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第一看点

二月科技资讯

QQ图片20170308172348.jpg

单一恒星TRAPPIST-1及围绕其运行的7颗系外行星

“葫芦娃”行星系被发现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月22日宣布,一个国际天文研究小组在宝瓶星座中发现了7颗围绕矮星TRAPPIST-1运转的行星,其中3颗已确定位于宜居带,很可能含有液态水。

由于这一系外行星系非常靠近太阳系(约39光年),天文学家认为,这个酷似太阳系的行星系,堪称迄今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地点。NASA预计于2018年发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届时我们将了解到更多。

 

颜宁等解析首个高分辨钠通道结构

1952年,英国科学家霍奇金和赫胥黎发现了“钠离子通道”(以下简称“钠通道”)。然而,两位科学家不曾想到,直到今天才弄明白钠通道的原子结构。

65年后,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研究组,用名为冷冻电镜的“照相机”,为钠通道拍下第一张“3D照片”。2月10日,照片登上《科学》杂志。该团队论文首次报道了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3.8Å分辨率的冷冻电镜结构,为理解其作用机制和相关疾病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我科学家发现肝脏代谢防治新成果

2月21日,国际顶级杂志《自然—医学》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天然免疫重要分子CFLAR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疾病进程中的关键负调控作用,深入阐明了其分子机制,对NASH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该研究是肝脏代谢性疾病研究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为深入理解NASH的发病机制提出了新的认识,为开发靶向治疗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潜龙一号”正式入驻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2月13日,“潜龙一号”6000米级AUV(无人无缆潜器)正式入驻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有望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和“海龙二号”无人有缆潜器共同开展深海资源调查活动。

“潜龙一号”以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为主要目的,可进行海底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海底流场、海洋环境参数等精细调查,为海洋科学研究及资源勘探开发提供必要科学依据,其作业深度、续航能力、作业精度等在同类装备中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QQ图片20170308172401.jpg

“天河一号”开启应用之旅

2月15日,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所在的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与天津市公安消防总队共同成立天津市智慧消防联合实验室。未来,该实验室将借助“天河一号”建火灾预警预报平台,开启超算应用之路。

据了解,通过双方全面合作和智慧消防联合实验室的启动,天津市公安消防总队将依托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在超级计算、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发挥资源和团队优势,共建面向城市区域消防大数据综合业务应用的高端信息技术支撑平台,提升天津消防的大数据应用服务能力。

 

全国首款警察机器人投入使用

2月17日,全国第一款“警察机器人”在郑州东高铁站正式投入使用。

这款警察机器人可全天候自主巡逻监控,利用视觉系统不借助任何人力控制进行自主行走,自主移动抓取人物脸部信息,进行面部识别,能有效协助民警抓捕逃犯。此外,还可与旅客互动解答疑问,并对环境温度进行探测,提前发现火灾等安全隐患。

 

我国首个P4实验室运行在即

P4实验室,即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专用于烈性传染病研究与利用的大型装置,是人类迄今为止能建造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

2月2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P4实验室获颁认可证书,将正式投入运行。这是我国首个P4实验室,投入使用后,将为我国提供一个完整、国际先进的生物安全体系,对增强我国应对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提升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等科研能力起到基础性、技术性的支撑作用。

 

纯正中国血统动车上线运营

2月25日,被称为“蓝海豚”和“金凤凰”的CRH-0207和CRH-0503两型号车型,采用重联方式首次上线运营。

这两款车型均为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样车,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和十项配套技术。未来,这两款车将成中国高铁“走出去”主力车型。

 QQ图片20170308172355.jpg

“蓝海豚”和“金凤凰”实现全球首次重联运行 

北斗导航进入米级定位时代

2月28日,汽车联网产品认证联盟推出我国自主研制的“米级快速定位北斗芯片”,导航精度从原来的10米提升到1~2米,标志着我国自主可控的北斗卫星导航即将进入米级定位时代。

此次推出的芯片能够实现车道级导航,提高驾车安全性,也便于政府道路服务和交通管理。从定位速度看,定位时间由30秒变为3秒,用户可在驾车过程中随时改变目的地,获得比手机更快的导航服务。

 QQ图片20170308172406.jpg

杨振宁(左)与姚期智(右) 

杨振宁姚期智正式转为中科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2月21日发布消息,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姚期智两位教授日前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按照新制定的程序和规则,杨振宁加入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姚期智加入中科院信息技术科学部。

这是中科院学部历史上首次有外籍院士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对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归国、提升我国科技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