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科技动态

北京青少年科博会扫描

        2007年8月2日,以“科技畅想奥运,创新成就未来”为主题的北京青少年科技博览会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博览会共设置了“奇思妙想、快乐生活”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展区,少年科学院展区等二十个主题展示区域。不仅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快乐科普园”,更让参观者看到了祖国明天的希望。


        人工鸟巢箱探测仪

        在“奇思妙想、快乐生活”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展区,一个连接在电脑上的“眼镜蛇”引起了大家的兴趣,长长的身子上长着一个大脑袋,凡是它看过的地方,都在电脑屏幕上一一显示了出来,更令人感到神奇的是,这个“眼镜蛇”可以通过红外温度检测设备捕捉动物身体散发出来的红外辐射。
        经过这个仪器的小作者、北京第65中学的学生穆得阳解释,记者得知,原来,这是一台人工鸟巢箱探测仪。穆得阳告诉记者,这台仪器会利用热释检测的办法判断鸟巢箱内是否有恒温动物,他利用这台自己研制的小仪器准确检测到了八达岭地区悬挂的人工鸟巢箱的入住率和使用率。对于红外探测仪来说,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测试人工鸟巢内鸟离巢后的体温残留信息,这对于判断鸟的即时入住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这个探测仪可以避免直接进入巢箱观测对野生鸟类生活的干扰,也防止了直接接触鸟类引发的一些意外危险。


        仿蚯蚓结构的狭道机器人

        在展会上,一组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律晔同学设计的机器人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它的外形如同几把前后相连的伞。据介绍,这种仿蚯蚓运动结构的狭道机器人,它由若干个伞状结构的重复单元组成,其结构特点为总长缩短时外径增大,总长增大时外径减小。所以最少三个单元就可以实现运动。这种机器人的运动特点是:当处于定位模式时,所有环节都能够提供对狭道外壁的抓持,所以能够提供比其他狭道机器人更大的承受能力以及稳定性。此外,该机构具备微型化的潜力,可应用于管道工作、侦察、医学工程等领域。


        趋肤效应演示仪

        在青少年科博会上,记者看到一个结构简单的物理仪器,经介绍得知,它是处于实验阶段的最新趋肤效应演示仪。目前教学中所使用的仪器在现象上是可以证实趋肤效应的存在的,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某些纰漏,而科博会上所展示的这台趋肤效应演示仪以全新思路直接测量中心电流和表面电流,观察不同频率下的电流分配规律,从而更为精确地演示趋肤效应。这个仪器的发明者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研究的,据他介绍,实验了许多次,仪器需要进一步完善。
  
        北京科技大学作品展

        青少年科博会上,北京科技大学所展示的作品可以用“高”、“精”、“数字化”来概括。其中数字精密压力表是利用温度补偿技术和非线性修正技术来提高压力测量和温度测量的准确度。与之相关的智能数字压力校验仪主要用于校验压力变送器、压力开关、精密压力表等精密压力的测量。此外又可以校验热工二次仪表。而高精度超声波传感器也让与会者赞叹不已,外形简单小巧,信号处理可靠,可以实现7cm到37cm精确测量,四位数码管实时显示测量距离。最后一件作品是MSP430控制器,它的使用可以使MSP430芯片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贝壳”状的科达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建筑作品“科达中心”,带给人们的又是另一种感觉。
        张颍辉等同学的这件作品,采取了“创新而不造作,美观而不奢华,朴素而不庸俗”的设计风格,以“独立”、“共享”、“和谐”为创作理念,通过建筑自身的自然外形和曲线,达到了与周围建筑和环境的协调,并将建筑与科学完美结合。科达中心的建筑外形取材于一种特殊贝壳的轮廓,音喻“北科”,设计充分考虑了“节能”与“环保”的要求。选用通风式幕墙时,主要是利用换气层的“温室效应”来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失,从而达到节能效果。而作为一个综合性大楼,“实用性”要求其自身必须有比较完备的功能,包括办公、宾馆、餐饮、商场等经营活动,尽可能地充分合理利用建筑内部的空间,实现其商业价值。


        振翅欲飞的“鸢”

        “俯视桥梁,仿佛看见一只振翅欲飞的栗鸢,它象征着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和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也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格言。”在大学生作品展区,北京科技大学“鸢”建筑设计小组组长苏钟琴向记者解释道。
        “鸢”是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跨人工渠桥梁设计参赛作品之一。设计者根据公园整体风格和背景,从遨游于天地间的栗鸢中得到设计灵感,用两片竖立的主拱和两片斜拱两两组合,设计出斜靠式拱桥——“鸢”。
        由于是一座景观桥梁,鸢的外形新颖,富有曲线美与力度感。设计采用一孔计算跨径为40m的中承式钢筋混凝土斜靠式拱桥,桥全长60m(包括引桥)。桥上设置了观景台以及直达观景台的行人专用通道,并特别配备了残疾人通道。
        “鸢”的设计综合了各种人文、地理因素,尽量实现安全、经济、美观与功能的有机结合。此设计获“北京市第六届结构设计大赛桥梁组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