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成果

太极智慧:以“新基建”驱动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太极智慧承建的天津中新生态城智慧城市项目运行管理中心

当前,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各国驱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新常态,依旧面临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与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历史交汇期,亟需发挥“新基建”带动性强、智慧城市建设覆盖面广的优势,紧跟时代潮流,以“新基建”为驱动,开展以城市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为目标的智慧城市建设,夯实新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石。


疫情之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热点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正处于新旧治理模式交替、城镇人口快速上升、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阶段,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建设智慧城市成为地方政府的一致选择。人脸识别、智能斑马线、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助力城市实现升级,正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刚刚过去的2020年,“新基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智慧城市再次成为两会热议话题。在众多代表委员的提案中,如何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成为焦点。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智慧城市建设面临重大考验。一方面,健康码、防疫地图、政务服务“网上办”等功能的推出为复工复产提供了便捷;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基层社区的很多防控措施仍然依赖于人力,智慧城市并不“智慧”也引发人们的反思。

后疫情时代,如何借助“新基建”的东风,加速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城市管理能力,推动大数据资源中心、智慧交通、智慧市政建设……补足智慧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薄弱、“数据孤岛”等现实短板,依旧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太极智慧,用智慧点亮城市未来

作为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肩负着实现国防现代化、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的职责使命。新时代,中国电科积极对接国家战略,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布局智慧城市建设。凭借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先进的发展理念,在智慧城市领域迅速成为具备“总包商”实力的企业,既有能力进行规划建设,还能够提供城市持续运营增值服务。

太极智慧承建的大连金普新区数字城市——无人驾驶项目运行现场

太极智慧承建的大连金普新区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作为中国电科旗下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业务的重要平台,太极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极智慧”)立足数字经济时代智慧城市创新发展布局,针对智慧城市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数字化场景创新、数据增值服务,建立起了核心产品、能力体系,以延长智慧城市价值链、挖掘数据服务价值空间,始终致力于用智慧点亮城市未来。

太极智慧自成立以来,先后主导和参与了30余项智慧城市领域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包括《智慧城市 SOA标准应用指南》《智慧城市设备联接管理与服务平台技术要求》《设备联接管理平台》《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智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城市成熟度模型》等国家标准的拟制,新型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梳理和修订,以及《智慧城市发展白皮书》的起草等。

高起点意味着高水准。“深耕,必须要有深度;布局,决定着结局。”太极智慧总经理李存国如是说。从信息化、智能化到智慧化,一路走来,太极智慧对国家数字化建设发展的时代脉搏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先后举旗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强势发力“新基建”驱动下的智慧城市创新发展——

2009年,北京市率先启动“智慧北京”建设,太极智慧主创团队作为支撑单位,为“智慧北京”提供了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的全流程支撑。通过面向城市智能运行、市民数字生活、企业网络运营、政府整合服务、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智慧共用平台建设、应用与产业对接、发展环境创新八大领域实施行动计划,全面构建起以市民需求为中心、高效运行的政府整合服务体系,实现了首都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的全面跃升。

2015年,太极智慧率先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全力配合中国电科开展了深圳、福州、嘉兴三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助力试点城市形成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架构和标准体系、政务一朵云、城市大数据中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等一系列成果,全面提升了试点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使之成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新标杆。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合作的重大项目。2016年,太极智慧与生态城开启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并首次提出建设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的思路,以全面发挥其在城市建设、运营、社会治理、能源管理、资源统筹、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样板。2019年5月,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举办,生态城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成为迎接中外领导人和专家学者参访的展示基地。

2017年,上海市推出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并就此与中国电科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太极智慧作为中国电科旗下智慧城市建设的骨干力量,全面支撑了上海市新型城域物联专网的建设运营。该专网以“新基建”引领城市新发展为目标,融“物联、数联、众联”三位一体,通过海量的物联数据和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将城市运行状态实时串联。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引擎,健全城市事件智能发现、智能分析和智能处置机制,最终描绘出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宏伟蓝图。项目建成运行后,得到上海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2020年初,国家发改委首度发布“新基建”战略,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新基建”核心技术快速落地的最大场景。大连金普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全新起点,与太极智慧就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和产业创新等展开深度合作。

项目建设中,太极智慧采取“以块为先、条块结合”的原则,通过建设城市物联感知“新终端”,大规模人工智能计算和使能赋能新平台,构建起城市“感知一张网”,形成数据“资源一片湖”。与此同时,他们还创新探索围绕5G、4G、宽带光纤网、NB-IOT、Lora窄带网组成的“新网络”的示范应用;突破形成以数据为生产要素的数据运营新业态,构建融合创新的物联网产业新生态,建立起城市物联感知融合基础设施运营服务体系;面向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海洋、智慧社区等领域推动了多项创新服务落地,将金普新区打造成全国“新基建”驱动下智慧城市的建设范本和产业高地。

太极智慧运营团队部分成员

“新基建”,为智慧城市注入新动力

多年来,太极智慧聚焦智慧城市领域“战略咨询、技术总体、平台产品、运营服务、技术创新”五类业务。在智慧城市产品领域,针对各地城市大脑建设需求,太极智慧推出凌霄智联服务平台产品体系,以提升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着力点,利用深度学习、跨界融合等关键技术打造城市运行规则和算法引擎,使城市和社会运行可建模、可计算,打造基于新算法的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会治理服务体系。基于该产品,面向行业数字化场景应用需求,成功孵化了城市大脑、智慧消防、智慧防汛、智慧医疗等核心场景解决方案。

202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家和各地方“十四五规划”的陆续出台,从城市能力提升、精细治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在经历了疫情考验之后,如何让智慧城市更智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此,太极智慧技术总监张晓军认为,在“新基建”驱动下,智慧城市建设“万物互联”是基础,海量数据是关键,人工智能是引擎,数字化智能应用场景为抓手,创新发展是目标,并对未来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提出了4点建议:

首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现“万物互联”。推动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通过在全域铺设的各类传感器“神经元”,构建打造人、机、物“万物互联”网络,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无缝链接,打造全时、全域、全场景的城市感知体系能力;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落地,打造智慧出行平台“车城网”。

其次,推动数据融合流通,构建数据融合生态。通过城市信息交换模型,形成城市数据资源体系,解决各部门间信息交换欠缺、各类数据处于“孤岛状态”,难以重新组织和充分利用等问题,提供原始数据的采集、汇聚、存储、清洗服务,基于海量数据的数据建模服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算法服务,实现多源数据融合、资产管控平台化和数据服务可视化,实现“数据归心,心中有数”。

第三,以人工智能为引擎,加快构建“智慧社会”。以海量数据为基础,利用深度学习、跨界融合等关键技术拓展数据创新应用场景,形成海量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下的跨领域、跨行业创新应用,提升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智慧化成效,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挖掘数据价值空间,构建城市良性内循环。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标准规范,逐步形成数据资源共享和交易体系,制定数据资源归集、治理、共享、开放、应用、安全等管理办法和数据资产定价和交易模式,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数字产业发展,并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内循环体系构建。

“新型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作为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管理的智慧化运营是重要内容。”李存国表示,国家大力推进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了新动力。太极智慧将主动拥抱变化,不断拓展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场景,主动变革,在接续奋斗中加快推进智慧城市迭代升级,从而实现治理更现代、运行更智慧、发展更安全、人民更幸福,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融合共赢,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

本文已公开发表在《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 202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