单纯的文史类博物馆变为了更具参与性和知识性的综合型博物馆,游客不仅可以与馆区设置进行很好地互动,还可以在马铃薯主题餐厅制作“美食”,在虚拟驾驶器上进行“收获马铃薯”游戏等等。

2021年2月25日,刘长安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受到表彰。他带领凯达帮助察哈尔脱贫的成果,成为了京蒙科技扶贫协作的优秀案例,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乌兰察布,让普通的小土豆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户脱贫致富的“黄金豆”,让边疆的农民过上了更加富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