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热点聚焦

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级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汝民


        2008年3月17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汝民先生。在不长的时间里,他侃侃而谈,回顾了天津港的发展历程,对未来蓝图进行了描绘。他对天津港所流露出的深情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记者:请问于总在这次两会上有没有提案,是关于什么方面的?
        于汝民:我这次的提案是关于滨海新区的。首先,滨海新区是一个综合试验区,是继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之后,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一个新的发展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极。国家设立滨海新区的目的,主要是借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来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力,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国家的一个战略,我们是按照国家的部署来进行的。
        记者:滨海新区如此重要,请介绍一下建设发展的过程?
        于汝民:滨海新区的建设比较早。从1994年开始设立到2002年,主要发展为三个功能区和一个城区。因为国家没有明确政策,当时的发展在有些方面受到阻碍。2005年6月,温总理考察了新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十六届五中全会深入研究了这一新区的发展战略。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对滨海新区的定位、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说,滨海新区正是在国家的领导下,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记者:滨海新区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
        于汝民:目前发展顺利。第一,天津滨海新区的定位就是它的名牌。按照国务院2006年20号文件的定位,滨海新区是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是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是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是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自从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了全国的发展战略,天津首先对滨海新区的产业进行了布局,现在分成8个功能区,比如说海港、空港、石化工业区、现代制造业区等等。
        第二,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加强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加强区域通向外界的交通建设,比如说滨海新区通往北京的第二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等;再次,就是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张高丽书记提出凡是天津以外的,无论外资内资,只要是好项目都要敞开大门,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国家的大型项目比如说大飞机空客A320、大推力火箭、造船基地等大项目都落户到了滨海新区。
        第三,在生态方面,新区的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比如说中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共同建设的中新生态城也落户到了滨海新区,在生态建设方面将走在全国的前列。同时,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面、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滨海新区现在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气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新城区。
        记者: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于汝民:在这方面,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就是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孵化器,比如软件园、创意产业园等,目前发展情况良好。在滨海新区的发展定位中,或者说滨海新区的希望,就是十七大提出的建设新的经济特区的定位。对于企业,要加大改革力度,滨海新区的建设,就是要在自主创新方面起到推动作用。



        记者:请问于总,天津港的国际化战略是什么?
        于汝民:天津港的国际化战略有几层含义,第一,是要建立一个国际化的运作平台,要逐步适应国际惯例,与世界接轨;第二,是投资来源的国际化,对外开放,吸引投资,以资本为纽带结盟,吸引人才,进入国际物流网络,开拓国际市场;第三,在实力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对外投资,成为香港、新加坡这样的港口投资商。
        记者:请您谈一下天津港与国际的差距在哪里?
        于汝民:首先天津港在吞吐量上是靠前的,国际上排第六,国内排第四,技术装备方面也是最好的。与国际的差距,我想主要在于一是港口经济区的概念,就是国际上的成功港口都是一个综合经济区,而不仅是港口,国内在这方面还不是很完善。滨海新区的建设,就是要在这方面努力改变现状;第二是西方发达港口都配有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或者叫做物流网,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港口拉动经济发展的效应;第三,是在人才方面,我们还是十分缺乏人才,急需人才,尤其是专业人才。
        我们在2003年制定了一个天津港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就是要把天津港在规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方面推到世界一流的水平上。我们认为实施这个战略的关键在于人才,因为我们制定了一个人才发展战略,包括人才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等方面的内容。在人才的引进方面我们在2010年前要引进10名博士生,100名研究生,1000名本科生。我们对于中层的经营管理人员制定了计划定期进行培训,国内我们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有合作协议,我们定期派干部进行培训。另外,我们和新加坡的国立大学、荷兰航海大学都有培训合作计划。同时我们对引进的人才也有一套激励模式,对博士生每月还有额外的1200块钱津贴。最重要的是我们搭建了一个创业平台,在用人方面完全看业绩,有业绩的人无论以前从事什么岗位,都会得到提拔和重用,我们打破了以前的“干部岗”和“工人岗”,现在叫做“操作岗”和“管理岗”,都采取聘用机制。全国劳模孔祥瑞就是我们技术工人当中的先进典型。
        到2010年前,我们将选拔10名集团级后备干部,200名处级后备干部,1000名科级干部,这些人进入后备干部队伍后就要定期参加培训。同时我们要树立10名孔祥瑞式的先进人物,100名孔祥瑞式的岗位明星和1000名孔祥瑞式的技术骨干。
        记者:今后天津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于汝民:天津港发展的方向,是到2020年,吞吐量达到6亿吨,2009年先达到4亿吨。另外,在产业发展方面,今后要发展四大产业,码头装卸业只是其中一个;第二是国际物流,要加入国际物流网络;第三是港口地产业,在东疆港区有30平方公里,在南疆港区有13平方公里,在临港产业区有120平方公里的地产开发,形成具有特色的港口地产经济;第四是综合配套服务产业,包括燃料、水、电等产业。
        天津港是滨海新区非常重要的功能区,天津港近几年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天津港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我认为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进一步促进天津港发展,刚才我介绍了国家对滨海新区的定位: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宜居生态型新城区。我觉得这几项定位和天津港都息息相关。
        首先港口肯定是一个对外开放的门户,从我国对外开放以来天津港一直作为首都的对外开放门户,华北和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
        另外是滨海新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天津港应发挥核心载体作用。如果没有国际港口,就不能称为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间大规模物流有95%靠海运来完成,因为海运运量大、运输成本低,现在的国际大型港口都是物流中心。因此,天津港应该是滨海新区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载体。
        从现代制造业方面来看,天津港应该对先进制造业起到基础支持作用,天津要发展石化工业,就需要有大量原油进口,港口就要提供基础设施,货物出口也需要这种设施,现代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也都需要港口的支持,所以我们要对滨海新区的产业发展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我们还要成为滨海新区建设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的示范区,以上这些是我们在滨海新区发展中应该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