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封面故事

激情与梦想


多少岁月飞流,
多少星光不在,
我们的梦依然不改;
田园的幽静,
心头的浪漫,
一个永远不变的情感,
缠绵在你我之间。
吉利啊,汽车,
都是因为你,
我们并肩战斗,
环球远征;
带着我们的光荣与梦想,
在雪山上攀登,
在风雨中前行!
        —— 李书福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科学更重要。”李书福就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汽车天才。这两个因素是驱使他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有人预计,李书福的身家已经升到大陆富豪第25位,他一手打造的吉利汽车已经成为民族自主品牌的标志,正在实现走向世界的梦想。而当初他不过是一个120元创业起家、在冰箱行业赚到第一桶金、在海南地产热中摔过跟头的年轻人。他的几次起起落落集中体现了浙商两种突出的精神气质:面对机会总是独具慧眼,敢为天下先;认准的事决不放弃,对失败无所畏惧。 
        吉利能取得今天的成功,来源于创新的精神,最主要的是大胆的决策机制和创新机制。如果没有像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和他领导下的吉利人那样的一大批中国汽车人,没有他们对生产经济型轿车的那种执著,那么对于中国普通家庭来说,汽车消费也许会推迟十几年,也不可能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立于世界品牌之林的奢望。


李书福青年时骑自行车照片李书福青年时骑自行车照片

  
        英雄出少年

        1963年,李书福出生在浙江台州路桥区李家村一个农民家庭。台州交通闭塞,三面环山,一面朝海,但却是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江浙浓厚的商业氛围和家庭商业文化的浸染,让他展示了超越一般人的商业才华。虽然李书福的父亲曾经担任农村生产队长,但是对于做生意却有着敏锐的直觉,这深刻地影响了李书福和他的兄弟姐妹。
        李书福说:“我是在浙江台州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长大的。第一不怕苦,第二不怕穷,第三当然更喜欢致富了!”他敢闯敢拼,豁得出去。他最早算得上做生意,应该是1982年的照相生意。他说:“当时就是父亲给了120元。”那年,李书福19岁,高中毕业。“刚开始根本不是照相馆,就是买了个小相机,骑个破自行车满街给人照相。”李书福的照相生意做得不错,半年后赚到1000元,他正式开起了照相馆。
        一年以后,李书福迈出办企业的第一步。李书福经常买一些零件自己组装照相机。喜欢鼓捣的李书福,在洗相片的过程中发现,用一种药水浸泡,可以把废弃物中的金银分离出来。李书福开始把分离提取出来的金银背到杭州出售。后来干脆关了照相馆,专门做这个买卖。为这个项目,李书福投资了1万元。虽然这些钱大部分来自生意不错的照相馆,但李书福还是义无返顾地把照相馆关了门。“这个到现在别人还做不了。”李书福至今对这个生财之道感觉良好。
        1984年,年仅21岁的李书福与人合伙开了一家作坊式的小厂,替一些大冰箱厂加工小配件。当时冰箱市场的供不应求带动了制冷元件产业的发展。这个小厂从小配件一直做到一些核心部件。李书福看准了这一商机,请上海专家攻克了冰箱蒸发器的技术难关,逐渐成为浙江省首屈一指的制冷元件供应商,连上海、山东几家冰箱大厂都请他做配件。1986年,李书福逐渐向下游产业渗透,成立了北极花电冰箱厂,开始制造成品冰箱。当时由于刚经过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冰箱市场正呈饥渴状态。北极花冰箱在很多市场纷纷脱销,品牌逐渐得以建立,李书福也完成了最初的原始资本积累,拥有了数千万资本。
        然而,1989年,国家对电冰箱实行定点生产制度,民营的“北极花”不在国家定点生产之列。李书福老老实实地刹了车,关掉了冰箱厂,并把厂房和设备都送给了政府。
        在深圳学习期间,因为装修宿舍,李书福发现一种进口装修材料美铝曲板市场前景不错。随即返回浙江台州,联合兄弟开始重新创业,投资2000万,办了个装饰材料厂,生产这种材料。装修材料给李书福家族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当时每年进利数千万元,并带动了台州装潢材料行业的发展。


民营企业峰会李书福(中)领奖民营企业峰会李书福(中)领奖


        蒸蒸日上

        1993年,李书福去某大型国有摩托车企业参观考察,看见摩托车产销两旺的势头,就向该企业老总提出为他们做车轮钢圈配件。对方一听,笑道:“这种高技术含量的配件岂是你们民营厂能完成的,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去!”不信邪的李书福憋着一肚子气回到公司,大胆提出要自己制造摩托车整车。周围一片反对声。李书福决心已下,但他没有摩托车生产许可证,到处求情,到处碰壁。
        最后,他以数千万元的代价收购了浙江临海一家有生产权的国有邮政摩托车厂。此后,只用了7个月的时间,吉利就开发出中国同行一直没有解决的摩托车覆盖件模具,并率先研制成功四冲程踏板式发动机。接着又与行业老大嘉陵强强联合,生产“嘉吉”牌摩托车,不到一年又开发出中国第一辆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很快便替代了日本和台湾的同类摩托车,不仅一直占据国内踏板车销量龙头地位,还出口美国、意大利等32个国家和地区。1999年,吉利摩托车产销43万辆,实现产值15亿元,吉利集团也因此赢得了“踏板摩托车王国”的美誉。李书福敢想敢做、勇于创新的创业路子再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市场上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吉利汽车品牌求证大讲坛吉利汽车品牌求证大讲坛


        豪情万丈

        李书福最大的梦想是造轿车。多年来,他总是在琢磨:汽车业应该有更大的文章可做,而市场上还没有老百姓买得起的小轿车。1997年,在有了装修材料和摩托车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作为圆梦的坚强后盾之后,李书福决定杀入家用轿车领域。这在当时是一般民营企业家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再次招致包括一起创业的亲兄弟在内的所有人的反对。为了坚定大家的信心,李书福对他们说:“造汽车没有什么神秘的,无非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方向盘再加一个发动机。世界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技术,完全可以为我所用,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技术、买来零配件,请到人,设计出好的产品。我心已决,哪怕倾家荡产,头破血流,我也要干!”
        在得不到主管部门许可的情况下,李书福还是在临海市征地850亩,打着造摩托车的幌子,筹建吉利豪情汽车工业园区。之后,在四处碰壁的情况下,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李书福的梦想柳暗花明,某部下属的四川一家生产小客车的企业濒临倒闭,于是经过多方努力,吉利与之合作成功。对方以目录、生产权、部分设备等折价入股,吉利投资1400万元,成立四川吉利波音汽车制造公司。李书福终于拿到了小客车、面包车的生产权。
        1998年底,第一辆两厢“吉利豪情”车下线。李书福把“吉利豪情”的市场价定在4.79万元,成为当时中国最便宜的“电喷车”,其优越的性能价格比,得到了众多家庭购车者的关注,市场需求渐旺。2000年,李书福在宁波投资7亿多元,征地1000亩,建立吉利美日工业园,加上此前建立的临海基地两大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年产2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
        2002年,吉利开始了高速扩张,全年销售汽车4.78万辆。2002年年初,吉利汽车已经开始产生盈利。2003年,吉利又投资49.1亿元在台州路桥区建成一个新的汽车生产基地。更重要的是,吉利从这个关头开始了从家族企业向管理型企业转变的趋势。吉利向管理型企业转变的标志是职业管理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始逐步替代原有人员而进入公司的主要管理岗位。
        2004年是吉利汽车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年,上半年在其他车厂纷纷为大量库存发愁时,吉利却卖空了他们的库存,良好的销售成绩让许多跨国集团纷纷刮目相看。在当年车市出现低迷时,吉利没有困惑,更没有恐慌,而是借机充分进行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同时,重新审视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市场定位,使其更准确。
        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强大的科技实力确保了吉利汽车总是能够不断推陈出新。走过2004年后,李书福带领着吉利人又开始攀登新的高峰。

        “吉利旋风”

        2006年1月8日,一款银色吉利自由舰轿车在全球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车展之一的美国底特律车展上亮相。这是该车展举办98年来首次出现中国汽车,又一次打破了中国汽车在国际大规模车展中缺席的历史。 
        在车展上,吉利虽然低调亮相,还是引起了轰动。全球100多家媒体造访。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在吉利展台现场直播时告诉美国观众:“无论你们喜欢还是不喜欢,同意还是不同意,这就是汽车的未来。”《底特律自由报》的文章称:“成本低廉的吉利将成为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新对手!”新加坡《联合早报》撰文说:“首次进入美国车展的中国吉利汽车等亚洲汽车制造商,在不知不觉中引来关注的目光,美国汽车业者已经开始感到忧心忡忡。”
        美国通用汽车副总裁鲍柏·鲁兹也认为吉利将是通用汽车的另一劲敌,就如当初日本及韩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时不为人重视,最后却发展为美国汽车制造业者的劲敌一样。他说:“未来的几年内,中国肯定会成为另一个威胁,目前看不到这一威胁的就是傻瓜。”
        在参展期间,自由舰顺利通过了车型顶部碰撞试验。选择自由舰参展底特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自由舰体现了吉利几乎所有的科技研发水平。其中包括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自主研发的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动机,以及耗时三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车型。
        美国当地时间2006年1月10日,底特律车展组委会主席Rechard s. Genthe亲自为李书福颁发了特别奖银钻奖,以表彰他对世界汽车业所做出的贡献。这一年,李书福被美国《财富》(中文版)评选为2006年“年度中国商人”,被《福布斯》评选为2006年度风云人物。

        创新曙光

        从底特律回来之后,李书福参加了由中宣部、科技部联合组织的自主创新报告团。他的《以自主创新打造中国“国民车”》的演讲引起与会人士的强烈共鸣。李书福又一次发出豪言壮语:“吉利未来10年产销达到200万辆,其中140万辆卖到国外去。”当他用那句人们熟悉的名言“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结束演讲时,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这句话的背后有它坚实的依据,这就是吉利所取得的创新成果,更是吉利在16年的创新历程中所培育出来的企业全面的创新活力。
        吉利自主研发并投入生产的自动变速箱打破了国外权威“中国人造不出自动变速箱”的断言,自主研发并投入生产的电子助力转向器结束了纯靠国外进口的局面,自主研发并投入生产的4g18发动机跻身世界最先进的自然进气汽油发动机行列。李书福一再强调:“馅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自主创新虽然很艰难,但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唯一成功通道。我们吉利人认为,只有自主创新才能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形成顽强的企业生命力!”
        2006年3月3日下午,出席政协开幕式的全国政协委员李书福在人民大会堂提出《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氛围》等提案,格外受到舆论的注意。“自主创新的气氛浓了,大家的观念变了,这是十分可喜的一件事。”他预见,这样的氛围将越来越好,对自主创新有利的政策会逐步推出,“比如把国家科技创新基金的60%用于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我认为5年内就会实现。现在是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最佳时机。”他说:“中国的汽车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李书福充满激情的讲演,无疑给发展中的中国民营企业以极大的鼓舞,让他们看到了中国民族工业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曙光。


湖南湘潭产品下线(李书福与员工亲切交流)湖南湘潭产品下线(李书福与员工亲切交流)


        激情永驻 超越梦想

        李书福认为:“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也就是说主权经济,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面,如果连这个主权都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面,也就是国家整个经济的命脉是掌握在人家手里面,那么国家也是危险的。”一番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自主品牌在国民经济地位中的重要性,自然也表明了吉利汽车在面对自主品牌问题上的立场,那就是坚决发展自主品牌,用中国人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设计制造中国汽车。
        吉利16年的创业历程,就是一部完整的创新历程。每一次创新,都是一次挑战;每一次创新,都创造一个神话,都是风雨过后见彩虹。从创新中一路走来的李书福更是壮志凌云。如今,他又一次站在一个新的转折关头,站在一个新的地平线上:身后是早已深入人心的吉利汽车形象和辉煌的历史,面前是广阔无垠而又充满希望的国际舞台。新推出的汽车命名远景,正是吉利这种浩瀚心境的真实写照。全球征标,品牌求证,远景发布,上海车展,李书福踌躇满志,一整套全面的转型策略正在一步步实施。对于吉利的转型,众多的民营企业都在效仿,全世界都在关注。
        吉利在自己的品牌已经是家喻户晓、誉满华夏的今天进行品牌重塑,为的是实现“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梦想,为的是实现新的更大的腾飞。李书福说:“我们将是一家全球范围内技术遥遥领先的汽车公司!”这反映了吉利奔腾不息的创新活力和磅礴的追求。吉利的品牌重塑,涌动着中国自主品牌崛起的澎湃激情,凝聚着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希望和梦想。在品牌国际化的门槛上,吉利将“带着我们的光荣与梦想”,再一次创造奇迹,让全世界领略它的神奇与魅力。