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奥运百年

发展循环经济 践行科技奥运

无桩式浮码头无桩式浮码头


        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坐落于青岛市东部新区浮山湾畔北海船厂原址,毗邻五四广场和东海路,市内的著名风景点“燕岛秋潮”位于帆船中心内燕儿岛山的东南角。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和第13届残奥会帆船比赛将在这里举行。
        为了举办奥运会帆船比赛和打造“帆船之都”,青岛市政府把北海船厂整体搬迁到黄岛区的海西湾,并将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建成青岛市独具海上运动特色的建筑区域,充分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规划和设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占地面积约45公顷,其中场馆区30公顷,非场馆区15公顷。奥帆比赛所有必备设施全部位于场馆区,其中包括奥运分村、运动员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场馆媒体中心和后勤供给与保障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38000平方米,另外还有测量大厅,陆域停船区,下水坡道,主、次防波堤,奥运纪念墙等配套设施。
        目前完成投资27亿元,所有工程于2007年底完工。经过两次帆船测试赛的运行检验,完全满足了赛事的要求,被誉为世界一流的奥帆赛场馆。
        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后,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内的比赛设施将略作调整,以满足打造“帆船之都”和赛后开发、旅游的需要。

        科学设计,倡导发展循环经济

        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分别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和海域环境评价等报告,从废气、噪声、废水和固废处理等各个方面分析了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对环境的影响,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在建筑单体和环境景观的设计中,分设专门的场馆设计环保指南,确立节能原则,并在设计文件中形成绿色节能专篇。编制了工程环保指南和施工环保指南等文件,以指导工程建设中各项环保目标的实现。利用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试验对帆船中心的水工设施平面布置进行科学论证,对区域内水动力环境进行模拟检验,以减少工程建设对区域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太阳能路灯太阳能路灯


        以人为本,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过山隧道工程。根据国际帆联批准的交通方案,场馆内需要打通燕儿岛山并形成一条通道,因道路通过处的山体厚度不足20米,长度仅50米,通常做法是开山筑路。但考虑到燕儿岛山临近大海,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开山筑路对燕儿岛山绿化植被和自然风貌的破坏非常严重,且无法补救。为保护燕儿岛山的绿化植被和自然风貌,增加了约460万元工程投资,建成长度为47米的过山隧道。此隧道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效果,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及国际帆联的高度评价,也为青岛市生态保护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原有植被保护。燕儿岛山是帆船中心最独特的生态单元,山上生长有天然的黑松和法国梧桐,并形成了连续的遮盖空间。为保持和保护燕儿岛山的自然原生状态,在基地建设中严格禁止破坏山体的行为,同时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加强对现有植被的动态管理,及时清除病枝和老枝,补栽健康成体,保证了燕儿岛山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对北海船厂原有树木的保护,共移植树龄在30年以上的黑松等成树20余棵,充分体现了生态中的人文关怀。
        海洋保护。在燕儿岛山前护岸工程建设中,一方面对原有护岸进行功能性改造,同时避免破坏海岸带前的红礁石区,使“燕岛秋潮”这一景色得到了充分保护。在奥运纪念墙码头和次深防波堤码头规划建设中,设置了5个过水箱涵调节潮流,确保主港池的水流循环,从而使主港池不冲不淤。为满足帆船停泊要求,同时去除原北海船厂沉积物影响,共对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进行了三次清淤工程,总清淤面积约42万平方米,总清淤量约67万方。港池清淤工程大大提升了奥帆中心及周边的海水质量,对海域环境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海洋生态开始恢复,港池内的鱼类数量显著增加。

        勇于创新,积极应用高新技术

        海水源热泵技术。海水具有天然的自恢复能力和巨大的低位能蕴藏量,自平衡能力强,属于绿色、可再生能源。根据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建筑地理特点和使用功能要求,在媒体中心成功应用海水源热泵技术,设计建设了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通过利用温度相对稳定的海水作为冷热源,为媒体中心提供了制冷、供暖和生活热水所需冷热量,海水流量每小时最高可达300立方米,完全能够满足媒体中心的制冷或供热需求。据调查,这在全国已建成的公共建筑中尚属首家。媒体中心建筑面积为8138平方米,海水源技术系统建设投资576万元,较传统空调多投资约150万元。按目前试运行数据比较,海水源技术运行费用约16.8万元/年,传统技术运行费用约28.56万元/年,每年可收回投资约12万元,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太阳能技术利用。根据青岛地区的光源、光辐射特点,结合帆船中心建筑特点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充分考虑太阳能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将国际上先进高效的太阳能技术与区域市政热力管相结合,将板式集热器分别与弧形屋面、平面屋顶相结合,运用可靠的控制系统,在后勤保障中心和运动员中心设计应用了两套太阳能系统。后勤保障中心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采用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使用集热器面积638平方米,成功实现了夏季制冷、冬季采暖和全年提供生活热水,系统预计每年可节电47.3万度。运动员中心建筑面积16613平方米,使用集热器面积666平米,利用太阳能为其所拥有的300平方米游泳池和洗浴提供热水,预计节电每年44万度。同时,由于集热器为后勤保障中心屋顶提供了阴凉,也减少了对制冷量的需求。两套太阳能系统建设投资约1100万元,一年节电约90万度,按每度电0.78元计,一年可节省70万元,15年即可收回投资。这在全国也属于领先位置。
        无桩式浮码头工程。引进瑞典技术国内生产商品混凝土浮码头,节约投资5000万元。引进拉簧技术代替桩基,拉簧下面与一个商品混凝土锚块相连,来控制浮码头的高低,能使浮码头在4.5米潮差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半米高的干舷高度。浮桥采用高性能商品混凝土,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年限。这种无桩式浮码头整体美观,占用海域面积小,同时所有浮码头设施、设备全部改为国产,降低了工程投资,提高了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太阳能景观灯和风能路灯。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内建设安装了太阳能景观灯168盏,每盏可供35瓦钠灯每天照明8小时,每年节电17000度。在风能资源丰富、独特的主防波堤建设安装了41盏风能灯,每盏灯14000元,总投资574000元,每盏可供55瓦钠灯每天照明8小时,每年节电6570度。
        建筑节能技术。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四个建筑单体(运动员中心、媒体中心、后勤保障中心、青岛奥运村)应用了先进的外围护结构保温技术,使用高性能的外墙保温、屋面保温材料,提高了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使建筑单体达到了50%的建筑节能标准要求。
        主防波堤建设。合理利用主防波堤的有效空间及岸线,将防波堤的挡浪墙设计成台阶式,既可防浪又可作为观众看台,并节约投资200万元;充分利用挡浪墙下的空间获得了78间5500平米的房子。防波堤内侧设计成直立岸壁获得了负8米码头岸线400米。
        奥帆赛场馆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既满足比赛的要求,又使其后续充分利用。2008年奥帆赛结束后,奥帆中心将成为普及推广帆船、帆板运动为基础的海上运动中心,除承办国内外帆船赛事之外,还将接待各路游客,成为集帆船运动、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水上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